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邢良坤:以千万家产作赌出难题,却被普通电工破解,结局如何

掘密探索家 2024-10-09 09:15:32

文/掘密探索家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源,具体资料赘述文章结尾)

“如有人能仿制出来,我这个楼都给他了!”一句看似随口而出的豪言,却让“世界陶王”邢良坤陷入了长达两年的千万官司。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普通电工孙震被邢良坤的这个“世界之谜”五层吊球吸引,决定挑战一下,万一成功就能获得千万身家,那么他究竟做到了吗?他又是如何做到的?

这场闹剧虽然以平淡收场,但其过程可谓是闹得轰轰烈烈,满城风雨,邢良坤怎么也没想到自己随口说出的话居然被孙震当真,并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那么事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是邢良坤罪有应得,还是孙震咄咄逼人?

祸从口出

据2007年10月8日央视网发布报道,详细记录了邢良坤作客节目《乡约》的事。

2006年4月1日,在央视《乡约》节目中,邢良坤展示了那件令人瞩目的五层吊球陶艺作品,并宣称其至今仍是“世界之谜”,接着,他更是放出豪言:“如有人能仿制出来,我这个楼都给他了,3层2000平方米,包括里面的资产都给他……”

录制过程中,主持人陈述着社会各界对邢良坤艺术成就的诸多赞誉,在这样的氛围烘托下,邢良坤的自信展露无遗。

主持人询问:“我知道,你还说你能得诺贝尔奖。”邢良坤毫不犹豫地回应:“因为这个诺贝尔奖,应该是很简单的一件事。”

此语一出,主持人惊讶不已,邢良坤继续高谈阔论:“全世界所有的诺贝尔奖的人,他那一个有我的水平高,有我的贡献大,五年要是诺贝尔奖再不给我的话,我就到全世界作讲演应该解散诺贝尔奖。”

邢良坤的这番言论无疑是极为大胆和自信的,或许在当时的情境中,他被节目营造的氛围所感染,也或许是他对自己的艺术成就有着超乎常人的笃定。

然而,这样的言论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自信固然是一种积极的品质,但过度自信乃至自负,有时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质疑,毕竟,诺贝尔奖是全球范围内极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奖项,其评选标准和过程都极为严格和复杂。

那么邢良坤为何敢夸下海口?

据公共资料显示,起初,邢良坤只是沉浸在收藏的世界里,日本陶瓷那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他的目光,他像一位执着的探险家,在无数的藏品中寻觅珍宝,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他收集的1300余件日本陶瓷艺术精品,宛如璀璨的星辰,填补了我国文物界的一大空白。

然而,这还只是他传奇故事的开端,1993年,邢良坤迎来了属于他的辉煌时刻,五项国家发明专利——“立体开片”、“网釉”、“红天日”、“吊球”和“转心瓶”,如同五颗耀眼的明星,照亮了他的制陶之路。

1994年10月,北京的中国美术馆内,人们的目光聚焦在那些精美的陶艺作品上,惊叹声、赞美声此起彼伏,邢良坤的名字也如同惊雷,震动了海内外。

而中国故宫博物院,这座古老而庄严的文化殿堂,也被邢良坤的才华所折服,一直以来,故宫博物院不收近百年来的现代陶瓷艺作品,可邢良坤的作品却打破了这一惯例。

11件陶艺作品被故宫博物院小心翼翼地收藏,这是一次罕见的破例,也是对邢良坤艺术成就的最高认可,辽宁博物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也纷纷向邢良坤伸出了橄榄枝,将他的陶瓷艺术作品视为珍宝收入囊中。

邢良坤在收藏与创造之间穿梭,在困难与荣耀之中前行,用自己的双手,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让世界为他的陶瓷艺术而沉醉,这样看来他的夸下海口好像又合理了。

然而,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居然真的有人将仿品做了出来,那么这个让邢良坤痛失千万的人究竟是谁?又是何身份?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孙震,一个来自河南洛阳的普通水电工人,如何做出高难度的陶瓷工艺作品,莫非背后有高人指点?2007年10月8日央视网发布报道,详细记录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事情要从2006年4月1日说起,那天孙震在观看节目时看到,节目中陶器大师邢良坤展示了一个五层吊球,并放出豪言:他的这个吊球含金量极高,花了十年才创造出来,若有观众能模仿出来,他愿意把身后的别墅交给那个人。

邢良坤还强调不要求挑战者做的一模一样,只要差不多,能吊起来,偏一点、斜一点都没关系。

于是,对奖励极其渴望的孙震买了大量陶器著作和材料,准备尝试,他表示对邢良坤的五层吊灯十分感兴趣,他的好奇心也驱使他想要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孙震从小就对用泥巴捏物这类事情很痴迷,他说自己从小捏泥巴就捏比同伴们捏的好,栩栩如生的,且他们再怎么精进都比不过他,这样自信满满的心态下,孙震立马投入了五层吊灯的研究。

然而孙震捏泥巴很在行,对陶瓷可是一窍不通,终于经过九个月夜以继日的努力,他终于成功制作出了五层吊球。

据孙震本人对五层吊灯的研究得出,邢良坤的五层吊灯是一个有着五个相同大小的球环环相套,但因每个球的表面都有小口,所以可以一眼从外看到里的瓷器,精妙绝伦。

孙震当即便去郊区挖了泥土回来,利用业余时间在自家阳台不断尝试,费了好大功夫,但最终都失败了,孙震表示自己想过放弃,也确实因为实在干不下去停了一段时间,一晃九个多月过去,他还是没有成功。

他又尝试了几次,发现用磁料做吊灯的填充物刚刚好,于是他又用磁料填充物做了几次尝试,效果都很好,他也终于熬到头了,随后,他立马将成果以DVD的形式发给了邢良坤,2007年2月上旬,他收到了来自邢良坤的电话。

然而,邢良坤看到视频后,并没有兑现诺言的意思,批评孙震的作品跟自己的简直两模两样,但孙震的作品虽然没有邢良坤的瓷器精致,却也绝不像邢良坤说的那么差劲。

随后,邢良坤觉得两个五层吊灯其实确实十分相像的事就快要瞒不住了,又改口说这只是节目效果,让孙震不要当真,但孙震仍旧不依不饶,于2007年6月8日直接把邢良坤告上了法庭。

邢良坤不服一审判决,继续上诉,2009年8月11日,二审法院最终认定邢良坤的行为属于“吹牛”,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承诺,因此不用赔付家产,同时,孙震也不构成诬陷罪。

然而,邢良坤作为一位著名的陶器大师,其作品别具一格,制作难度高且配色华丽,有20件获得国家专利技术,但他也有爱吹牛、说大话的缺点,经常以一代宗师自居,甚至说出一些狂妄之语,没想到他这此终于给自己惹来了此次麻烦,也吃了苦头。

而孙震只是一个普通水电工,却凭借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在短短时间内完成了大师级作品,虽然最终没能获得邢良坤承诺的财产,但这段经历无疑让他的人生更加精彩。

这起由邢良坤在节目中的豪言引发的纠纷,着实令人深思,邢良坤或许从未想过,自己一时的口出狂言竟会引发如此严重的后果,原本只是在节目中为了展现自信和凸显作品的高难度,却未曾料到真有人会迎难而上,并将他推至如此尴尬的境地。

“祸从口出”这四个字在这个事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邢良坤在公众面前的随意承诺,不仅让自己陷入了法律纠纷和声誉受损的困境,也让他的形象大打折扣。

他的经历警示着我们,在任何场合,特别是面对公众和媒体时,每一句话都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

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这也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提醒着我们要“谨言慎行”,言语的力量不容小觑,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无论是在生活中、工作中还是社交场合,我们都应当对自己的言辞负责。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谦逊和低调,避免过度自负和夸夸其谈,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理性和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言行,才能避免类似邢良坤这样的尴尬局面,从而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更加从容、自信,也更加受人尊重。

参考资料

央视网——一诺万金 2007.10.8

0 阅读:3

掘密探索家

简介:关注我,一起探索更多神秘与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