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屡试不中的落榜生却改写了科举

悠然修 2023-09-22 20:06:42

科举从低到高依次为院(县府)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各级考试上榜者被称为秀才、举人、贡士和进士。其中前三级的录取率都非常低,但殿试却是全员录取。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在宋初殿试也有筛选,每批至少淘汰三成。宋仁宗之所以下旨“进士与殿试者皆不黜落”,都因为一个叫张元的人。

旧制,殿试皆有黜落,临时取旨,或三人取一,或二人取一,或三人取二。

《日知录·卷十七》

张元,陕西华阴人,本姓张,原名已不可考。年轻时文武双全,“负气倜傥、有纵横才”。但是他科举运气很不好,几次考试均在殿试落榜,止步于不能直接出仕的“贡士”。

屡试不中的张元觉得自己在科举上没有气运,就和一个同样科考不顺的好友前往宋夏边境,准备投笔从戎以求军功立业。但两人很快又碰了壁,驻守西北的将帅并不觉得他们有军旅之才。

文也不行、武也不行,还怎么出人头地、建功立业?于是两人一合计,去西夏投敌吧。为了快速吸引西夏高层的注意,张元决定拿西夏国主李元昊开涮。

到兴庆府后,张元两人分别改名为张元、吴昊,然后在兴庆府各酒楼喝酒并题字“张元吴昊来饮此楼”。很他们二人就如愿被官府以犯国主名讳,捉拿到了李元昊面前。

面对李元昊的斥责,张元不但一点不慌反而回怼李元昊,你连姓都不在乎,还在乎名干嘛?“姓尚未理会,乃理会名耶”。

注:李元昊原属党项拓跋氏,其祖唐末时平定黄巢有功被赐姓“李”,其父李德明向宋称臣后,改姓“赵”。李元昊最初改回“李”姓,后又改姓“嵬名”。

这一“怼”反而让李元昊来了兴趣,觉得张元敢这么狂,应该是有本事的。于是转而询问二人来西夏的目的,张元作诗以答 – “太公年登八十余,文王一见便同车。如今若向江边钓,也被官中配看鱼。”

诗文通俗易懂 -- “我是人才,来辅佐你建功立业”。李元昊信了,就招揽了二人并分别给予官职。

张元、吴昊二人在西夏入仕后,吴昊表现一般,声名不扬。但张元因脾气、性格以及行事方式、手段等很对李元昊的胃口,加上他确实具备一定才能,很快就获取李元昊器重。官位和职权也越来越大,最后官拜中书令。

张元权势大了之后,名声很快就传回了故国 – 北宋。对于如何处置这个叛徒,宋廷有了两种不同意见。

一种是,就算无法捉拿张、吴二人,也应该连坐其亲族,以儆效尤。另一种则认为,可以优待他们的亲属,让他们写信策反二人。张、吴能够迷途知返是最好,就算不能,频繁的通信也可以离间他们和李元昊的关系。

宋仁宗觉得后者更好,传令将张、吴两家亲族软禁在随州,并命二人的弟弟和侄子给他们写劝降信。

为了破这个局,张元和李元昊用了一个宋廷上下做梦都没想到的办法。

时二人家属羁縻随州,间使谍者矫中国诏释之,人未有知者,后乃闻西人临境作乐,迎此二家而去。

《尧山堂外纪·卷四十七》

李元昊和张元选派间谍潜入中原,通过制作假文书和假通牒,冒充朝廷官员以押送的名义将张、吴二人近百亲族,从随州带到了西夏。临末李元昊还在边境举办了高规格的接待仪式,嘲讽了宋朝一把。

此后张元、吴昊对李元昊更是死心塌地,李元昊也对二人“日尊宠用事,凡夏人立国规模,入寇方略,多二人教之”,宋朝偷鸡不成蚀把米。

西夏立国战之一“好水川之战”,李元昊就是采纳了张元先设伏、再佯败诱骗宋军入围、最后聚而歼之的建议,最终大败宋军并阵斩一万多人。

战后看着尸山血海,张元在界上寺墙壁上题诗“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并署名“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张元随大驾至此”,发泄当年的抑郁。

此后张元为侵宋,又给李元昊制定了一个宏大计划。西夏先攻取陕西关中,进而向中原腹地推进。同时联合契丹,由其攻打河北。这样宋朝在两面夹击之下,必然崩溃。

这个规划很美好,可行性也不低。但是却高估了西夏的实力。

虽然张元和李元昊随后又组织了“定川寨之战”,再次围歼宋军万余人,李元昊也意气风发的宣告“朕当亲临渭水,直据长安”。但是西夏的国力、军力并不足以打穿并控制宋朝的西北防线,很快就因战线拉长导致兵力不足吃了亏。

深入渭州的部分西夏军,被前来支援的原州知州景泰率军围歼,西夏军最终不得整体回撤。这次撤退之后,张元和李元昊之间开始促生裂痕。

一是李元昊将进据关中失败的责任归咎于张元,觉得他的能力不再足以驾驭当前更为庞大的局面。二是两人在后续西夏的战争策略上产生了严重分歧。

李元昊偏向于游牧观念,战后不愿意占领和治理地盘,觉得这样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他更愿意掠抢而还直接获利。

张元则持中原农耕思维,觉得这样虽然每次都打胜仗,但是土地、人口一分没涨。应当发动汉人去防守和治理,新夺的土地。这样地盘、人口才会越来越多,赋税和兵源也才能随之而涨,西夏的国力也会越来越大。

最后李元昊对于张元联辽攻宋的观念也不怎么感冒,因为宋夏交界的横山山脉是山区,不太适合掠抢、也难以整体性突破。李元昊进据关中失败后,反而与宋廷议和转向攻辽去了。

此后西夏也获取了胜利,但依然只是战术性胜利。不仅未能获取战略利益,反而因年年用兵,把西夏本来就不厚的国底迅速掏空。这也导致西夏在与宋辽的三方对峙中,处于战略最弱势的地位。

可以说李元昊和张元的不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宋朝在西北的压力。

由于自己的主张不再为李元昊采纳,张元心灰意冷之下自我停职不再出谋划策,并在西夏和辽开战后不久病逝(1044年)。

但是张元最终还是向宋朝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朝廷也认可了“贡士”们的实力。为防再出现王元、唐元等,从嘉祐二年三月开始殿试不再淘汰,全员录取只排名次。其后的贡士们其实都应该感谢张元。

9 阅读:700
评论列表
  • 2023-09-24 17:38

    论读书的重要性,不读书最多干点偷鸡摸狗的事儿,书读多了甚至有颠覆国家的能力

悠然修

简介:历史如烟,静心修学,获知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