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韩国尹某人聊起的“人海战术”,他其实并非是想给中国志愿军抹黑,而是在给美国人和韩国人自己脸上抹黑。
这其实也在笑话那些觉得只要人多,也就是所谓的“人海战术”,就能轻松取胜的人,他们可能没那么聪明。
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韩国人的看法,咱们得瞧瞧,那些真正经历过这场战争的美国人,他们是怎么想的?
美国之所以强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尊重历史。这样做能让一个国家的后代避免变得一无所知。
从麦克阿瑟到李奇微,还有国务卿艾奇逊到布莱德雷,这些打过二战的美国大佬,哪个站出来说话,不比韩国的尹某人响亮?他们看韩国军队,又会是怎么个看法呢?
【01 西点的必修课-上甘岭战役】
金一南教授,国防大学的一位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他的一个故事。他说,有次去西点军校参观,走到校史馆那儿,他们发现有两个模型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上甘岭战役中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
1952年10月14日,抗美援朝大战里头那个有名的上甘岭战斗开始了。就那么一小块地方,才3.7平方公里多点,却变成了二战后打得最狠的地方。美国军队七个营一个接一个地往上冲,愣是没攻下来。咱们中国志愿军呢,只有两个连在守。
美军用了1千9百万发炮弹,还有五千颗炸弹,结果那山头就被削低了两米,炸出来的灰尘都堆了1米高。你瞅瞅现在这座山,当年被美军那么一顿猛炸,现在还是光秃秃的,连根草都不长,想想都吓人。
到现在,美国人都还搞不明白,为啥用了那么多弹药,就是拿不下那么小的一块地方。上甘岭,成了美军心里的一道坎,他们管它叫“伤心岭”。
上甘岭这场战斗,是中国的一个经典战例,它被特别选进了美国军事院校的教学书里,这可是独一份的荣誉。
金老师在西点军校受到了美军战士们的敬重,人家还特地派了个陆军中校来给他当向导。他心里明白,今天自己能在这儿受到尊重,全靠那些先辈们用辉煌战绩拼出来的。
上甘岭战役那会儿,美军想尽法子要切断咱们志愿军的补给线。他们不择手段地捣乱,想破坏咱们的坑道战术。轰炸、爆破那是家常便饭,还放毒气、烧火熏,把洞口堵得严严实实,封锁得死死的,啥招儿都用了。
从战壕到前线,虽然就只有那么一千多米的路程,但得穿过足足十道敌人的防线。有时候,就为了送上前一瓶水、几口吃的,可能就得搭上差不多一个班志愿军兄弟的命。
“谁能把一筐苹果送到坑道里,谁就能拿二等功!”这是那时候定下的立功规矩。但等上甘岭战役打完了,2万多颗苹果,愣是一颗都没能进到坑道里,你说这仗打得有多惨烈吧。
【02 韩国军队在朝鲜战场的表现】
说起来,韩国军队在朝鲜战争那会儿的表现真不太行。要是跟常年跟日军周旋的朝鲜人民军比起来,那差距就更明显了。如果不是美国插了一脚,韩国现在能不能存在都是个未知数呢。
仁川登陆之前那段时间,差不多是从1950年6月25号到7月初这样,韩国军队被朝鲜人民军打得那叫一个惨,几乎每战必败,一直被追着打到了釜山。那时候,韩国真的是快撑不住了。还好美国后来出手帮忙,他们才开始反击朝鲜人民军。
志愿军一到朝鲜战场,韩军的真正实力就暴露无遗了。要想一下子干掉美军一个师,对志愿军来说真的挺难,但要收拾掉韩军一个师,那就相对轻松多了。
每次打完仗,韩军都是整建制地没了。美国电视台报道说:“韩国第二军团已经被中国军队打没了。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这支部队就被彻底消灭,消失得无影无踪,再也找不到他们的半点影子。”
志愿军靠着机智多变、勇猛冲锋的战术,把美军打得毫无招架之力。在好几场战斗中,美军觉得韩军成了他们的累赘,不光得给韩军提供装备,还得时刻罩着他们,真是压力山大,快撑不住了。
【03 美国将领对韩国军队的看法】
在朝鲜战争那会儿,沃尔顿·哈里斯·沃克将军的牺牲,跟韩国军队脱不了干系。沃克可是美国在那场战争中死掉的最高级别的将领。
他最初领导了美军第八集团军,经历过二战的烽火。在战场上,他先后在马歇尔、史迪威、巴顿将军手下效力,后来还当上了第3装甲师的指挥官。
沃克以前带着队伍把德军打得落花流水,二战一完事儿,他就升成了3星中将。到了1948年,沃克又被调去日本,当上了第八集团军的一把手。
战场上,他得到了带领韩国军队的命令。除了老大麦克阿瑟,沃克其实就是美韩联军里真正管事的头儿。
不过沃克的打法并没奏效,韩军吓得不行,战场上稍微有点动静,他们就跑得没影了,连美军都追不上他们的脚步。
在长津湖那场恶战中,志愿军给了美韩联军狠狠一击,把他们打得溃不成军。沃克上校火冒三丈,心急如焚,他二话不说就跳上了吉普车,直奔三八线去,打算重新布置防线,挽回败局。
那时候沃克急得要命,催着手下人猛踩油门往前冲。车一路飞驰到汉城北边,结果碰上一大堆逃跑的韩军士兵。沃克火冒三丈,下令手下不管不顾地往前挤。可没想到,就这么一挤,被一个韩军小兵给撞了,沃克的吉普车直接翻进了路边的沟里。
这位在二战战场上恶名昭彰的“猛虎将军”当场毙命。
因此,不少人都拿这事儿开玩笑,说“韩国军队在朝鲜战争中可是立了大功,干掉了美军的一个中将,这事儿连中国志愿军都没办到”。
参加朝鲜战争的美国将领们,都对韩国军队有着极差的印象。在他们眼中,韩军的表现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无论是战斗力还是战术运用,都显得有些差劲。美国将领们私下里常常对韩军的种种不足表示不满,觉得他们在战场上总是拖后腿。总的来说,这些美国将领对韩军的看法相当糟糕,可以说是非常负面的。
沃克说话倒是挺温和的,他经常挂在嘴边的就那么三句话。他会说:“我右边的韩国军队没了踪影。”又说:“左边的韩国军队也不见了。”然后他会吩咐:“赶紧把他们找回来,告诉他们,别逃跑,得回到战场上!”
沃克中将遭遇车祸不幸离世,随后,李奇微就挑起了美国第八集团军指挥官的大梁。
1951年4月份,杜鲁门总统把麦克阿瑟的军权给撤了,之后李奇微就当上了“联合国军”的头儿。
他搞出了个“磁性战术”,还发起了猛烈的“绞杀行动”,这让中国志愿军头疼不已。
李奇微聊起韩国军队时说:“他们除了逃跑,啥也不会干。要想挡住这样一支逃跑的军队,简直就像是要挡住一场大雪崩,因为他们逃跑起来的速度,比冲锋时还要快上3倍!”
马修·邦克·李奇在1943年7月时,参与了西西里岛登陆战,他指挥了美军历史上头一回大规模的夜间跳伞攻击。
1944年6月,他又带着队伍去打诺曼底登陆那场大战。就连二战里很有名的将领李奇微,也直接说了,看到韩军这样的盟友,心里真是挺不是滋味的。
有些美军将领在他们的回忆录里也提到,每次一开打,韩国军队就会乱跑,阵地上到处都是缺口。这样一来,中国军队就能更好地用上他们那种绕来绕去、穿插进攻的战术。
如今,韩国总统尹某某在谈论往事时,提到了美军在长津湖战役中取得的“惊人战果”。我就纳闷了,不知道美军听到这些会怎么想?
韩国对这段历史的评价到底公不公正、贴不贴近事实?说白了,韩国到底有啥依据和底气来对这段历史指手画脚?
肯定地说,韩国历史课本的编写人员也挺能想象的,他们不光能掩盖那些不光彩的事儿,还能把黑白颠倒,随口乱说。不过,朝鲜战争这事儿,不光是韩国想避开的尴尬历史,同样也是美国吃过败仗的记录。
咱们聊聊美国人,特别是那些打过仗的美军将领,他们是怎么看待中国志愿军的?这评价,那才叫真实、客观呢。
【04 敌人的敬畏】
挺有意思的是,美国陆军上将马修·邦克·李奇微在他的书《朝鲜战争》里头提到:那时候,中国军队可没啥装甲车,炮兵也就那么一丁点儿,他们不用操心那些复杂的通信设备,装备都挺简单,手里头就拿点轻武器上战场了。
他们能适应各种超坏天气,挨饿受冻都不怕,纪律性超强,训练也特别到位。中国军队藏得可好了,行动根本不容易被发现。
他们晚上大多选择走路锻炼,白天就尽量不走大路。有时候,他们会在林子里生火,用烟来遮挡天上的侦察。而且,他们还找地道、矿井和村子藏身。“中国军队一来,我们的苦日子就到了。”
李奇微之前的头儿,那位美国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真是个军事牛人。他拿的勋章多得数不清,还是当陆军参谋长里最年轻的一个。人家在军事这块儿,简直就是天才,被大家叫做美国军事界的一代大神。
在中国志愿军还没加入战斗那会儿,他大放厥词,扬言要是中国胆敢派兵,就要把他们狠狠教训一顿,直接打回原始社会去。
战争一完事儿,他就说了:“本来吧,要是这事儿能成,我是想赶在圣诞节前把孩子们都送回家的。可谁承想,最后他们的遗体却留在了朝鲜。”
他最后只能认栽,说自从中国人参与进来,美军就碰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劲敌手。
1955年2月7号,美国那边有个挺有名的杂志叫《时代周刊》,它登了篇文章,标题挺直接,就叫《朝鲜战争咱们得到的教训》。
在1951年5月,美军参联会的老大奥马尔·布莱德雷在国会讲了这么一句话,他说朝鲜战争啊,简直就是在一个不对的地儿、不对的时候,跟了一个不对的敌人,打了一场完全不对头的仗。
布莱德雷这家伙,是美国陆军里头的五星大将。二战那时候,他当过第1集团军的头头儿,是美军在北非和欧洲战场上挑大梁的指挥官。
布莱德雷参与了规划大名鼎鼎的“诺曼底登陆”行动,他说的话被看作是证明美国对参加朝鲜战争感到后悔的最有力说法。
美国外交部长艾奇逊谈起朝鲜战争,说那是“美国史上撤得最远的一次战败”。
艾奇逊在冷战那会儿,可是美国制定政策的大腕儿之一。他深得杜鲁门的信任,就像杜鲁门的左膀右臂一样。艾奇逊早些时候,还在詹姆斯·伯恩斯和乔治·马歇尔的手底下干过活儿呢。
艾奇逊在杜鲁门当总统那会儿,参与了好多重要的外交大事。从搞“马歇尔计划”到成立“北约”,他都是个关键人物。
海军陆战队是美国战斗力超群的一个兵种,他们在二战时跟日本拼得你死我活,立下了好多大功,在美军里简直就是传奇般的存在。
在抗美援朝那会儿,中国志愿军跟一支特别厉害的军队打了很多仗。这支军队特别能打,但他们看志愿军的时候,眼光挺公正的,不带偏见。
他们说,中国军队的人数其实不算多,因为他们擅长把大仗拆分成一连串小仗来打,这正是中国军队的机敏之处。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远超过其他国家的预料。
并且,在伤亡人数上,中国往往少于美军等其他军队。
美军陆战一师的作战头头回忆说:“长津湖那地方,天寒地冻,雪大得吓人。中国军队豁出去了,不顾一切地猛攻,这事儿啊,成了我们陆战队员心里头一道永远忘不掉的阴影。”
《朝鲜战争:美国人咋看的》这本书里写了,说那时候的中国军人,为了防冻伤,唯一的办法就是拿猪油啊、牛羊油啥的往脚上抹。就这么简单的防护,可他们在战场上表现出的勇气和毅力,那真是让人难以置信,简直能称得上是战争史上的奇迹了。
在零下20度的冰天雪地里,有几十万军人踩着厚厚的积雪和冰冻的河流前进,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勇往直前。
【05 长津湖战役】
1950年冬天,从11月27号一直到12月24号,中美两个顶尖部队在朝鲜的长津湖那儿打了一场硬仗。
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极寒天气里,美军最厉害的“北极熊团”拼了20天,结果被打得全军覆没。还有美军里的顶尖部队,陆战一师,也是损失惨重,被打得七零八落,最后只能坐船逃跑。
这也就是说,“联合国军”被完全赶出了朝鲜东北部。按照咱们中国战史的记录,长津湖那一仗,咱们打死了3.6万敌人,里头有2.4万都是美军。
在长津湖和上甘岭这些抗美援朝的大战里,美国带着他们的“联合国军”来了,总共有55万多人。其中,陆军就有42万多,天上飞的作战飞机超过1100架,还有海上的力量,像3个航母战斗群这样的,加起来海空兵力有13万人。他们海陆空都有,作战能力很强。
开战前,美国佬刚打赢二战,压根儿没瞧上咱们中国军队。他们觉得咱们志愿军装备差,物资短缺,更别说空军、海军那些高大上的了。
不过,咱志愿军碰上了那时候全球最厉害的军队,可他们一点不含糊,拼死拼活地打,硬是把敌人的计划给搅黄了。最后,敌人没办法,只能坐到谈判桌前,跟咱们签了停战协定。
这场仗打完,结果让不少人惊掉了下巴,心里直犯嘀咕,就是不肯认。这不,韩国有个尹先生就整出个“人海战术”的说法。说到底,这不就是韩国那边历史观念扭曲的一个典型例子嘛。
【06 致命的“人海战术”?】
中国志愿军之所以损失惨重,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武器装备相对陈旧。稍微有点军事了解的人都会明白,说中国志愿军的辉煌胜利靠的是“人海战术”,那简直是瞎扯。
自1883年马克沁机枪出现后,那种靠人多势众的冷兵器战术,在猛烈炮火之下,就完全不管用了。
别说“人海战术”了,就连以前那些勇猛冲锋的骑兵,在这种猛烈火力面前也得低头,更别提二战后海陆空全面发展的美军了,他们能顶得住吗?
中国志愿军即将对上的是美军,他们那边有重型坦克100多辆,还有轻重火炮加起来300多门。
士兵们裹着暖和的防寒大衣,背着满满的战场干粮,手里拿的轻武器全是M系列的,有机枪、冲锋枪,还有半自动步枪,子弹多得是,打不完。
另外,海上还有7艘航母飘着,带着500多架能在舰上起降的战斗轰炸机。
今天,尹某人聊起“人海战术”这事儿,其实不是说中国志愿军怎么怎么样,他这是在贬低美国人和韩国人,还有那些真信了“人海战术”的人的智慧。
咱们也来瞅瞅,美国军方资料里是怎么评价志愿军战斗力的。
志愿军动手的时候,可不是一股脑儿地往敌人阵地里冲,他们特别讲究打仗的方法。步兵的灵活性他们运用得特别好,尤其是步兵悄悄穿插到敌人后方的本事,那真是一绝。
打完渗透战后,步兵开始从四面八方冲过去打。就是说,虽然志愿军人数不多,但每个人都能在战斗中领头指挥。
弄出好像兵力特别多的样子,跟美军以为的兵力数量差老远了。
战场上情况一变,咱们就得在班长带着下,赶紧改打法、调状态,好更狠地收拾敌人。
小队里头有三个人,一个管冲锋,一个管守着,还有一个负责帮忙。他们排成了一个三角的阵型,彼此间拉开点距离,大概在25到40米这样。组长呢,他站在最后面,看着全局,要是打起架来,他能根据情况,立马改变打法,怎么对付敌人就怎么来。
这样的战斗方式挺有好处,要是前面的小队遇到了麻烦,后面的队伍能赶紧上去帮忙。而且,因为各小队之间拉开了一定距离,所以伤亡情况就会少很多。
到现在为止,中国志愿军以前的那种“三三制打敌人方法”,在现代步兵打仗时还是很常用。
特别是到了晚上,这种三人小组的厉害就显现出来了。因为一到夜里,美军的飞机就看不清了,跟瞎了一样,这样一来,战士们就能更好地藏身,还能趁机打敌人个措手不及。
中国志愿军常常趁着黑夜,分成几个小队去冲锋。他们有的爬着往前,有的互相掩护着前进,每个小队都保持一定距离,这样敌人就很难一下子击中很多人。
进攻掩体那会儿,一靠近掩体,咱们就得动手。要么扔颗手雷,要么就用机枪、冲锋枪猛扫,把火力顶上去。接下来,其他人就按照顺序往前冲,一直冲到把掩体抢到手为止。
碰到敌人正面干架时,咱们战斗小组得散开往前冲。每个小组都既有合作又有自己的活儿干。有的小组会从两边绕过去包围他们,有的小组会去抢占有利的地盘,还有的小组呢,就专门负责拦住敌人的退路,不让他们逃跑。
这让敌人误以为,前面有军队紧追不舍,后面又有伏兵拦截,两边还不时有冷箭射来,感觉被团团围住,无处可逃,最后心态彻底崩溃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大都是打过解放战争的老兵,他们身经百战,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
无论是大仗小仗,都是靠一次次上战场打拼,才练出了出色的指挥本事和单兵打架的能耐。这些人啊,个个都是实战里磨出来的“武林高手”,战斗力满满。
他们明白,在这个枪炮盛行的时代,光靠人多是挡不住敌人的子弹和大炮的。
志愿军士兵们最常用的重型家伙就是手榴弹,因为那少量的迫击炮,由于天气实在太冷,炮管子冻得缩了水,炮弹压根儿塞不进去!
因此,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冲进美军猛烈的枪炮声中,玩命地往他们阵地冲。到了跟前,就一大把一大把地甩出手榴弹,那些手榴弹就像天上下雨一样砸向美军,把他们炸得东躲西藏。
这种战术,美军压根儿没见过。活下来的美国大兵回想起来说:中国军队的冲锋猛得跟潮水似的,可咱们压根儿不知道这股潮水啥时候能退。
美国知名战争史专家贝文·亚历山大,在他的书《朝鲜战争:美国首次战败纪实》里头,狠狠反驳了那种“中国人就是靠人多打赢的”的观点。
中国志愿军确实有过“众多战士”向美军阵地发起猛烈攻击的情况,但这绝非所谓的“人海战术”。这其实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阵地进攻战术。
一般做法是拖住敌人的防守队伍,同时呢,会从旁边偷袭,还在敌人后面摆上路障阻拦他们。
亚历山大着重指出,志愿军真正让人害怕的地方,不在于他们的大规模正面冲锋,而在于那些巧妙的伪装攻击、出其不意的突袭,还有夜晚神不知鬼不觉的渗透行动。
你绝对想不到,中国志愿军的那种民族魂和打仗的决心有多强。当美国大兵在那悠哉地啃着牛肉、鸡腿,捧着热咖啡玩扑克时,他们压根不会猜到,他们的对手可能正嚼着生豆子,口干了就随便抓把雪来润润喉。
要是美军晓得志愿军战士能在雪地里藏着好几天,不吃也不喝,哪怕被冻伤了也得等到进攻的哨声响起,那他们就会懂啥叫真正的纪律严整了。
要是知道志愿军战士们,在连续打了两天两夜仗,连口气都没喘的情况下,还能顶着暴风雪,迎着刺骨的寒风,在黑漆漆的夜里摸着山路走,甚至敢下冰河。
战士们为了抢时间,连口水都没顾上喝,硬是一路狂奔,好多人累得不行,甚至有人直接累倒了。但就是这样,他们还是拼尽全力赶到了阻击位置,把包围圈给封得死死的。这时候,你才会真正明白,为啥中国志愿军是那么难以打败。
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花时间看,要是觉得不错,就帮忙点个赞呗。
想要看视频的话,就点下面这个链接哦。
韩国说抗美援朝的胜利是靠“人海战术”,这种说法说到底是在贬低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