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城市更新成为政府投资支持的重点项目之一,不仅吸引了大量财政资金的注入,还激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到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城市更新的每一个角落都承载着民生福祉和城市发展的新希望。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一轮城市更新行动下,老街巷是如何焕发新生机的。
老街巷的困境与机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老街巷面临着设施陈旧、人口外流、商业萧条等问题。这些街巷不仅是城市的记忆,更是许多居民情感的寄托。然而,在时代的变迁中,它们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如何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中,既保留老街巷的历史文化特色,又赋予其新的活力,成为了摆在政府和社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以重庆民主村为例,这个社区建于上世纪50至90年代,曾是重庆的地标建筑。但随着城市发展变迁,居民楼老旧、道路狭窄、配套设施跟不上等问题渐渐浮出水面。2022年,民主村社区启动了城市更新项目,总投资约36亿元,旨在通过增扩路网、重设地下管线、加装电梯、新建社区食堂和卫生服务中心等方式,补齐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如今,民主村不仅保留了原有的街巷肌理和文化记忆,还融入了现代元素,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老街巷的改造策略在城市更新行动中,老街巷的改造并非简单的拆旧建新,而是需要深入挖掘和重新激活其历史文化价值。以哈尔滨中央大街为例,这条历史文化街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和丰富的业态,成为节假日游人聚集的地方。哈尔滨通过保留并修复历史建筑,同时在其周边或内部融入现代设计元素,实现了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类似的改造策略也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在鹤壁市山城区红旗街街道,政府结合群众需求和社区实际,坚持“一街一景观、一巷一特色、一园一文化”理念,对红六巷、红四巷、春二巷等进行了精细化打造。其中,红六巷利用独特工业遗存,打造了具有工业记忆的文旅小巷,成为承载着鹤壁人乡愁的新地标。
专家视角与群众声音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指出:“瞄准老旧小区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瞄准了我国城市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之后,在城市建设中与民生最紧密相关的那处短板。”他认为,城市更新不仅是解决“城市病”的重要途径,更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而在群众层面,许多居民对老街巷的改造表示欢迎和支持。一位居住在民主村的老人说:“以前我们小区没有电梯,上下楼很不方便。现在加装了电梯,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不少。”另一位在红六巷开店的商家也表示:“改造后的红六巷不仅环境变好了,游客也多了,我们的生意也跟着红火起来。”
横向对比与国际经验从国际经验来看,城市更新是老城市焕发新生机的重要手段。以欧洲为例,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通过保留历史建筑、修复公共空间、提升基础设施等方式,成功实现了城市的转型升级。这些城市不仅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比之下,我国的城市更新行动虽然起步较晚,但进展迅速。从最初的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导的模式,逐渐转变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多元化模式。这种模式的转变不仅提高了城市更新的效率和质量,还增强了社会各界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争议话题与各方立场当然,城市更新行动并非一帆风顺。在改造过程中,如何平衡历史文化的保护与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如何处理好政府、市场、公众之间的关系,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专家和群众担心,过度的商业化开发会破坏老街巷的历史风貌和文化氛围。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只有引入更多的商业元素,才能为老街巷带来持久的活力。
基于现有信息,笔者认为,城市更新行动需要在保护历史文化与推动现代化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政府应加强对改造项目的规划和监管,确保改造过程中不破坏原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应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和公众参与,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多元化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城市更新行动既符合民生需求,又推动城市发展。
未来展望展望未来,随着城市更新行动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老街巷将焕发新生机。这些街巷不仅将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和旅游打卡地,还将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同时,城市更新行动也将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这一进程中,我们需要继续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推动城市更新行动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同时,也需要加强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确保改造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城市更新行动真正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结尾寄语城市更新行动不仅是对老街巷的一次改造升级,更是对城市文化和历史记忆的一次深入挖掘和重新激活。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见证更多老街巷焕发新生机的美好时刻。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的城市更加宜居、智慧、有韧性,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