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汉朝第一功臣,却被刘邦骂成狗,400年后,后代夺走汉朝江山

赋墨尘 2025-02-21 10:25:36

《——【·前言·】——》

曹参为汉朝第一功臣,却被刘邦骂作“狗”。他既是带兵打仗的名将,也是名垂青史的相国,但在历史记载中,部分篇章对他有所贬损。

他究竟有何举动,致使刘邦极度厌恶?

【从狱掾到起兵猛将】

公元前209年,天下大乱。陈胜与吴广于大泽乡首举反秦义旗,随后各地义军纷纷响应。

秦朝衰败,百姓困苦,沛县亦受其害。于恐惧混乱之中,刘邦与曹参二人,洞察时机,寻得转机。

曹参为沛县狱掾,即现代司法官员,职虽不高,却掌治安、捕犯。他身为资深基层官吏,思维敏捷,处事果断。

他与萧何相熟,且与刘邦有交情。时刘邦仅为小亭长,默默无闻,手下寥寥。然曹参察觉其潜力,认为他能成就大事。

刘邦于沛县斩县令,率众起义。他广纳贤才,曹参随即加入,成为麾下勇猛将领。

他非善辩谋士,亦非群应领袖,而是实干之人,勇于冲锋,敢于拼搏。

率领人马赴胡陵、方与争夺地盘,直至咸阳。策略简单明了:战,全力以赴地战。

刘邦评价他:“如犬。”意指何?非斥其无能,乃赞其忠诚勇猛,咬住目标不松。

曹参初战即显锋芒。彼时刘邦新取沛县,根基未稳,四周敌军环伺。

他率数十兄弟夜袭敌营,成功占领一城。战术简明:迅速、精准、凶猛。刘邦赞道:“你这猛犬,确能擒获猎物。”

曹参不仅善战,亦擅收人心。攻城略地时,他宽待百姓,善待俘虏,与“大开杀戒”截然不同,展现出独特的领导风范。

刘邦以粗暴令人畏惧,曹参则以温和赢得人心。久而久之,曹参部队成为刘邦军中的精锐,其士兵甘愿为其奋勇作战。

楚汉相争之际,他成为刘邦重要将领。因项羽势力强大,刘邦初期屡战屡败。

局势紧张之际,曹参总能毅然前行,如磐石般守护刘邦,令敌人难以突破防线。

随着时间推移,刘邦对曹参的信任日益加深。至楚汉战争末期,曹参已成为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将领。

公元前202年,刘邦于垓下大胜项羽,实现天下一统,汉朝随之建立。其间,曹参贡献卓越,被赐予“平阳侯”封号。

【从将军到功臣】

刘邦登基后,论功行赏。于大宴上,面对群臣发问:“何人功劳居首?”

关于人选,有言韩信者,有言张良者,萧何挺身而出,直言道:“曹参。”

反秦及楚汉战争中,曹参攻占城池逾百二十座。刘邦的半壁天下,近乎全由曹参及其军队征战所得。

非谋士,非智者,实为劳动者。不以言辞取胜,唯凭拳脚与刀枪立足。

曹参为人谦逊,不张扬,异于韩信之高调及张良之多谋。他保持沉默,行事低调,封侯后即辞军事之职,归隐封地务农。

刘邦心存疑虑,召回他后,复任其为御史大夫,此职位相当于现今的监察部长。

在此职位上,曹参保持低调实干风格,不与人争,不爱表现。他专注于工作,保持一贯的沉稳作风,尽心尽责。

刘邦每次交代的任务,他均能圆满完成。尤其军事任务,他执行得毫无疏漏。

刘邦于朝会上,直言斥责曹参:“汝何其愚钝?”此言一出,群臣皆惊。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愕然。曹参非但不怒,反大笑曰:“陛下训诫极是,臣确乃愚钝之人。”

刘邦责骂他,部分原因是性格决定。他常以开玩笑方式,甚至通过“骂人”来显示亲近,这是他的表达习惯。

对曹参的评价,表面严苛,实则蕴含信任与欣赏。亦或因其行事过于拘泥常规,令刘邦感其缺乏变通。

此事过后,他愈发信任曹参。萧何逝世不久,刘邦即刻任命曹参为丞相,毫无迟疑。

【丞相曹参的治国之道】

接任首日,曹参做出惊人之举:未采取任何行动。

未出新政令,未调人事。朝会上,除聆听汇报外,余时仅静坐沉思,无所作为。

一日,几位属官忍不住询问曹参:“丞相,您每日如此不理事,妥当吗?”曹参笑道:“萧何所行皆善,我只需遵循其定下的规矩即可。”

他将此策略称为“萧规曹随”,即遵循萧何所立规矩执行,不作更动。然而,此方法真能行之有效吗?

汉朝初立,经楚汉争霸后亟待复兴。萧何治国以黄老思想为基,推行“无为而治”,旨在让民众得以恢复与休养。

曹参认同该理念并践行之,不施苛捐杂税,不强征劳役,还尽力削减朝廷开支。

此政策成效显著,百姓生活渐好,社会秩序得以恢复,国家财政亦转盈余。

汉高祖刘邦初对曹参存疑,见成效后,不再言语,仅含笑赞道:“此犬,确有守家之能。”

曹参治国方式简明,不追求颠覆现有秩序,异于后世改革家,其策略并不繁复。

他宛如守护者,力求减少纷扰,竭力保护民众。深知国家战后亟需休整,百姓盼安宁,汉朝求稳定。

曹参并非一味消极的丞相,关键时刻果断行事。曾有一官员因贪污被地方举报,他立即采取严厉措施,绝不姑息。

曹参闻讯,即令详查,即刻罢免并惩处涉事官员。他对下属言明:“宽严相济,方为准则。”

执政数载,他持之以恒,无显赫功绩,却使汉朝平稳度过亟需安定的岁月。

公元前190年,曹参逝世,树立“无为而治”治国榜样,被赐谥号“懿侯”,意指温和的贤能之臣。

【家族的兴衰与历史的回响】

曹参逝世后,其子曹窋承袭了爵位。身为平阳侯的继承者,曹窋起初表现不俗,严守家族教诲,行事小心谨慎。

汉武帝时,经“文景之治”达全盛。然国力强盛之际,政治斗争亦愈加剧烈。

曹参后裔曹宗牵涉“巫蛊之祸”,该祸端波及众多汉朝贵族。曹宗被控谋反,终遭处决,同时曹家封地被朝廷剥夺。

曹家衰败非全因巫蛊之祸,家训本倡低调,然至后世,部分人渐忘此训。

他们在朝廷内与其他显赫官员争夺权势,因立场不当,被拖入权力斗争的复杂局面中。

东汉时,曹家血脉未绝,曹参后裔有人再获封侯,然其影响力已逊于西汉。随之,曹参家族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他的精神犹存,其中“萧规曹随”与“无为而治”的理念,融入了汉朝的治国方针之中,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文景之治的昌盛,根基于曹参所筑。其后东汉,亦在一定程度上沿袭其治理思想而受益。

400年后所谓的曹家“夺取汉朝江山”系误解,因多人误将曹魏开国皇帝曹操与西汉曹参视为同一家族后裔,实则二者并无直接血缘关系。

史书未明确记载曹操与曹参有直接血缘关系,二者至多为同族,或仅为同姓之巧合。

0 阅读:15
赋墨尘

赋墨尘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