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研究:血糖值没超这个数,不用太过小心,正常吃喝就可以

半莲谈健康 2025-04-05 10:09:51

65 岁的老王,自从三个月前体检回来以后,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那天,他拿着体检报告,看着上面那个刺眼的 “空腹血糖 6.9” 的字样,心里就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他想,这血糖都这么高了,是不是离糖尿病不远了?

他忍不住焦虑,开始严格控制饮食,连平时最爱吃的红薯都一口不敢吃,每天只吃一点青菜和少量的米饭。家里人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老王的女儿劝他说,空腹血糖 6.9 根本不算糖尿病,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空腹血糖低于6.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低于7.8mmol/L,基本可以被视为健康状态。

不同年龄血糖标准是不一样的吗?

很多人以为血糖的正常范围是一成不变的,但实际上,血糖标准也存在 “年龄密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代谢能力会逐渐下降,血糖调节能力也会减弱。因此,不同年龄段的血糖标准有所不同。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中国糖尿病学会(CDA)的最新指南,2024 年推荐的各年龄段的血糖标准对照表如下:

20 - 40 岁年龄段人群:空腹血糖标准为 3.9 - 5.6 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标准小于 7.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 5.7%。

40 - 60 岁年龄段人群:空腹血糖标准为 4.0 - 5.8 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标准小于 8.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 5.8%。

60 岁以上年龄段人群:空腹血糖标准为 4.1 - 6.0 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标准小于 8.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 5.9%。

对于老王这样 65 岁的老人来说,空腹血糖 6.9 并不算特别高。在6.1~6.9mmol/L这个区间里,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是也不是正常的空腹血糖,这种情况,其实属于空腹血糖受损,只要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完全有可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而不必过度焦虑。

空腹血糖受损以后,是不是一定会发展为糖尿病呢?

很多人会担心,一旦出现空腹血糖受损,是否一定会发展为糖尿病?答案是:不一定。

空腹血糖受损确实会增加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但并非所有空腹血糖受损者都会最终发展为糖尿病。根据研究,未经干预的空腹血糖受损患者中,约有 33% 的人会在 6 年内发展为糖尿病。这意味着,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或其他干预措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从而避免发展为糖尿病。

如何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来控制血糖呢?

首先,饮食方面要均衡搭配,减少高糖、高油脂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纤维的全谷类、蔬菜和水果。其次,适当增加运动量,如每天进行 30 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此外,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也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本身存在肥胖、妊娠糖尿病等糖尿病高危因素,或者已经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人群,可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用药。因此,在发现血糖升高后,最好先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血糖持续升高会有哪些危害?

虽然偶尔一次血糖升高不一定意味着糖尿病,但长期血糖持续升高却会对身体造成诸多危害。

首先,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增加心脏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其次,长期高血糖还会损害肾脏的微血管,导致肾功能下降,甚至发展为糖尿病肾病。

此外,高血糖还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引发周围神经的病变,导致手脚麻木、疼痛等症状。因此,及时发现并控制血糖升高,对于预防这些并发症至关重要。

0 阅读:9
半莲谈健康

半莲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