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战失利,美国或将走向新冷战,我们会和犹太资本合作吗?

杂谈烩 2023-09-26 17:01:09

我们不能低估美国进行战略欺骗的能力,最近美国总统拜登,在越南访问的时候,就再次提到,美国无意遏制我们的发展。拜登作为美国的总统,类似的公开表态,而且是在一些重大的正式场合,都已经说过不止一次。

但实际上我们看看,包括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内的实践与执行层面,美国选择的似乎并不是合作,而是对抗。而美国未来到底是合作还是对抗?这至少在现在看起来,似乎还带着某种战略欺骗性。

当然,我们也一直在跟美国喊话,不要说一套做一套。这个意思就很明显,都是千年的老法师,别跟我玩聊斋那一套。而实际在这种表面上,一眼就能看破的战略欺骗之下,可能事实上,确实还存在着一个更深层次的战略欺骗。

那就是在合作与对抗进行的同时,展现出美国无法脱钩的脆弱性,同时喊话无法承受脱钩的后果,但最终却有可能把世界,带向一场新的不是冷战的冷战之中。而且在科技战失利之后,这一可能性,正变得越来越高。

因为科技竞争的背后,涉及到的是未来数十年,全球巨大的经济利益分配格局。一旦捋清这背后的逻辑就会发现,走向新冷战,可能几乎将是美国的唯一选择。

科技支撑全球化

最近这些年,我们经常会说到几个词,包括脱钩、新冷战、逆全球化等等。诸如此类的词,其实针对的都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全球化发展到现在,将何去何从?这可以说也是包括中美在内的全世界所有国家,关系到人类命运前途的一个重大问题。

很显然,全球化要何去何从?无非就是两个方向,一个是进一步加深的全球化,一个就是脱钩断链新冷战去全球化。在这二者之间,似乎并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而究竟选择哪一个方向,这很大程度上可能要取决于美国的决策。

毫无疑问,从最近这些年的政策来看,我们国家是主张继续推进全球化。我们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并通过一带一路的战略在践行和推进这一主张。而与此相反的是美国,所有这些与全球化相反相悖的主张,几乎都是美国提出来的。

美国过去,的确是上一轮全球化中最主要的推手,上一轮的全球化,始于苏联解体之后,以世贸组织的启动和扩员为标志,推动了这一轮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而在此同时,美国为了保障这种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顺利进行,率先启动了军事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而这一选择,恰恰也是美国霸权建立起来的基础。

如果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最表层,那么军事和资本的全球化,就是全球化的第2层和第3层,那么在这些支撑全球化的核心因素之下,其实还有第4层和第5层。第4层可以理解为工业标准的全球化,第5层则是科技的全球化。

我一直强调,美国推动这一轮全球化的关键前提,就是苏联的解体,是因为现在的人们对冷战期间的历史,还有诸多的不了解。在苏联解体之前,全球的工业标准,存在两套体系,一套是以美国为首的美标体系,一套是以苏联为首的苏标体系。众所周知,最早苏联援建我们156项工业化项目,基本就是按照苏联的标准体系来建设的。

实际上苏标和美标,是完全人为建立起来的两套不同的标准,可以说就是为了冷战的对抗服务的。这里面不但有历史走过的弯路,其实有很多方面,是属于当年的科技为政治服务的一部分,尤其是苏标中,有很多内容是不及美标的。

但实际上,在这种不同的工业标准体系之下,其实只有唯一的一套科技标准。科学技术的发展,从原理上来说具有唯一性。一个物理公式,不管你如何变换形式,它的内涵回归到本质的时候,都只能是最初的那一个。

而上一轮全球化的关键前提中,除了苏联解体导致苏标这一工业标准,彻底在竞争中失败之外,还有一个基础,就是第3次工业革命,信息科技在90年代后期,在美国这个起源地发展得如火如荼。

彼时,信息科技与全球化都恰逢其时,经济全球化,让以美国为首制定的相关信息科技的标准,推广到了全世界。而信息科技的发展,又极大的加速了经济的全球化。可以说从90年代到现在的这30多年间,是科技,标准,资本,军事,经济,全方位的全球化中,高速发展的阶段。

如果我们把这段历史,以及其背后深层的逻辑,捋清楚之后,就会发现,资本与军事,这是辅助和保障经济全球化的手段,而底层的科技与标准的全球化,才是基础。当然这种在科技和标准上,推动全球统一的努力和投入,最后所也收获了巨大的利益。

可以说美国今天的霸权,不管是金融上,舆论上,军事上等诸多方面的霸权,都建立在科技这一基础之上。这也是我们往往提到美国背后的各种核心支撑的时候,除了美元美军之外,还常常要提到美国的科技,就是这个原因。

而我们对这一方面的认识,也是深刻的。我们一直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讲科技才是真正的国运之战,其背后的核心逻辑,就在于此。了解到这些之后,我们现在面临一个真正的挑战和未来方向选择的问题,就在于当下,美国在科技上对我们的围堵和遏制,是否能成功?

这不但将决定着,我们的复兴是否能真正实现,我们是否会再次回到人类文明的最前沿,引领地球上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继续在科技上向前探索,引领世界的发展?这也将决定着,美国的霸权是否还能继续维持,也将决定着美国的国运是彻底走向衰亡,还是再一次实现绝地反击?

美国或将走向新冷战

但是现在,美国在科技上进行的压制,似乎并不尽如人意。最明显的体现,就是过去几年来,美国在芯片产业上,几乎孤注一掷的遏制战略,已经濒临失败。近期除了麒麟9000s芯片的曝光之外,在芯片的源头,也就是最先进的EUV光刻机上,也有越来越多的信息公开。

大致上来说,我们可能现在已经是多条腿走路。既有传统的光源路线,也有完全是新思路的弯道超车光源路线。而且从这些公开的消息来看,都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也就是说不管是从短期的结果,也就是七纳米芯片上的突破,还是从未来长期的结果,光刻机的突破,在目前都已经阶段性的实现了既定的目标,甚至说已经是超预期的完成了目标。

以此为标志,可以说美国在科技上的围堵与遏制,即便不能说已经彻底失败,但毫无疑问可以说绝无可能成功。实际上我之前曾经系统的分析过,科技上要实现超越,跟科研制度,管理体系,这些看起来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苏联曾经在重工业,航空航天,军工产业都有领先于美国的部分,而苏联的科研制度和管理体系,是完全不同于美国的,只不过最后苏联已经解体,美国成了毫无争议的第一,那么很多人从结果来倒推原因,就认为美国的方式才是唯一的正确的方式。

那实际上,科技的领先,无非是在三个方面投入领先。第1个是资金,第2个是人才,第3个是产业。那么在这三个方面,中美各自的投入和基础又是怎样的呢?

先说产业。我们常说科技需要和产业相结合,才能形成正向循环,通过产业的发展来推动科技在前沿领域的探索和突破,这就是全世界公认的,美国过去最有优势的产学研体系。那在产业上,毫无疑问我们现在相对美国已经更具有优势。

再来说人才。目前中国在高端的科研人才规模上,早已经超过了美国。甚至说,美国国内的大量科研人才,都是中国的留学生。

最后再来说资金。我们过去跟美国最大的差距,就在于资金的投入上。而这一差距,在最近这10年内,正迅速被消除。如果没有太大意外的话,我们在科研上的投入,在最近这两年,应该就将要超过美国。

所以综合这三个方面的情况来看,中国在科技上超过美国,就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美国所有的这些行为,顶多也就是想延缓这一进程,但注定的无法改变这个趋势,也无法改变这个结局。

那么这必然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美国的霸权该怎么办?在未来的世界,美国将何以自处?

我想,这个问题想的越多,美国可能会越发的后背发凉。因为科技在全球是统一的,在科技这个最主要的全球化基础之上,才推动的现在的信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如果美国失去这一领导地位,其在经济上面的利益,也必将彻底失去保障。

那现在所谓的芯片和未来的光刻机,都只不过是在这个大趋势之下的某个节点而已,只是它们可能具有更多的里程碑意义。毫无疑问,这也会加剧美国的危机感。而基于美国一贯的风格,接下来美国,很可能会不可避免地走向新冷战。

美国之所以会这么做,跟现在的贸易保护政策如出一辙。美国其实是想将现有的西方经济体,通过政治与军事绑架,划定在自己的独家经营范围之内,这是保障美国科技还能继续向前发展的市场基本盘。

这个基本盘的雏形,就是现在的北约加上五眼联盟加日韩,基本上也就是现在的主要发达国家,人口规模大约12亿。就市场规模而言,与我们国家单一市场的规模大致相当。美国需要保住这样一块市场,作为自留地,来维持科技产业的竞争基础。这个选择,可以说是美国国家层面的孤注一掷,也可以说是最后一搏。

如果不走这样的路,还有别的路可以走吗?我们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科技产业上的竞争中,已经出现了大溃败的趋势。

在最主要的出行工具上,汽车、飞机、火车,都是如此。在汽车上,几乎没有悬念,今年中国的汽车出口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后面世界第一和第二之间的差距还会越拉越大。我们的大飞机,基本上已经走上正轨。高铁已经领先世界。再往后的竞争力上,从整个趋势上来看,超越美国,超越整个西方,几乎都没有悬念,因为已经有很多产业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当然这些目前并不在美国的主要考虑范围之内,美国认为最有可能实现卡脖子的关键环节,是在芯片上,但现在也已经几乎宣告失败。所以很大可能,就是美国会在我们的光刻机突破之后,会通过操作系统,底层架构,工具软件这些方面,来人为设置新的标准体系,并将我们拒之门外。

那么别无选择,我们也将只能依靠自己的操作系统,底层架构,工具软件来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双方的标准体系是否会兼容,完全取决于未来的竞争态势,谁会具有更大的优势。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就是双方竞争的主战场。

我们会和犹太资本合作吗?

目前来说,就全球市场而言,美国在手机电脑的操作系统,底层架构,以及工具软件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巨大的优势。而我们的优势,更多的是集中在硬件的生产,包括未来芯片突破之后,也还是集中在硬件的方面。

目前国内的厂商而言,只有华为在做自己的操作系统和软件生态系统。但是未来如何走向发展中国家市场?这对于华为,以及其他的国产厂商来说,是一个最大的挑战。当然对于美国来说,在硬件生产的产业链上,如果缺少我们这一环,他们该怎么保障?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最大的挑战。

但无论如何,有一点,就是全球化的市场,在两端,如果美国选择走向新冷战,就必然会导致被切割开。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曾重点分析过,这将意味着,全球化的历史大趋势中,过去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被阶段性终结。

而过去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下,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国国内的金融资本和跨国资本。这里说到的跨国资本,最主要的就是那些通过新兴的信息科学技术,实现了占领全球化市场的科技新贵。包括微软、谷歌、苹果、脸书、推特等等,都是这一趋势中的受益者。

而随着全球市场的碎片化,他们和美国的金融资本一起,将受到最大的损害。而他们背后,恰恰集中着大量的犹太资本。其实在推动全球化方面,他们相对来说,跟我们还有些共同的利益交集,所以美国是否走向新冷战,这里面犹太资本的选择也至关重要。

如果我们要共同避免那个最坏的结果,在短期内而言,最大的合作可能就是,促成民主党在明年的大选中继续获胜。这将有助于避免世界在短时间内,就陷入深度撕裂和极端对抗之中。

然而历史的发展,并不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从历史周期的角度去看,美国从80年代开始的新自由主义,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但是这个周期,是对上一个始于1930年的经济周期的反转,也就是说这个周期,时长为期50年。而从1980年到现在,已过去43年。换言之,我们已处在周期的末端。

所以这种合作的可能性虽然有,但是包括经济与社会的基础结构,却在向另一个方向快速滑落,而这些对于未来趋势的影响,才是根本性的。也就是说,与犹太资本的这种合作,不管有或者没有,可能对于大局的改变,并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最后

不管犹太资本是抛弃美国这个宿主,还是背叛它,又或者在未来为美国的失败背锅,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早已经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这可能就是这个民族的宿命,但更多的是他们的民族性,是短视和贪婪所注定的。

百年变局,走到2025年这一关键节点之际,中美关系,世界局势,到底是天意还是人为,是周期决定一切,还是偶然改变历史?在接下来的几年,我们终将见证这一切。

0 阅读:13
杂谈烩

杂谈烩

本来你就一无所有又何来会输得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