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至292种!白洋淀野生鸟类+5!

雄安发布 2024-12-23 20:22:11
新发现5种鸟类!白洋淀野生鸟类增至292种

近日,安新县自然资源局联合河北大学鸟类多样性调查队,在秋冬季鸟类迁徙季专项监测巡查工作中观测到5种野生鸟类。它们分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角鸊鷉,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噪鹃、蓝歌鸲、灰背鸫、红尾歌鸲,其中角鸊鷉是首次利用鸟类栖息地智慧监测平台发现的新鸟种。

至此,白洋淀野生鸟类增加至292种,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了8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52种,国家“三有”保护和其他级别鸟类227种。

新增鸟类介绍

物种:角鸊鷉

发现人:路振广、李佳宁

角鸊(pì)鷉(tī),为鸊鷉科鸊鷉属的一个物种,别名王八鸭子、水驴子。飞行能力很强,是鸊䴘类之最,飞行速度极快,翅膀拍动迅速。体形似鸭,头顶较平,在后部隆起。栖息于水流较缓慢的湖泊、池塘、沼泽和河流中。食性杂,以鱼类、蛙类、蝌蚪等为食,也吃水生无脊椎动物及水生植物,善潜水,能潜入水中捕食。2018年,角鸊鷉被纳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为易危(VU)。2021年,角鸊鷉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物种:噪鹃

摄影:孙琦、左太君

噪鹃属鹃形目杜鹃科。体长39-46厘米,雄鸟通体黑色且带有暗蓝色金属光泽,虹膜鲜红色,喙象牙色或淡绿色,雌鸟上体褐色,密布皮黄色及棕褐色斑点,下体皮黄色,弥补深褐色横斑。

噪鹃常活动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森林及园林中。多单独活动。常隐蔽于大树顶层茂盛的枝叶丛中,一般仅闻其声而难觅影踪,若不鸣叫,一般很难发现。

繁殖于华北、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和东南大部地区。

物种:蓝歌鸲

摄影:李森浩

蓝歌鸲属雀形目鹟科,体长12-14厘米,雄鸟上体蓝色,下体白色,雌鸟上体褐色,下体黄褐色,胸部具不明显鳞状斑纹,腰及尾上覆羽略显蓝色。

蓝歌鸲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山地混交林、针叶林及林缘地带,尤喜林中道路旁的森林地带。迁徙时亦见于城市公园、次生林、灌丛等地带。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主要为地栖性,常在林下灌丛地面处活动,善在地面快速奔走,较少上树栖息。

见于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东南、西南等地。

物种:灰背鸫

摄影:李森浩

灰背鸫属雀形目鸫科,体长18-23厘米,雄鸟眼先颜色略深,雌鸟胸部具箭头状黑斑,大覆羽和飞羽更偏棕色。

灰背鸫常繁殖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带森林中,偏爱靠近水边的环境,在越冬地多见于开阔林地中。灰背鸫繁殖期单独或成对活动,常藏身于树冠层。迁徙途中性隐蔽,非常谨慎。在越冬地汇集松散的小群。

繁殖于我国东北地区,迁徙经北京及东部沿海各地,越冬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在越冬区较为常见。

物种:红尾歌鸲

摄影:李森浩

红尾歌鸲属雀形目鹟科,体长13-15厘米,上体淡棕色,下体淡褐色,具鳞状斑纹,腰及尾羽红棕色。

红尾歌鸲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山地混交林、针叶林等地带,尤喜在林缘疏林的灌丛下活动。迁徙时亦见于山脚林缘、城市公园、果园、沿海防风林中的竹林、灌丛等地带。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主要为地栖性,常在林下灌丛地面处活动,善在地面快速奔走,不时上下抖尾。性胆怯,善隐匿。

见于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为东北地区的夏候鸟,西南地区的冬候鸟,其余多数地区主要为旅鸟。

来源:中国雄安官网

0 阅读:1

雄安发布

简介:雄安新区唯一官方大鱼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