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经与王美芳是一对著名的画家伉俪,两人合作的仕女图堪称珠联璧合,两人的画缘人生故事值得一说。那一幅幅精美的仕女图,放在时下依然有隽永的美学价值。
赵国经、王美芳夫妇
新华书店艺术类书架上,赵、王的仕女画册风格独特,格外显眼。
部分画册已经溢价
赵国经是国家一级美术师,夫人王美芳是二级。他们年轻时在黑龙江建设兵团的美术创作班中相遇,都有着浓厚的国画情缘,志同道合。1973年,两人一起合作了年画《咱们连队英雄多》,慢慢地收获了爱情。
《咱们连队英雄多》
后来赵国经考取了天津美术学院,而王美芳继续在北大荒呆了四年。1978年两人在天津重逢,结为夫妻。
多年以后,赵国经说起往事,依然感怀不已。他欢快地说:
“太知足了!眼前一切都是这样美好,我遇到贵人了,得到了平时不敢想的东西,那是天上的事呀,女郎织女怎么能一起生活?但一夜之间还真成了现实,不仅能一起生活,还能一起画画,从事喜爱的工作,简直是在做梦啊,心情好得不得了!我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好好画画,回报社会。”
1989年,一次意外的机会,天津画院院长邓家驹要去参加全国院长会议,他邀请赵国经提供一幅新作,经过前些年的积累与思考,赵国经决定画一幅《王熙凤》,此作完成后王美芳也称赞不已,她觉得这个题材很棒,很适合用工笔去表现,于是与丈夫合作,满怀热情,完成了金陵十二钗的全部作品。自此,两人打开了“新仕女图”的大门。2014年这套画作被拍出了1400多万元。
1989年《王熙凤》印刷品
1989年《王熙凤》原稿
王熙凤是赵王仕女图之路的起点,功力不俗,网上已找不到高清的图了。
《王熙凤》重绘版原稿展
我不喜欢重绘版这张脸,表情有些僵硬,刻薄有余而美不足。服饰与色彩是足够雍容华贵了,开脸确实差了点意思,这也是赵王二人画作的一大硬伤,许多仕女特别是后期作品容貌称不上美,甚至有些老气。有人指出人物有千人一面之嫌,但本期收录的这批图还是挺有差异的。
金陵十二钗组画作品全部为绢本,质感极佳,其中不乏亮眼之作,比如迎春,应该是公认的最佳作品:
金陵十二钗《迎春》
迎春的姿态脸部描绘足够好,端庄美貌而不妩媚,神态中有些微妙情绪,营造出诗般的意蕴。但美中不足是服饰的花纹略显老气,可能是考虑到“二木头”的人物设定吧。
金陵十二钗《妙玉》
赵王画长脸美女常见失败,这张妙玉算是少数成功之作。
他们的作品除了少数工笔山水外,绝大部分是仕女画。工笔画在国画中其实地位并不高,要探索出一条新路确属不易。他们信念很坚定,几十年来一直在探索求进,力求画作贴近生活与时代审美。
采莲图
他们笔下仕女形象别树一帜,既不同于唐代仕女的丰腴肥硕,又迥异于明清仕女画的纤巧瘦弱,可谓意态并重,在古朴的黄绢上一笔一划描绘,构图严谨,用色清雅。仕女脸部造型有如相片那样准确,把局部放大看细节更有一番震撼。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就是说文学无论在内容(质)还是形式(文)上,都要与时俱进。用于绘画也是此理,赵王二人摒弃了愁怨凄冷的仕女形象,赋予了新仕女健康活力,巧妙地融合了时代审美,文学底蕴与情绪能量。
我特别编选了一些清晰度较高,面部较美的作品。大家慢慢感受一下沉静端庄的仕女气质和专注明亮的眼眸吧。
春意到花梢
对弈
放鸢图
荷花仕女
江南风情
郊游图
暮秋图
平安是福
柿柿如意
松庭观鹤
天香/元春
听海
斜风细雨不须归
一路荣华
一夜新雨(局部)
引得黄莺下柳条
月下吹箫图
月下抚琴
竹林
出版物实拍
出版物实拍
本期我最喜欢的是那幅听海,大家喜欢哪一幅呢?
欢迎留言讨论对赵国经与王美芳夫妇作品的印象。
我是江户小歪,请多多关注与转发~
[点赞][点赞][点赞]收藏了
画的真好啊,但是 王熙凤 重绘版完全没法与原作相比,形神全无。
韵
构图极尽心思,好有美感!
厉害
[点赞]
实际上他们画的侍女画,没有腿,不妨与任率英的画对比一下
只是一般水平哦!
这是行画,没有艺术深度。
连环画?
不知道是不是中美协会员?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