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柳兴印。脂肪瘤并不是现代人才有的疾病,早在古代就有对于脂肪瘤的记载,只不过那时的脂肪瘤被叫做“痰核”“肉瘤”。
中医认为脂肪瘤的病因,是因为脾虚了,以致脾无法代谢水液,从而形成湿气,又聚湿生痰,形成痰湿。而痰湿能在体内四处走窜于皮下,积聚在哪个地方,哪个部位就会形成脂肪瘤。当痰湿长期在体内蕴结,会壅遏化热,所以很多脂肪瘤患者还会出现口黏腻、痰多、大便黏腻、小便发黄、口干口臭、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例如我这位脂肪瘤患者,它的四肢及肩背部位长了十几个大小不一的脂肪瘤,其中一些小的脂肪瘤摸起来还比较软,有些长的较大的脂肪瘤摸起来比较硬,且伴有一些疼痛感。患者平日里排便费力,大便黏腻,小便发黄,嘴里有异味。由此可见,这位患者体内既有痰湿,还有热邪,还存在一些血瘀,所以脂肪瘤会有疼痛感。

在治疗这位患者时,用了一张从清代传下来的古方,方中用药非常简单,仅用到了三味中药,分别是玄参、浙贝母、牡蛎。方中玄参药性微寒,味甘、苦、咸,入肺、胃、肾经,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的作用。浙贝母药性寒凉,味苦,入肺、心经,它清热、开郁、化痰、散结的力量比较强大。牡蛎的药性微寒,味咸、涩,入肝、胆、肾经,有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平肝潜阳的作用。这个组方虽然用药精简,却能直中脂肪瘤的病因病机,能把体内蕴结的痰浊和热邪给除掉,从而破开瘤块,让脂肪瘤从硬变软,从大变小。

但因为这位患者体内还有瘀血和脾胃虚弱的问题,所以在此方的基础上,还配合用到了柴胡、郁金、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川芎、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党参、白术健脾补脾,燥湿和中。全方用药祛邪不伤正。患者守方加减调理一段时间后,比较小的脂肪瘤就都消失了,较大比较硬的的脂肪瘤也慢慢变软,不再有疼痛感。后期巩固一段时间调理后,脂肪瘤就基本不见了。

脂肪瘤是一个容易越长越多、越长越大的疾病,但只要把体内的病因给拔除了,脂肪瘤就会慢慢缩小,直至消失。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跟大家说到这里了,大家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中医是道西医是刀
吃猪油,少喝冷水饮料。现在人空调吹太多,寒则凝也是痰湿生成的原因之一,文章寒药多,没加热药有多大作用存疑。而且脂肪瘤一般是三焦经淤堵,一味通三焦经的药都没有。千万不要自己尝试,辩证论治!
中医是道西医是刀 回复 June.xlsx。 12-19 15:30
只是学了点皮毛哪敢称老师。都要辩证论治的,一般有脂肪瘤肯定也存在寒湿气郁血瘀之类的,就像文章说的,要加其他药,舒肝健脾理气破气破血活血之类的,看个人情况而定。
June.xlsx。 回复 12-19 08:58
有没有方子 老师[点赞]
曾包子
有没有人试过,有用吗
用户10xxx53 回复 11-20 08:04
这个要医生开方,辨证施治,一般是痰湿重少吃油腻的东西
曾包子 回复 用户10xxx53 11-21 07:15
,,,说了等于没说,我想要个方子去对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