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喂,这余莺儿,戏里戏外都这么“drama”,这是唱的哪一出啊?搁戏里,一首诗就敢上位,结果最后凉凉;搁戏外,直播“自爆”肇事逃逸,结果被警察叔叔啪啪打脸,行政拘留套餐安排上了。这剧情,比狗血剧还狗血,你说绝不绝?
想当年,《甄嬛传》那可是火遍大江南北,谁还没被余莺儿那句“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洗过脑?崔漫莉也借着这股东风,在娱乐圈短暂地亮了个相。可惜啊,这亮相就像烟花一样,转瞬即逝。娱乐圈这地儿,狼多肉少,没点真本事,还真站不住脚。
所以,她另辟蹊径,跑去直播,想赶上新媒体这趟快车,倒也 understandable。毕竟,明星也是人,也要恰饭,也要养家糊口。可这恰饭的方式,是不是有点太“另类”了?直播编故事,把网友当猴耍,这操作,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她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
真以为网友都是吃瓜群众,没脑子?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娱乐圈,为了流量,为了热度,那真是啥事都干得出来。明星们一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似的,各种炒作,各种作妖,就为了上个热搜,博大家的眼球。这种浮躁的风气,也难怪会催生出崔漫莉这样的“奇葩”。想想那些流量明星,有几个是靠演技吃饭的?
还不是靠脸、靠炒作、靠粉丝经济?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流量就是钱。只要有流量,就有关注度,就有商业价值。至于作品质量,演技水平,who cares?这种畸形的价值观,才是娱乐圈最大的毒瘤。
就拿崔漫莉这事儿来说,《甄嬛传》在北京卫视重播,余莺儿的戏份全被删了。一部经典剧集,就因为一个演员的“作妖”,被搞得七零八落。这损失,谁来赔?观众的观剧体验,谁来负责?
这又让我想起了高亚麟那事儿,《家有儿女》差点因为他被下架,想想都心惊肉跳。这些经典作品,是多少人的童年回忆啊!就因为个别演员的不当行为,就要被“株连九族”,这上哪儿说理去?有人说,删就删呗,一个小小配角,多大点事儿?这话乍一听好像没毛病,但细品,这背后反映的问题,可没那么简单。
劣迹艺人的行为,对影视作品的影响,那可是蝴蝶效应。这不仅仅是删减戏份的问题,更是对整个行业生态的破坏。现在很多影视作品,为了规避风险,干脆就启用流量明星,演技好不好无所谓,先把流量搞起来再说。这种做法,短期内或许能赚得盆满钵满,但长远来看,只会让整个行业越来越畸形。你看,现在的好作品越来越少,烂片倒是层出不穷。
观众的审美被不断拉低,演员的演技也越来越敷衍。这难道不是一种恶性循环吗?所以,崔漫莉事件,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娱乐圈的悲哀。它提醒我们,要重视艺德,要抵制流量至上,要回归作品本身。只有这样,才能让娱乐圈健康发展,才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影视作品。最后,我还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现在的娱乐圈,还有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