人文历史厚重的南昌东书院街

姚姚看文化 2024-06-16 22:39:17
南昌的书院街是以这里有著名的【豫章书院】而得名。 豫章书院始建于南宋,明代万历年间,又先后修建,改称豫章二十四先生祠,奉祀省内各府县的理学名家。 清代康熙年间,改立理学名贤祠。同时又重建书院,延请当代名儒主持讲席。康熙帝御书“章水文渊”四个大字的匾额悬于讲堂之上。 当年豫章书院也像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一样,同为我省著名的书院。 清末民国初年,各地纷纷废科举,书院改办学堂。 这里办起了我省第一所工业高等学校——【江西省立工业专科学校】简称江西工专,历史上盛名遐迩,直至1949年,历时三十多年 为全省培养了大批现代化人才。 抗战时期,南昌沦陷,该学校一度为日军军医院。 战后,工专又迁回办学。 1949年南昌解放后,江西工专并入南昌大学工学院(原来的国立中正大学,不是现今的南昌大学)。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南昌大学工学院分别并入中南地区各工科院校。学校撤消后,在这里又办起了一所中等专业的工科学校【江西省轻工学校】。 在1958年大跃进的高潮中,各地掀起了大办高等学校热潮。南昌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办起第一所市属高等学校【洪都大学】。 从1958年九月到1963年七月,前后历时五年。后来因贯彻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而结束。 洪都大学撤消后,校址遂划分为南北两部分。 南部新建起了南昌市第十八中学。北部改办南昌中等师资进修学校。以培训中学教师为主。后来成立的南昌市业余大学也从带子巷迁来此地,仍以培训机关干部和企业职工为主。两校合并,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1983年,中共南昌市委、市政府,报请省政府批准,在南昌市业余大学的基础上,又组建了洪都职业大学。 1986年改称为南昌职业大学。这是一所市属的新型的属于普通高等学校系列的高等职业学校,也是我省第一所职业大学。 学生实行自费走读,不包分配择优推荐录用的办法。南昌市业余大学和南昌职业大学,仍实行对外两块牌子,内部一套人马,统一领导,分部教学的办法。 后由于学校的发展,原校址不敷使用,搬离了东书院街。 如今豫章书院的旧址就是以美术教育著称的南昌第十八中学,对面还有个书院小学。 也由于书院街上人文气息厚重,民国期间南昌很多文化教育界人士都选择在这里居住。 东书院街不仅有千年的古色书香,还有近代的“红色”记忆。 东书院街西面的高升巷, 现在还完整地保留了民国著名的“辨帅张勋”的公馆,这里在抗战初期是新组建的新四军军部; 东书院街21号,还有一片由六栋民国老建筑组成的院落,原是大盐商“余应庆”的旧居,也是在抗战初期,由“项英”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在此成立,为了便于工作,对外挂牌为“新四军驻赣办事处”。 走在近千年历史痕迹的南昌东书院街上,你仍然感觉到它的人文气息和历史的厚重。
0 阅读:0
姚姚看文化

姚姚看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