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明日除夕,无论多忙,都要记得1要吃,2要踩,3要回,平安过新年。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转眼间,一年一度的除夕夜要到了。据悉,明天是1月28日,星期二,农历腊月二十九。而这天就是除夕。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是农历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标志着旧年的结束和新年的开始。
这一天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漂泊在外的游子也会赶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同迎接新的一年,而且除夕也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全国各地都会在除夕夜进行祭祖、守岁、吃年夜饭等活动,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对新年的期望。
01.除夕的由来
除夕的名称来源于“除”有去除、更替的意思,“夕”指夜晚。除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驱邪避灾习俗,当时人们在新年前一天会举行“大傩”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来这一天被称为除夕。
据《吕氏春秋·季冬纪注》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击鼓驱逐“疫痨之鬼”。这说的就是除夕的由来。
而对于除夕的由来,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古代有一只叫“夕”的四角猛兽,每到冬季便会到附近的村落大肆破坏。后来,人们发现“夕”害怕红色和爆炸声,于是每年腊月三十,人们都会准备爆竹来驱赶“夕”,并在门口挂上红色的物件,以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
此外,除夕也与古代的丰收庆典有关。在中国古代,“年”字与“谷熟”相关,表示丰收的意思。而过年则是对丰年的庆贺和祈祷。所以,除夕就成了民间比较重要的日子。
02.除夕的习俗
除夕作为传统大节,其习俗也就会有很多。一般来说,除夕的习俗主要包括守岁、吃年夜饭、贴春联、燃放烟花爆竹、给压岁钱等。其中,守岁是民间最被重视的习俗之一。
除夕守岁是指在除夕夜不睡觉,熬夜迎接新年的习俗,也被称为“熬年”或“守岁火”。这一习俗在中国汉族文化中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人们为了祈求新年的平安和吉祥,会在除夕夜守夜。
据《风土记》中记载,“终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岁。”说的就是除夕夜的守岁活动,寓意驱邪祈福。因为人们相信通过守夜可以驱赶邪灵,保佑家庭平安。
除夕守岁的具体活动包括点岁火、守岁火,即在家中遍燃灯烛,通宵不灭,寓意着驱赶邪瘟病疫,带来财富和好运。而且家人会齐聚一堂,共度年夜饭,象征着团圆和幸福。此外,守岁还有辞旧迎新的意义,年长者守岁寓意着珍爱光阴,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延长父母的寿命。
因此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守岁,即待到半夜钟声敲响之后才入睡。
03.记得1要吃,2要踩,3要回
对于除夕而言,除了习俗外,老一辈人还讲求记得1要吃,2要踩,3要回,平安过新年。
1要吃:吃年夜饭。这天夜晚,民间百姓往往都会在祭祖以后,一家老小高高兴兴共吃年夜饭,并且一起看春晚,这就是是除夕的主要风俗,代表着和和美美,幸福长绵。
2要踩:踩芝麻秸。除夕要踩芝麻秸的习俗,也被称为“踩岁”或“踩祟”,往往需要家里的孩子去踩。在除夕夜,孩子们在拿到长辈给的压岁钱后,会到屋外去踩芝麻秸。芝麻秸被踩得噼里啪啦响,寓意着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因为“碎”和“岁”谐音,踩碎芝麻秸寓意着“岁岁平安”。此外,芝麻开花节节高,也象征着好运和财富。
3要回:除夕夜12点前回家。在除夕夜,很多地方都有凌晨之前回家的讲究,因为这天晚上要吃饺子,还要“守岁”,所以一家人必须在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这样可以带来好运和幸福。如果过了凌晨,就是大年初一了,此时回家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可能会带来不好的运气。
看得出,除夕夜是民间比较受重视的传统大节,这里面的讲究和习俗就会少不了。
总之,明天就是除夕了,大家在享受假期的同时,也要注意尊重传统,跟随传统行事,让自己和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可以顺顺当当、平平安安。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说的关于除夕的讲究了。话说,你们那边有啥讲究?你准备好迎接除夕的到来了吗?可以留言、评论,跟大家说说你们那边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