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退休后一高干来拜访他,临走时想要合影,他摆手说出七个字

吴添鸿说一说 2022-12-15 08:53:16

上世纪70年代,毛主席想要找一个人来分担国务院的繁重工作,帮周总理缓解部分压力,可由于当时正处于动荡时期,很多老同志都受了委屈,被下放到基层,主席一时竟无人可选。就在此时,一个在湖南工作的干部映入了主席的眼帘,此人是一位老革命家,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信仰绝对坚定,是一个难得的好苗子,他就是华国锋同志。

华国锋同志在革命时期一直在华北地区工作,建国后才去的湖南,在某县委任职。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朴素、踏实,他很少在办公室坐着,大部分时间都在基层考察、调研。县里修建水利工程的时候,他日夜守在工地上,经常与民工们一起劳动,毫无当官的架子。除此之外,他还坚持自己洗衣服、打水、打饭,从来不让秘书给自己当“勤务兵”。

每到夏、秋时节,华国锋总是会去各地的公社转一转,看看庄稼的长势,并纠正一些基层干部在工作中的错漏行为。公社必然会安排午饭或者晚饭,虽然基本是窝头、咸菜、粥什么的,但华国锋吃完之后,也会按照规定交伙食费,绝对不会占公集体一丁点便宜。他辖区里的老百姓一提起他,就直竖大拇指,称他是“青天官”,能为老百姓做主。

子女上小学的时候,每次开家长会,华国锋都会参加,司机想要用公车送他,但他拒绝了,坚持徒步走去,他不想假公济私。老师在讲台上讲话,他坐在下面认真听,时不时的翻开笔记本记下一些重要的事。会后,他会主动和老师交谈,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学习情况,并一再叮嘱老师,不要给孩子特殊待遇,孩子犯了错要严加教育。

时间来到1971年,周总理的健康状况非常差,身体时好时坏。毛主席体恤总理,便想找一个人进国务院,帮助总理分担一部分工作,缓解总理的压力。谢富治等人推荐了诸多人选,但主席都不满意,主席考虑了很久,将目光放在了华国锋身上,此时的他已经是湖南的一把手,把湘地的工作搞得风生水起,党政官媒时常发表有关他的报道,将他奉为党员干部的楷模。

毛主席南巡的时候,曾经接见过华同志,他面对主席不卑不亢,主席问什么,他答什么,不做作,不露锋芒,说起话来也是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没有半句妄言。而且他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高层工作经验,农工商都在行,足以胜任辅佐周总理之职。于是在当年上旬,主席力排众议,将他调到中央来工作。

事实证明,主席没有看错人,华国锋的能力确实很突出,他一方面协助周总理遏制“左”进一步蔓延,维持社会稳定,保障物资供给,调节物价;一方面稳抓农业生产,推动粮食产量增长。1976年,他被推举为党的第二领导人,兼任国务院总理,地位仅次于主席。当年10月,他联合叶帅、徐帅等人,采取雷霆手段,将江、姚等人逮捕,随后派出得力干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整肃,短时间内便结束了动荡。紧接着,他又将邓公请回来主持大局,同时稳步展开大规模平反工作,给一些老同志恢复名誉。

1980年,他辞去国务院的职位,次年辞掉军委和党内职务,归隐山林,晚年的他种地、养家畜,过着悠哉的田野生活。子女来看望华国锋的时候,他会拉着子女们谈话,告诫子女们要在岗位上好好工作,努力为国家做奉献,并保持自身廉洁,切不可做出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来。

一些在职干部也会登门拜访他,他总是热情予以招待,若是对方在工作上有什么疑惑,他也会悉心解答,指点迷津。有一位高干在临走时请求与他合影留念,他委婉拒绝。但这位干部比较执着,表露了自己的官职,希望能华老能“通融”,对此,华常以七个字应对:不提官,来者是客。干部自觉羞愧,连忙向华老道歉,绝口不再提合影的事。

动荡时期的国内形势极其紧张,民间不同组织之间有激烈矛盾,时常会爆发流血冲突;体制内有一些腐坏分子居心叵测,觊觎人民政权;社会不稳定,老百姓生活没有保障。华国锋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咬紧牙关,努力平衡各方的关系,尽全力保护老同志,维护社会安定,后来又一举粉碎腐坏集团,纠正了错误路线,将国家从悬崖边缘拉了回来,这份功绩将永载史册!

6 阅读:1824

吴添鸿说一说

简介:感谢你的关注与支持,为您带来最优的生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