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飞飞yff
图/源于网络
有人问:异性之间,如果心动了,还能做朋友吗?
我认为,成年人的世界,所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不过是一场心知肚明的共谋。
一旦心动,便撕破了友情的外衣,很难继续当朋友,这很残酷,但却是现实。
可以说,当异性友谊中,有一方萌生爱意,这段关系十有八九会变质。
不是人心善变,而是爱情与友情,本就遵循不同的运行法则:前者需要独占性的亲密,后者依赖分寸感的默契。
说到底,动心了的异性,一般不能做朋友了,原因有这三个:
心理学中,有个“认知失调理论”,是指当人产生爱慕却无法得到回应时,大脑会不断制造幻想缓解焦虑。
这时,异性之间的交往也就变了,不再像以前那样轻松自在。
最简单的情形,就是朋友间的平等对话,会变成阅读理解题。
比如,对方随手分享的歌,另一方会苦想到底藏着什么暗示?
再比如,聚餐时的玩笑,另一方会认为是否别有深意?
类似这种自我消耗,会让关系变成单方面的情感扶贫,甚至陷入内耗当中。
身边有对异性朋友,两个人一起工作三年,自认默契无间。
某次,男生发现女生深夜发的朋友圈仅对他可见,便胡思乱想,误以为这是暧昧信号。
于是,他连续三个月给她送早餐、接送加班,直到听见女生向闺蜜吐槽:“他为什么总越界?”
也因此,当男生表白失败后,曾经流畅的代码合作变得尴尬,两人最终调岗避嫌。
所以,异性之间,单箭头的心动,像在友情里私搭乱建,你以为的“特别关心”,在对方眼里不过是多此一举的越界行为。
成年人的体面,是在察觉心动时及时亮红灯,而不是把公路当赛道狂飙。
再好的异性朋友,也需要避嫌,若是角色定位错误,便会引发误解,破坏友情。
也就是说,当一方心动了,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大概率会让另一方警觉,导致关系疏离。
说白了,当你动心,就会用错的角色定位去面对友情,这对另一方造成的压力,必然会让关系瓦解。
其实,朋友与恋人的剧本是不同的,友情关系中 ,两个人是双方并肩看戏的观众,而恋爱关系中,双方则是共演对手戏的搭档。
如果一方擅自改写剧本,原本稳定的角色系统就会崩塌,很难挽回。
认识一个舞蹈老师安小姐,她与合伙人杨先生经营工作室五年,曾一起躺在同一张行军床赶工,也不觉得暧昧。
直到某次,安小姐失恋后酒醉,杨先生替她擦眼泪的手,多停留了三秒,还亲吻她的脸,她才惊觉他不老实。
此后,安小姐看杨先生指导女学员,总觉得像调情,而杨先生觉得安小姐布置监控是不信任他。
就这样,曾经互补的工作模式变成相互猜疑,最终双方发生矛盾,在一次账目不清后分道扬镳,友谊宣告破裂。
所以,心动如同在友情大厦里燃起的大火,再精湛的演技也藏不住烟味,最终导致关系崩塌。
这就提醒男女,与其在废墟里假装无事发生,不如带着祝福退场,至少保留记忆里的好模样。
异性朋友的关系,非常敏感,任何以友情为名的心动,都是不真诚的。
在爱慕的友情当中,男女既贪恋现有关系的安全感,又渴望升级关系的刺激感。
不过,这种拉扯,只会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像不断抓挠结痂的伤口,痛感与快感交织成自我折磨的闭环。
说白了,异性间的动心,往往是是情感触底的自我欺骗,既难走入爱情,又无法回归原有的关系,得不偿失。
正如林先生,他和一个女生保持了三年的“知己关系”。
明知女生有了男朋友,但他仍坚持每晚八点,雷打不动的找她聊天,讨论文学。
原因在于,女生曾经看过他写的一本书,对他有了极大的崇拜,让他非常满足。
于是,林先生对她产生了遐想,借友情拉近关系,甚至幻想和她开启一段亲密关系。
直到有一天,女生看到他手机里的备忘录“用文学拿下她”的技巧,才看清他的真面目。
原来,林先生只是享受被崇拜的虚荣,想借友情玩暧昧罢了,最终两个人断绝来往。
所以,以友情为名的心动,非常虚假,你以为的“特殊位置”,不过是对方情感地图上的临时帐篷,玩玩而已。
叶飞飞yff情感寄语:
总结来说,动心了的异性很难做朋友了,原因有这三个:
动心,说明心理天平永久倾斜;角色定位的错误,会引发误解;借友情的心动,多数是暧昧而已。
由此可见,边界感才是最高级的温柔,成年人的情感修行,是学会在心动瞬间紧急制动。
面对变质的友情,真正成熟的处理,是像园丁修剪玫瑰:承认有些花注定不属于自己的花园,才能避免被刺得鲜血淋漓。
总之,男女最高级的自律,是在怦然时转身,护住友情的界碑。
终有一天,你会明白,有些关系,“错过”比“错爱”,更加体面。
END
这里是【叶飞飞情感屋】,一个专属于你我的情感树洞,希望用有温度的文字,给你带来一些心灵上的慰藉。惟愿你我在此相识相知,喜欢就请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