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关税大降90,汽车市场迎巨变,印度车企面临生死考验

严泽讲车 2025-04-10 23:05:12

关税突然降了九成!

这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难道真有人觉得,印度汽车业能靠这波操作直接起飞?

德里街头的出租车司机阿米尔最近有点焦虑。

倒不是因为油价又涨了,而是他塔塔Nano车厂的朋友,上个月刚被炒了鱿鱼。

一边是政府拍着胸脯保证,说要创造50万高端岗位,一边却是血淋淋的现实。

更讽刺的是,工厂门口还挂着“Make in India”的标语,这场景,怎么看都像是个黑色幽默。

这事儿还得从印度汽车产业的“老大难”说起。

想当年,印度汽车市场也算块肥肉,但本土品牌一直没啥竞争力,技术不行,创新也跟不上。

加上2020年那场疫情,直接给干趴下了。

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SIAM)的数据显示,当年销量暴跌近20%,马恒达这些本土大佬,日子都不好过。

印度政府也不是没想过办法,又是补贴又是减税,但效果嘛,只能说差强人意。

眼瞅着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市场风生水起,印度心里也痒痒。

尤其是看到上汽集团的名爵(MG)在印度卖得不错,更是五味杂陈。

这时候,就得说说莫迪这位老兄了。

用咱们的话说,他可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

心里门儿清,光靠给别人“端盘子”,永远也成不了气候。

他的目标是啥?

是让印度成为汽车产业的“掌勺的”,掌握核心技术,而不是永远给别人打工。

莫迪的人脉也很广,跟国内外汽车企业的高管们关系都不错。

他心里的小算盘是,用开放市场来换取技术,引进外资,提升本土企业的竞争力。

但欧盟那边也不是省油的灯。

为了这事儿,欧盟内部吵得不可开交。

法国总统马克龙觉得,既要保护自家产业,又要跟印度搞好关系;德国总理朔尔茨却坚持,印度必须在市场准入方面做出更多让步。

这背后,是各方势力的博弈,各种利益的纠葛。

你看,德国大众集团就打算把斯柯达的生产线搬到孟买,法国雷诺也跟马辛德拉眉来眼去,想共享混动平台。

这架势,是要在印度大干一场。

但问题也来了,印度本土企业能顶得住吗?

印度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协会(ACMA)就跳出来反对,说大幅降低关税会给本土产业带来毁灭性打击,导致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毕竟,印度汽车产业的底子还是比较薄弱的。

咱们就拿一个真实案例来说。

我有个朋友,他家是做汽车零部件的,以前给塔塔供货,日子还算滋润。

但现在,订单越来越少,利润也越来越薄。

他跟我吐槽说:“我们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现在却要面临失业,这太不公平了!”

更扎心的是,印度本土车企在新能源赛道上,已经被中国车企远远甩在了后面。

技术不行,产品没竞争力,拿什么跟人家斗?

说起中国汽车,这些年确实在印度市场混得不错。

有些中国车企通过合资或者本地化生产的方式,成功打入了印度市场。

比亚迪也在印度卖的不错,当地人反响很好。

当然,印度政府也不是啥都不做。

为了扶持电动汽车产业,也出台了不少政策,又是补贴又是减税。

塔塔集团也开始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准备推出多款电动车型。

但这就能扭转乾坤吗?

经济学家帕特尔就泼了盆冷水:“当奔驰EQC比本土电动车还便宜30%的时候,印度拿什么守住市场?”这话听起来有点刺耳,但却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更让人揪心的是,印度每年要损失约37亿美元的关税收入,才能换来超12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

这笔账,到底划不划算?

说到底,印度这次降低汽车关税,是一场豪赌。

赌赢了,印度汽车产业就能实现升级,甚至弯道超车;赌输了,那就可能被外资企业“血洗”,一蹶不振。

正如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年前,印度曾嘲笑中国“市场换技术”战略,现在却成了最虔诚的学徒。

印度汽车的未来会怎样,就看它能不能趟过这片雷区了。

0 阅读:0
严泽讲车

严泽讲车

分享汽车知识,传递正能量,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