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神韦东奕:获100万奖金,每月花销300,不看电视不用微信

远明读书 2024-09-11 10:16:44

一份获奖名单在社交媒体上迅速攀升至热搜榜首。

这是阿里达摩院公布的青橙奖名单,十位杰出人才共获一千万元的巨额奖金!令人瞩目的是,北京大学学者韦东奕也位列其中。

网友们的评论区里,纷纷高呼“韦东奕yyds”(永远的神),“韦神,你永远可以相信他”。

那么,这位数学领域的研究者究竟有何魅力,能够从默默无闻变得如此“圈粉”呢?他凭什么能够被众人尊称为“韦神”?让我们先来听听关于韦神的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韦东奕在北大的一次助教经历。

当时,一位教授向学生们介绍韦东奕时说:

“这是我们的新助教,如果你们遇到问题可以先问我,如果我也不会,那就去问助教。如果连助教也解答不了,那么可能是题目出错了。”

这无疑展现了韦东奕在数学领域的深厚造诣和极高的专业水平。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韦东奕讲解习题后。他告诉学生们:

“如果大家没听懂,就请教授再讲一遍。”

教授却笑着回应:

“不行,我也没听懂。”

这再次证明了韦东奕的才华横溢和他在数学领域的权威地位。韦东奕的走红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2020年5月,一个采访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

视频中的韦东奕形象朴实,左手拿着三个馒头,右手提着一大桶矿泉水。

他的外貌和言谈举止与人们心目中的北大教师形象有些许出入,但正是这种朴实无华的形象让他更加接地气。

很多人却因为他的外貌和言谈举止对他进行嘲讽和奚落。

就在这个时候,北大的许多同学和老师们纷纷站出来为韦东奕辩护。他们讲述了这位“怪人”的惊人历史。

原来,“怪人”韦东奕智商高达160+,是数学天才、陈景润的接班人、五百年才出一个的传奇人物。

他以惊人的数学才华和卓越的学术成就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崇拜。

当网友们深入了解“韦神”的传奇经历时,他们再次感受到了世界的多样性。了解到韦东奕的经历越多,越觉得他是一个令人敬畏的存在。

1991年,山东建筑大学的一对夫妇孕育了这位数学天才,他的成长经历和成就都让人感到震撼。

他的出生,为这个家庭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父母为他取名为韦东奕,寓意着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韦东奕的成长环境得天独厚,他的父亲是一位数学教授,家中收藏了丰富的数学书籍,涵盖了各种难度级别。

韦东奕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展现出了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他捧起了一本《华罗庚数学学校》的书籍,开始沉浸在数学的海洋中。

他的母亲曾劝他放下书本,出去玩耍,但他却坚定地回答:

“谁说我看不懂?不信你考考我。”

出乎母亲的预料,他居然能够解答书中的一些难题。这让父母惊讶之余,开始有意识地引导他在数学方面的发展。

与其他孩子不同,韦东奕在闲暇时光里并不热衷于游戏或玩具,而是热衷于阅读数学书籍。他的父亲也常常以数学题作为与他的互动方式。

甚至在他的作文中,也常常流露出对数学的热爱和探索。

他描述从阳台望下去看到的青蛙运动轨迹时,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引经据典,逻辑清晰。

这让人不禁感叹,他们家是逼着孩子做数学题,而韦东奕却是将数学题当作一种消遣和乐趣。

漫画家蔡志忠曾说,创作时的愉悦感就像农夫收割稻子时的快乐心情。

我想,这也许就是韦东奕在做数学题时所体验到的快乐吧!他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和成就感。

当韦东奕升入初中时,他的数学老师发现了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老师将他引荐给了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奥赛的主教练张永华。

在张永华老师的测试下,韦东奕展现出了惊人的解题能力和独特的思路。

高一开学后,他参加了一个全国性的数学联赛,并意外地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2008年3月的江苏木渎高中,由32位出类拔萃的青少年组成的国家集训队在此集结。

他们将在这里经过半个月的多轮测试,最终筛选出6名最优秀的代表中国出征西班牙马德里,参加第49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

在这其中,17岁的韦东奕与同伴们将参与共计8场、总时长超过30个小时的比赛,每场比赛包含三道大题。

据参赛者所述,能够在4个小时内完成所有题目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韦东奕在比赛中的表现尤为突出。他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所有题目,甚至在完成考试后仍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表演”。

监考老师观察到他左手持钢笔,右手握铅笔,在空中书写、计算,身体随着动作自由摆动,仿佛进入了另一个高维度的平行宇宙。

这不仅仅是一场32进6的激烈角逐,更是与全国同期最聪明的31位选手的较量。

尽管韦东奕完成了23.5道题目,留下半道未完成,但他的成绩依然令人瞩目。

其他选手面对那半道难题时也未能有所突破。因此,他毫无悬念地成为了成功晋级的那6名选手之一。

数月后,韦东奕与另外5位杰出的集训队队员一同踏上了第49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的征程。

这次,他们将面对来自全球的500多名顶尖数学高手。题目更为复杂,时间更为紧迫,每一道题目都是一场无声的较量。

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每个国家的6名选手分别进入不同的考场进行考试。

在全球范围内,面对如此多的参赛者,韦东奕和他的队友们展现出了卓越的实力和坚韧的毅力。

在众多考试题目中,能够获得满分的考生总是寥寥无几。

令人瞩目的是,仅有三人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完成了六道大题并获得了满分,韦东奕便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

他不仅战胜了来自全球的顶尖选手,更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冠军,并成为国家集训队历史上唯一一个取得满分的选手。

这一成就令所有人都为之振奋,而韦东奕却谦虚地表示:

“只是题目出得恰到好处。”

不久后,韦东奕再次挑战自我,参加了第50届数学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并再次摘得金牌。连续两届IMO金牌的荣誉,使他被保送至北京大学数学系继续深造。

进入北京大学后,韦东奕的才华并未因此而黯淡。

相反,他在大三时参加了《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再次展现了他在数学领域的卓越实力。

丘成桐,作为第一位获得国际数学界最高奖项菲尔兹奖的华人数学家,他发起的这项竞赛具有极高的难度,被公认为国内数学竞赛之首。

竞赛考纲涉及58本数学专著,内容极其丰富且极具挑战性。

然而,韦东奕在这场竞赛中独树一帜,单挑清华和中科大的强劲对手,一举夺得分析、几何、概率、应用四项金奖以及个人全能金奖。

在竞赛中的一项单项决赛中,韦东奕面临两道极具难度的题目,由于时间紧迫,他甚至没有时间提前阅读其中一道题的题目。

他临场发挥,反而成为唯一一个两道题都解答正确的考生。

他的卓越表现使得他被誉为“韦教主”,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到了2014年,韦东奕从北京大学毕业时,每一位同学都争相与他合影留念,他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不仅国内各大高校对他青睐有加,哈佛大学更是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承诺免除英语考试。

然而,韦东奕却选择拒绝国外的多所名校邀约,毅然决定留在北京大学数学院继续深造。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数学博士名叫陈省身,是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之一。而丘成桐数学竞赛的发起人丘成桐正是陈省身的学生。

韦东奕能够在这样的学术环境中成长和学习,无疑为他未来的学术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韦东奕是华人中首位荣获国际数学界最高奖项菲尔兹奖的杰出人物。

他的导师田刚,是北大副校长,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这种传承,正是数学精神的延续,从一代代人手中传递到了韦东奕。

韦东奕在学术界被誉为“陈景润的接班人”。他的天赋与陈景润不相上下,生活中更是有着许多相似的习惯。

他饮食简单,只食用素食和基本的食物,如馒头和包子。

他生活节俭,不追求物质享受,只喝白开水,不使用空调,甚至在黑暗中思考数学问题。

他几乎不看电视,不使用微信等社交媒体,只听收音机获取信息。

他的生活方式看似与众不同,但他的确是一个完全正常的人,他只是极度专注于数学研究。

韦东奕的专注和投入令人敬佩。他沉浸在数学的海洋中,对外界的繁华世界毫不关心。

他选择最简单、最朴素的生活方式,只是不想浪费多余的精力,他只想专注于他热爱的数学。

总有一些人对他的外貌和私生活进行无谓的评论和嘲笑。这些人不仅肤浅,而且狭隘地将一个天才置于“婚姻市场”的评判之中。

韦东奕曾经说过:

“在孤独的路上,只有影子陪伴我。”

天才常常无法被普通人理解,但他们并不需要外界的理解。

他们有自己的世界,一个远离喧嚣、嘈杂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可以全神贯注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在这个快节奏、浮躁的时代里,像韦东奕这样能够耐得住寂寞、专心致志地做学问的人已经不多了。

最近,有些短视频平台的网红为了博取关注和流量,专门在北大门前等候韦东奕。一旦韦东奕出现就立即上前围拢。

摄像机对准了韦东奕,频繁地进行合影和直播。

对于这些网红们借机获取流量的行为,我们感到深深的反感。这种行为不仅令人感到不适,更是对韦东奕个人空间的侵犯。

我们真诚地呼吁,请各位停止对韦东奕的打扰。他是学术界的一份子,他需要的是安静的研究环境和个人的空间。

0 阅读:23

远明读书

简介:每日分享优质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