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利润是企业经营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经济指标之一,它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和经济效益。企业利润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即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一、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利润,不包括非营业性收入和支出。它是企业利润的主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营业利润的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税金及附加 - 销售费用 - 管理费用 - 财务费用 - 资产减值损失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
在营业利润中,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获得的收入;营业成本是指企业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成本;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应当负担的税费和附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是指企业在销售、管理和筹资等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因资产价值下降而发生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投资收益则是指企业因公允价值变动和投资活动所获得的收益。
二、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全部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和非营业性利润。非营业性利润包括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其中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企业非主营业务所获得的收入,如出售资产、政府补助等;营业外支出则主要包括企业非主营业务所发生的支出,如罚款、捐赠等。
利润总额的计算公式为:利润总额 = 营业利润 + 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
利润总额是企业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还反映了企业在非主营业务方面的经营成果。同时,利润总额也是企业计算所得税的基础。
三、净利润
净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全部利润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所得税是企业按照国家规定应当缴纳的税款,它是企业利润分配的重要部分。
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净利润 = 利润总额 - 所得税。
净利润是企业最终的经营成果,它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全部利润和所承担的税负。净利润是企业利润分配的依据,也是企业投资者最为关心的经济指标之一。

总之,企业利润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种。营业利润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利润总额反映了企业在全部经营活动中所实现的利润,而净利润则是企业最终的经营成果和利润分配的依据。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这三种利润形式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企业利润的整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