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我愿意分享我的观点。
在我看来,教育的核心本质在于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维持社会正常运作,并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从广义上讲,劳动者涵盖了企业家、管理者、科技工作者、国防工作者、工人和农民等。由于社会成员的重要性与稀缺性各异,他们形成了不同的地位和层级,这自然催生了推动社会进步的竞争。一个正常且健康的社会,应当具备一个能够顺畅进行社会流动、淘汰落后并吸收新鲜血液的社会运行机制。这正是社会主义教育本质的应有之义。
简单来说,教育就是为每个受教育者创造一个适合其生存的空间和技能,使他们能够生活得更好,并不断更新知识,与时俱进,跟上文明进步的步伐。
教育的本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些特征总是围绕着占统治地位的群体的需求而展开。
回顾我国的教育方针,我们可以深刻理解我国教育的本质。
1952年,我国提出了“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
1953年,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教育的目标是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成员,必须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毛主席要求教育要实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能够掌握现代科学知识、身体健康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教育方针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进入新时期,教育方针提出了“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规模地准备各级各类合格人才”,这些人才要具备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通过分析以上各个时期的国家教育方针,我们可以看出其本质属性是一脉相承的。任何社会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就是人的生存空间和位置,而这种生存空间的位置,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要求。教育的职能就是要培养能够填充这些生存空间和位置的合格人才。这正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任何社会运行的根本保障,其本质属性是具有社会性的。因此,我们应当淡化功利性,尽管功利性是个体生存的基础要素,这是社会与功利矛盾的统一体,应该通过社会分配机制根椐社会的进步程度不断的调整。
因此,教育体系的从业人员都应具备较高的社会属性素质,并满足个体生存的需要。所以,各类和层次的教育机构不能有高低贵贱之分,而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我建议,各类和层次的教育机构的从业者,最应该成为国家公务人员,并有进退机制保障其质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有教无类,为国家提供各个层次、各个类别、各个空间、各个位置的合格人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c6cc77eb332a9a7debada6dcdbe4d0b.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713064b340f57296d084676d9af4cb3.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40fa8368f2b5224d84d4764b9dd0e15.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ae9ef81d9b75d3f03c6d575dd4f804f.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dbb511c9789de4cb2b99720deeef689.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6252ab3e919d4d598c70fc45796d757.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7cdf812a84a0b2d01e324363b3ab8da.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85dc9d8039643888196ce74cecd6df3.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5aeec7d75352a96814e1f0fb64e18fc.jpg)
水中族
教育本质!认识客观世界,了解自己的主观世界!缺一不可。培养感知幸福能力的人!无至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那是教育的目标而不是目的,别本末倒置!
吃饭睡觉小钱钱
读个书而已,想那么多,该学的都有人学。人自有文化熏陶,工作自有公司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