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推!《小巷人家》年代群像文|一方小院,几家两代人的故事

德辉看小说 2025-02-19 16:36:57

由闫妮、李光洁、郭晓东、蒋欣、范丞丞、关晓彤、王安宇等

领衔主演的《小巷人家》同名原著

《小巷人家》

作者:大米

状态:已完结

字数:30万字+

简介

20世纪70年代末,苏州棉纺厂家属区一条小巷里住着庄家、林家、吴家三个家庭,恢复高考、知青返城和改革开放等时代变迁让三家家长和孩子们的命运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长辈们先后随时代变迁,或调动或留职停薪,各寻出路。

晚辈们随时代变迁而拼搏。

庄家长子庄图南考入同济建筑系,但国家统包统分,他无法决定自己的毕业去向,同时,他的暗恋对象李佳为了留沪,放弃了两人间的感情萌芽。数年后,两人在浦东新区的工地上重逢......

次女庄筱婷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和男友林栋哲两地分居,两人瞒着家人偷偷领了结婚证......

外甥儿向鹏飞是知青子女,他孤身一人回苏州上学,但高考落榜......

社会青年李一鸣和宋向阳在两次落榜后,分别成为了个体工商户和乡镇企业技术员......

邻居吴家的长女吴姗姗受家庭环境拖累,变得争强好胜......

吴家继女张敏就读纺织职高,毕业时恰逢棉纺厂人员精简,不再招收职高或技校文凭的职工子弟......

一方小院,袅袅炊烟,

几家人、两代人的故事。

碎碎念

很朴实且温暖人心。

这篇文没有所谓的女主男主女配男配,作者对每个人物描写的都非常鲜活,在时代的浪潮中,两代人,几户人家,不同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文中有家常理短也有青年理想,非常写实的现实向群像文!

书上大篇幅描述了在中国过去几十年变迁的历史背景下,不同人群的命运和选择带来的成长历程。

看到结尾,前半段被林栋哲和庄筱婷这对卧龙凤雏炽热的爱情所感动,后半段被庄图南和李佳这对成熟稳重的成年人恋爱所折服。

总体是很有年代感的一部小说,中国版的1988,带领我们体会小巷人家因为时代变迁而引发的一系列有趣,纠结,抗争,吵闹,走在风口浪尖上的选择,由此演绎出温暖可贵的亲情,友情以及爱情。

喜欢年代文,家常理短文,群像文的姐妹快冲冲!

原文试读

一台电视机近500元,宋莹每月工资55元,林武峰60元。

  自从计划买电视机后,宋莹雷打不动每个月存30元——雷打不动的意思是,一拿到工资,宋莹就往银行里存30元,绝不挪用——按她的计划,一年半后就可以添置一台电视了。

  宋莹没钱做新衣服了,蔫蔫地把原来衣服的领口、袖口改了改,自欺欺人地当成半件新衣服。

  1979年春节前,林武峰的科室得了一张电视机票,为了公平起见,十几位同事围在一起抓阄。

  抓到电视机票的同事家庭负重重,买不起电视,把电视机票以五十斤粮票的价格卖给了林武峰。

  林武峰先斩后奏,宋莹知道后,非常心疼那五十斤粮票,想再次转卖出去。

  黄玲找到宋莹,“你要钱不够,我先借你。”

  宋莹犹豫,“这多不好。”

  黄玲快言快语,“我和你实话实说,超英每月三分之一的工资都给了他爸妈,我家平时压根存不下钱,去年是因为两次阅卷拿了点补助,家里多少存了点,这不马上要过年了,爷爷奶奶惦记着呢,这两个月一直叨叨着想买台收音机,你赶紧把钱借走,我谢谢你。”

  宋莹心动,“你不和庄老师先商量一下,你不怕他怪你?”

  黄玲道,“图南开始学英语了,超英学的是俄语,完全辅导不了,他那天还在唠叨,电视台每周有两次少儿英语节目,专家辅导语法和发音,我就说为了图南学英语借你钱,你家买了电视,图南能跟着看英语节目,他不会有意见的。”

  黄玲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宋莹高高兴兴应了,四处打听哪家商店有电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排了几次长队后,在经历了几次希望到失望再到希望再到失望后,大年初三,林武峰推着自行车,运回了一台黑白电视。

  几家人围着电视收看新闻——林家今年买电视,宋莹欠了一屁股债,黄玲趁机取消了三家之间的互派红包活动,三家的过年活动变成在林家看电视了。

  张阿妹问宋莹,“你就用一块布随便搭在电视机上啊,你咋没买个电视机罩?”

  宋莹一摊手,“没钱了,我还欠玲姐一百块呢,又要吃一年蛇瓜了。”

  黄玲出主意,“你用这块布做一个罩子,我找点颜色鲜艳的毛线勾个花样,勾好了缝在罩子上,就是电视机罩了。”

  宋莹大赞,“好主意,我怎么没想到。”

  妈妈们闲聊,爸爸们和孩子们认真看新闻。

  庄超英对庄图南道,“英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中美建交后,它的重要性更会日益提高……”

  屋内一片哄笑,

  “庄老师,你讲课呢?”

  “老庄,你政治思想工作可以啊。”

  一片哄笑声中,庄超英顽强地继续思想教育,“英语会越来越重要,图南你要好好学习英语。”

  庄超英看了看还在哄笑的邻居们,“你们别笑,我这学期带高二毕业班,毕业班教学任务最重的就是英语课,学生们英语基础普遍不好,尤其是乡下高中基本没上过英语课,英语只要抓好了,轻轻松松甩掉一大批人。”

  宋莹重回了棉纺厂最时髦最新潮人士的队列,笑得春风得意,“少儿英语周六、周日都有,孩子们都来咱家,跟着图南一起学英语。”

  看完电视,庄家人回到自己家,林栋哲跟着进了庄图南房间——两间小卧室因为是厢房改建的,保留了原来的厢房门,从他自己房间到庄图南房间只需要几步路,方便得很。

  庄图南看到书桌上几张一月份的《人民日报》——每到月底,庄超英会把办公室的过期报纸带回家,让庄图南剪报——庄图南喜出望外,从抽屉里拿出了厚厚的剪报本。

  庄图南正要起身去找剪刀,林栋哲窜回自己的房间,拿了剪刀和浆糊又跑了过来。

  林栋哲谄媚道,“图南哥,都1979年了,你要不要换一个新本贴报纸,我爸刚给了我两本新的笔记本,我分你一本?”

  庄图南凝视林栋哲,“说!”

  林栋哲嘿嘿一笑,“图南哥,我就知道瞒不过你,我怀疑每年的寒暑假作业都是一样的,你能不能把你以前的寒假作业借我看看。”

  林栋哲压低声音,“有几个三年级的孩子也想抄你的作业,说1毛钱1本。”

  林栋哲拼命煽动好学生庄图南,“挣的钱用来租书,租书摊上刚进了《封神演义》和《水浒》的连环画。”

  连环画的诱惑实在太大,庄图南迟疑了一会儿,“万一被大人们知道了……”

  林栋哲道,“老大,我办事你放心,不会让大人们知道的。”

  林栋哲回想起蛇瓜事件,心有余悸道,“不能让庄筱婷知道,她知道了,你妈我妈就都知道了。”

  林栋哲继续絮叨,“庄筱婷啊,哎,老师忘了留作业,下课起立时她居然问,‘老师,今天有作业吗?’,我立即去捂她的嘴,可惜晚了,老师想起来了,给全班留了作业。”

  庄图南下了决心,“1毛5分,一毛5分抄一本。”



0 阅读:5
德辉看小说

德辉看小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