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歌》:那些被时代洪流淹没的普通人你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吗?

高哥陕西 2024-11-14 05:44:31

文|高哥自媒体

编辑|高哥自媒体

——【·前言·】——

我们总能在网络上看到各种爆款剧集的讨论。有些人说,电视剧就是生活的缩影,它映射着我们的喜怒哀乐,也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最近,《凡人歌》这部剧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有人吐槽剧情太假,没有真正的凡人。

有人却感慨万千,觉得它无比真实,戳中了现代人的痛点。

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老话:“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那么,《凡人歌》究竟是一出怎样的戏?它为何能引发如此多的共鸣和争议?咱们不妨一起来品一品。

《凡人歌》这部剧,一共37集,有人用了三天三夜一口气看完,我就是其中一个。

刚开始,网上对这部剧的吐槽声此起彼伏,说它挂着“凡人”的名头,却演着不接地气的故事。

但我却觉得,这部剧在某种程度上,真实得让人心疼。

你看那伟,曾经的大公司高管,风光无限,一朝裁员,却只能送起了外卖。

沈林,全职太太的安逸生活转瞬即逝,转身成了菜市场的小商贩。

还有那娟,清华研究生,年薪百万的高级程序员,却因为长期加班,落下一身职业病。

沈磊,北京名校毕业的研究生,离婚后远赴广西当起了乡村教师。

李晓月,营销天才,却因为不愿加班,找不到工作,只能在餐厅当糕点师。

这些角色,哪一个不是出身普通,哪一个没在大城市里摸爬滚打?在这些人物里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他们面对的,是996的大环境,是能力再强也不愿加班就无人问津的残酷现实。

那伟和沈林的家庭,一年里经历了裁员、失业、被骗、创业失败,最后只能在菜市场推车卖卤菜。

这中产返贫的故事,是不是听着就让人唏嘘不已?

有人说,这部剧除了大结局太假,前面36集都很真实。

确实大结局里,那80万的债务奇迹般地要回来了,餐饮生意也蒸蒸日上。但现实里,可没有这样的好运气。

电视剧为什么要这么改?或许是为了给观众一丝希望吧,但这份希望,在现实面前,又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这部电视剧,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一个时代已经结束了。那个普通家庭孩子靠着读书考上大学,进入大城市打拼实现人生理想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最后阶段,出现了沈林的两个哥哥,没读过什么书,却从收垃圾开始,一步步做起了装修公司的小老板,到头来,他们比剧中所有主要人物都过得滋润。这讽刺吗?或许吧,但这就是现实。

那伟和沈林为什么最后的结局还不至于太惨?是什么救了他们?居然是因为沈林会做鲁菜。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手艺,他们已经无路可走了。装修、卤菜,这些路他们都试过了,都不行。

这是在表达现在光靠读书已经改变不了命运了。高薪、期权,都是浮云,年龄一到,你就啥也不是。

只有做事,掌握一门具体的技术,你才有可能越来越好。这话有错吗?一点毛病都没有。

还有有人说,《凡人歌》里的主角起点都比较高,所以被吐槽这不是凡人的生活。

但真正凡人的生活,有什么好拍的?开始惨,中间惨,结尾惨,故事的延展性也小,极其无聊。

确实,戏剧需要矛盾、冲突和起伏,才能吸引人看下去。但《凡人歌》里的这些角色,他们的经历,不就是我们身边无数个普通人的缩影吗?

还有个小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男主角的姓氏,那可是满清皇室的姓。

最后,他也落得那样的下场。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也是在安慰大众:你看北京的高级人才都混得这么惨。

咱们普通人,是不是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接受自己的生活了?

《凡人歌》这部剧,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这个时代普通人的无奈和挣扎。

它告诉我们,生活不是童话,不是每个努力的人都能得到回报。

但即便如此,我们也要好好活下去,不是吗?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那伟、沈林那样的时刻,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但请记得,只要我们不放弃,总有一扇门会为我们打开。

不管是掌握一门手艺,还是拥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都是我们在这个时代立足的根本。

所以,别抱怨了,别颓废了。生活虽然艰难,但只要我们心中有光,脚下有力,就一定能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就像那句话说的:“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让我们带着这份勇气和坚持,继续前行吧!

各位看官们看到最后,谈谈自己对《凡人歌》这部电视剧的感受吧!

作者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

0 阅读:6

高哥陕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