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起,我党武装力量历经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战斗,从抗战时期的八路军,到解放战争阶段的解放军,再到抗美援朝时的人民志愿军,以及后续对越自卫反击战等小型战役里的人民子弟兵,数十年间,我党军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改变,中国陆军的称号也在一场场战役中让敌军闻风丧胆。
这倒不是说我党没打过败仗,毕竟战场上胜败乃兵家常事,有赢就有输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在我军的历史上,要说输得最惨、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还得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金门战役。
在我党第一次对台湾实施解放的战役中,9000 余名战士几乎全都牺牲了,就连团政委陈利华也一度失去了联系,可谁能想到,多年后竟发现他在台湾地区担任着高官……
那么这场战役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位失踪的团政委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1920 年,陈利华出生在广东梅州。和许多同龄人不一样的是,陈利华的父母都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知识分子,相对优渥的家庭条件让他在学习方面领先同龄人一大步。
私塾、教堂等地都留下了小陈利华勤奋学习的身影,在他还没到 17 岁的时候,当地已经没多少乡贤老师的学问能比他更高了。
为了补贴家用,也为了找一份差事,陈利华接受了当地学校的邀请,成了一名年轻的教师。
在那个年纪就能成为教书育人的先生,在当时确实算得上是一件大事了,不过陈利华显然没把教师当作自己人生的终点。借助学校这个平台,他反而获得了很多学习当下先进知识的机会,左翼读书会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里他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尤其当时中国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怀着对和平的向往以及革命的热情,陈利华向我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正式成为了我党队伍中的一员。
1939 年,陈利华加入了皖南新四军,论打仗作战的话,他跟其他人比起来确实要差一些,但是要论文化水平以及教书育人,那陈利华可真是一把好手。
革命斗争固然重要,可文化普及同样也是重中之重,陈利华那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很受战士和百姓们的欢迎,没多久,他就成了皖南地区新四军的文化教员,在巨大的战争压力下,不厌其烦地给战士们讲解文化知识。
陈利华深知自己肩上责任重大,当时他就清楚地认识到,光凭一腔热血去打仗是不行的,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新一代年轻人文化素养的提升,打天下难,坐天下更难,一开始那些对他不理解的战士,慢慢地也被他极具感染力的讲课方式和人格魅力所感染。
后来,陈利华因为职务调动离开了皖南地区,当地的百姓都很舍不得他,也正是他多年在皖南地区的付出,才让当地新四军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逐渐崭露头角的他也开始得到重用。
陈利华凭借独特的政治工作能力,再加上当时我党急需政工人才,所以他被安排到 51 团担任政治部副主任一职。在这个岗位上,陈利华依旧兢兢业业地做着自己分内的工作,为党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949 年 10 月,全国终于迎来了解放的胜利,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一场改变他命运的战争也在这个时候悄然爆发了。
解放战争的胜利让陈利华等人沉浸在兴奋激动之中,10 月 1 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布新中国成立,更是让四万万中国同胞热泪盈眶,然而对于陈利华等战士来说,那时的革命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国民党虽然败退台湾了,但在西南部还有一大批反动势力在蠢蠢欲动。
为了乘胜追击,也为了国家的完全统一,彻底消除国内的不安定因素,陈利华所在的部队接到了上级的任务安排,要求他所在的 253 团和另外两个兵团一起组成攻打金门的第一梯队。
在临行前,陈利华特地向组织请假去和未婚妻见面,当时两人本想着筹备新婚,可突如其来的战争让他们不得不把婚事往后推。
这已经是他们第三次推迟婚礼了,临别前,陈利华握着未婚妻的手说:“等我这次回来,我一定娶你。” 但没想到,这竟成了两人相见的最后一面。
多年的战争经历让陈利华积累了不少战争经验,可对于海上作战,他却是一窍不通,尤其对金门地区的环境很不熟悉,这使得解放军从登陆开始就接连受挫。
国民党军队发现我军强行登陆后,马上用重武器进行压制,尽管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作战很英勇,但是敌人居高临下,我军战士又没有坚固的掩体,只能翻身下船依靠木船在水中和敌人激战。
陈利华分析了当时的局势,只要自己的先头部队能坚持 30 分钟,等后援一到,那肯定能夺下哨塔。
但陈利华他们显然是收到了错误的情报,当时第一梯队的解放军只有不到 1 万人,而对面的守军却有 4 万人之多,更别说老蒋还为金门地区配备了足够多的重武器。
那时国民党的飞机也赶来支援,从 24 日后半夜到 25 日凌晨,首批登陆的解放军阵亡了接近三分之二。
在接下来的几天战斗中,解放军被国民党军队撵着屁股打,地形不利、缺水少粮的他们陷入了极端的困境之中。到第三天晚间,陈利华身边就只剩下不到 30 个战士了。
伤痕累累的这批人躲进了一处山洞,这时他们还想着怎么重整旗鼓返回大陆,却不料遇到了国民党搜山,陈利华和战士们当即朝着山洞的不同方向逃跑,可国民党人对这山洞太熟悉了,在山洞的死角还是将陈利华抓获。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被捕时的陈利华脸部刚在战事中受了创伤,再加上满脸的血和泥,抓捕他的国民党军队根本没认出他就是陈利华本人,急中生智的陈利华马上说起了流利的客家话。
国民党军队一听这流利的客家话,也没多想,就把他当作伤员带了回去,后来国共两方清点人数时都没发现陈利华的踪影,253 团也只能将陈利华判定为“失踪”,却不想这时的陈利华早已化名为陈开中潜伏在台湾内部了。
虽然容貌尽毁,但陈利华骨子里的知识文化和能力可一点没少,凭借着这份执着和勇气,陈利华在台湾的仕途一路顺风顺水,当上了上校科长,而为了避免别人对自己的怀疑,陈利华在当地娶妻生子,还和国民党的一众高层打得火热。
尽管在台湾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对于陈利华来说,他始终都没忘记自己的初心使命,尤其是 1949 年金门战役的那场惨败,一直是他心头挥之不去的梦魇。
陈利华的工作能接触到很多国民党的机密情报,他把这些资料收集起来,藏到地下室的保险柜里,同时还积极地寻找和大陆联系的通讯机会,直到他找到了原先 253 团自己的部下陈瑞林。
尽管陈利华知道陈瑞林是投敌分子,但他还是相信陈瑞林有一颗报国之心,两人一拍即合。陈瑞林拿着这些情报资料去香港转了一圈,可根本找不到传送情报的地点和方式。
一筹莫展之际,陈瑞林脑子里冒出了一个邪恶的想法,他回到台湾找到陈利华说:“我没找到接头的共产党人,我也不打算找了,你现在给我一大笔钱,要不我就去告发你。”
陈利华从头到尾都没想到陈瑞林会这么反水,但为了不暴露身份,也只能按照陈瑞林说的办,可这时的陈瑞林就像个吃不饱的饿鬼,索要的数额越来越大,次数也越来越多,陈利华根本负担不起这么高额的费用,不出所料,陈瑞林把陈利华给告发了。
这个消息在台湾当局引起了极大震动,国民党高层怎么也想不到,一起相处了几十年的挚友同事竟然是卧底的间谍,陈利华立马就被台湾当局逮捕了。
临死之前,陈利华留下了一封遗书,把这些年的经历全都如实告诉了妻儿。从 1949 年到 1981 年,他一个人孤身奋战32年,他的身份,便是妻子儿女他也从来没有说过。1981 年 12 月,陈利华被执行死刑,享年 61 岁。
陈利华死后,他的儿子带着他的骨灰回到了大陆,同时还把父亲生前珍藏的一些证明自己身份的物品统一上交,这才重新恢复了父亲的革命战士身份。
在相关部门的调查取证下,陈利华同志被追授为 “烈士”,他的事迹也开始被记录在册,30 多年的隔绝并没有熄灭陈利华心中的明灯,正是对共产主义的向往,才有了他这么多年的坚守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