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舰圈静铁新标杆?聊聊达音科“川”这款九单元圈静铁耳塞

耳机林sir 2024-02-23 15:54:00

“我过年回家都不敢说自己耳机多少钱,家里人要知道一副耳机花了好几百不得骂死我。”

“哎呀几百块也不算贵啦,我们公司那谁谁谁,他那个耳机花了两千多呢。”

“两千多?我可舍不得给这种东西花这么多钱!”

“两千多都不算什么,我听他说,好几千好几万的耳机也多的是呢,只要你愿意买,要多贵的都有。”

“那……不都是听歌么,几千几万的耳机都是谁在买啊?图啥啊?”

遥想二十年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耳机被认为是几块钱的东西,几十块算花得多了,三位数就有些不易接受;然后经济往前跑了二十年,大家的观念也更新了二十年,现如今几百块的耳机对老百姓来说已经算是司空见惯,四位数则可能有些嫌贵,至于大几千上万那些,普遍还是会难以理解。

当然了,即便是对于爱听音乐,也乐意在器材上花些投入的年轻人来说,大几千上万这个数目,很多人也不是说掏就掏得出的,就算有心去让自己的享受更为奢侈,那你也得给我足够的说服力才行,说白了——你要让我狠心一把,那你这货就得够硬。

达音科这条“川”,毫无疑问,这货,可太硬了。

几个月前我第一次听的时候就觉得这不仅仅是硬货,而且还会是达音科迄今为止最强的一款耳塞,一条工程样机就捅破了自家品牌的天花板,期待值当时就拉得蛮高。

但我没想到的是,首先它拖了很久的时间,在我听到那条密不外传的样机之后的大半年里,一直在不断的打磨声音,最后其声音到达的高度,令我十分惊讶——纵然是心理准备方面已经铺垫了足够多的可能,也没抵过公开发售版的水准带来的听感震惊,这玩意儿的声音,太硬了!

其次在这屡次修改的过程中,它的外形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起初那两版跟这个904L不锈钢曲面腔体的正式版从外观来说完全就不是同一码事,以及线材也前前后后更迭多次,最终这条白色的线材看着很雅致,加上在光线下变幻出流淌蜿蜒的全Organic曲面腔体,放在一众万元级旗舰塞里能提供相当独特的辨识度。

最后大概意外的是……咳咳,它最终的市场定价,竟然比我最初预想的便宜了近乎一倍。达音科还是那个达音科,就算做了个这么顶的旗舰塞出来,也还是一副拿着酒瓶子往自己额头上摔的架势,疯起来还是那么吓人……

其实私以为,这副塞子定价8999元还是低了,因为一方面就其产品力来说卖一万多很理所应当,另一方面大多数爱买旗舰级耳塞的这些老烧,他往往并不在意这些差价,甚至还会因为你的定价低于一万而对你的产品力产生怀疑(消费者心理来说的确如此,有时候定低了真未必卖更多)。不过反过来讲,性价比高不是坏事,在这个价位区间达音科川的性价比恐怕已经不止是凶残而已了,对比试听之下会非常占便宜;以及我觉得挺多人他之前用着两三千的耳塞,他对于升级是有念想有动机的,却十分希望这第一款旗舰塞可以素质又强,味道又耐听,音色又正——按说这种啥都想要的心理,若再搭上相对敏感的预算,往往会得到一个四六不靠的结果。但达音科川上市之后,事情恐怕就不是这样了。

先聊下外在和配件:作为一个历来都是全方位强调“卷”字的品牌,达音科在这些地方从来都是超额供应,腔体和导管都是用硬度很高的904L不锈钢辅以多层类钻石硬化镀层表面,本人前后听了快两个月,使用频率很高且屡次带出门的情况下依然没啥刮痕;重量在旗舰级耳塞里较为适中,佩戴舒适感很棒,不涨不闷也具备不错的牢固度;线材是基于磐Pro特调的8股二次提炼长结晶单晶铜+三层绝缘+尼龙避震编制包裹,这个线唯一的缺点是它毕竟白色,可别戴着去吃火锅,粘上红油可不是擦一下就能完事儿的。

配件这款耳塞包相当好看,现如今市面上的耳塞包有许多都太雷同了,达音科川做了与众不同的选择;其余诸如Candy Tips与S&S Tips耳塞套、来自Spinfit的CP145耳塞套、海绵套、各种可换插头转插头、清洁刷擦拭布……这块儿你就放心吧,又多又全又好。

九单元包括了一颗复合生物振膜配合独立悬边的动圈单元+两颗定制中频动铁单元+两颗定制高频动铁单元+四颗新一代静电单元。市面上的圈静铁耳机越来越多了,九单元这个数目也较为常见,很多都会是这个1+4+4的配置。然而方案归方案,手段归手段,达音科这次磨了大半年的这副旗舰塞,出来的声儿,真的,相当不凡。

一、大气:

就像其产品名“川”所能让人想到的一样,这副塞子的声儿第一个特点就是大气,一上来提供的横向声场之阔气、三频延展之夸张、纵向之深邃,气质之堂堂正正,都会让有足够听音经验的人第一时间笃定这是个旗舰级乃至超旗舰级的框架,如果是没听过太多旗舰塞的朋友则有可能眼神里写满“不可思议”,毕竟每个人对耳塞的声音能“大”到什么地步都是有自己的预期的,一旦这个预期被突破,自然会倍感惊喜。同时它的背景又平整又干净,且具备很赞的背景黑度,不脏不乱能量分布匀称,这是旗舰级产品才能给出的功力和体验。

再延伸一些说,如今市面上新兴起不少几万售价的超旗舰,跟他们中的很多产品比较起来,达音科川的横向声场是一点都不虚的,说白了塞子的声场基本上也就能做这么大,纵向这块儿有能赢他的但也就是赢得不多,而且大家差价会差出几倍来,非要说的话到了最后比的就是三个东西,一个是音色特点,一个是动态控制(就这还是分情况来比,没有谁能完全赢掉所有对手,实际上各擅胜场),另一个就是比细节的展开能力了。

二、细节:

其实达音科川的初版,是个典型的素质怪兽走向,追求的是十分敏锐而明确的信息捕捉回放,啥动静都照妖镜似的给你抓清楚说仔细了,整体听感上会有些给得太多太满,并且当时我以为这会是个定价一万好几的塞子,在那个情况下我认为这素质定在万元以上毫无问题,这也侧面说明了这副塞子的底子有多硬。而改来改去最终定版的达音科川,则在表达风格上收敛了很多,实际上也均衡了很多,整体更加娓娓道来,低频磅礴中频坚韧高频和极高频丰富而不事张扬,细节表达上在丝丝入扣的同时很重视圆融感和温和度。这样做明显会更耐听也更高明,诸如钢琴小提琴在演奏时技法和习惯带来的一些微动态,反而会回放得更为真实。

说点儿人话就是,达音科川这副塞子不光是在各个频段都能给出极高的分离度,能把音乐里的细节都抓出来,它还能呈现出很扎实的质感和密度,并且速度不疾不徐,光泽感和空气感都给得很充沛,三频的动态控制都很精彩很顶尖,实在是挑不出什么毛病。

可能这么写看起来会比较言之无物,主要是我觉得三频分开那个写法,放在特点很鲜明的耳机或者价格不高优缺点比较容易抓的塞子上,还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然而在达音科川这种集大成者的身上,这样的描述方式似乎没啥意义了,频段衔接和均衡度在我的审美里算是完美的(不排除有人会觉得低频处理得略多这一可能,各人各耳),分离度和密度都趋于完美,速度感和厚实度都处理得分寸刚刚好——就好像一个迹近完美的美女站你面前,这实在也挑不出毛病啊,不如来说说气质的事儿得了……

三、气质:

达音科川的气质,简短形容就是“大气中带着和煦,中正之余相当从容”,是一种拥有动圈般自然宽松舒适感,与此同时细节极其丰富、内容有厚度有力度的两全其美表达。

这实际上非常难做到,因为大家都知道最早圈铁耳机就遇到过音色融合的问题,圈和铁虽然二合一之后素质上能发挥各自的好处,然而频段如何妥善衔接音色如何尽量和谐,这个事儿真的是很掉头发,前几年静电方案又流行了起来,这个玩意儿能提供非常优异的高频和极高频表达,对空间感和贵气味儿的增益也是有目共睹的,可是这等于又多了个音色,你左手刀右手剑就算了你嘴里还叼一匕首,步法怎么处理胯怎么扭就成了大问题。

于是乎,之前很多圈静铁我都不喜欢,尤其第一代声扬方案的塞子里,没有一个让我觉得听得进去的,脑子里仿佛被七寸铁钉灌了顶一样难受,太别扭了……二代开始有不少品牌做出的圈静铁就好了很多,令人满意的产品开始层出不穷,但是……

但是我没想到达音科川,磨来磨去,磨出了一个堪称完美的产品——于我个人听感而言真的是完美了,三种音色的融合极度和谐,听它的这些日子里有时候我脑子里会想“这极高频给的气息感是真漂亮,很多小细节特别有意思,这都是静电单元的功劳,可是我一点不觉得它突兀,我经常忘了这是个圈静铁”,我还经常听俩小时摘下来端详,然后喃喃自语:“这特么怎么就会是个圈静铁呢?这融合度和自然度简直是个单动圈的水准啊!”……

总之就经常边听边发癔症,然后一听就听很久……

所以,回到前面那句“大气中带着温婉,中正之余足够包容”,这两句话,拿来形容个动圈塞子倒是不难,很多优秀的动圈可以做到,然而这是个素质远超寻常单动圈的、有着远比它们夸张的声场、解析力、动态捕捉、综合能量感的九单元圈静铁旗舰,在这个前提下它能得到这个评价,那就很夸张、很要命、很极致了。

这么个声音真的找不出短板的旗舰塞,达音科把它定在8999元的价位,这个行为你说是具备强烈的攻击性都不为过。不管是老烧想买来做自己抽屉里最耐品味一副圈静铁,还是说咬牙党一闭眼一跺脚买来做自己第一款“能真正驾驭大编制交响乐”的耳塞,或者说推荐给不差钱就想在不吵到家人情况下听歌更爽的有钱老登,它都合适,都能让人十分满意。

当然了,千元级小尾巴是起码的,上大推力砖头再给开个中高增益能提供更有气势的表达和更漂亮的细节,旗舰塞这个东西,总还是要好马配好鞍的,何况川的潜力真心不错,推好了动态提升巨大(海贝R8II开高增益),跟超旗舰们打出五五开也没啥值得惊讶的。

说白了,接下来谁家做圈静铁,怕是都绕不开这副塞子,定版之前找一条达音科川过来自行做做对比,由此确定是直接上还是再继续打磨?旗舰塞子这东西,最费神费钱费时间的就是打磨啦~

2024这才开年而已,但这一年我心目中的最佳耳塞,已经有了强力候选——达音科“川”,我愿称之为旗舰圈静铁的新标杆。

0 阅读:33

耳机林sir

简介:音频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