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喜县“花馍,煮饼,宰相故里茶”文化特色产业
山西省闻喜县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方物产闻名,其“一饼一馍一茶”——闻喜煮饼、闻喜花馍、宰相故里茶,不仅是传统美食与饮品的代表,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当地特色产业的核心支柱。
闻喜煮饼:甜香酥沙的“饼点之王”
一、闻喜煮饼:甜香酥沙的“饼点之王”
历史渊源闻喜煮饼始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相传康熙帝巡行闻喜时,因对其独特风味赞不绝口,赐名“煮饼”,自此声名远扬。鲁迅先生曾在小说《孤独者》中提到“提着两包闻喜煮饼”,使其成为全国知名的山西名点。乾隆年间更被列为贡品,抗美援朝时期还作为慰问品远赴朝鲜。
产品特色煮饼并非饼状,而是滚圆如月,外裹白芝麻,掰开后可见金丝蜜缕,口感酥沙松软,甜而不腻,带有芝麻香与松柏余香。其制作工艺繁复,需经炸制、蜜汁浸泡、粘芝麻等多道工序,且久存不变质,被誉为“国式糕点绝产”。
文化符号煮饼不仅是节庆宴席的必备点心,更成为闻喜人走亲访友的“喜礼”,象征团圆与甜蜜,是晋南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闻喜花馍:指尖上的非遗艺术
历史传承闻喜花馍源于唐宋,盛于明清,已有千年历史。隋唐时期随礼尚往来之风兴盛,明清时成为宫廷贡品,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有“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的俗语,花馍渗透于婚丧嫁娶、节庆祭祀等民俗活动中。
闻喜花馍:指尖上的非遗艺术
工艺与品类花馍制作需经凝水、揉面、捏形、蒸制等九大工序,手工捏塑出花糕、吉祥物、盘顶等四大系列200余种造型,既有重达十多公斤的祭祀花馍,也有小巧如枣的装饰品。其造型繁复精巧,常以龙凤、松鹤等吉祥图案为主题,兼具食用与观赏价值。
现代发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董巧兰等匠人通过“传帮带”推动技艺传承,花馍不仅畅销国内,还多次赴蒙古国、欧美等地展演,成为闻喜文化的国际名片。
三、连翘茶:宰相故里的“养生密茶”
历史与传说连翘茶在闻喜的种植与饮用可追溯至唐代,清代制茶技艺成熟,曾两度成为皇室贡品。其中起源于公元1307年,后以海外华侨为主发展至世界各地的山西路丁茶,也是闻喜人带至全球的。闻喜当地盛产连翘,槐米,桑叶,杜仲,菊花等,其中连翘以野生为主分布于石门乡,后宫乡,达数万亩,杜仲以桐城镇,郭家庄镇为主。全县种植面积共18万余亩。茶文化底蕴深厚。连翘茶与槐米茶,杜仲雄花茶并称“宰相故里茶”,是当地特色健康饮品。
功效与工艺连翘茶富含连翘苷、芦丁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抗菌利尿等功效。其制作需精选连翘嫩叶,经传统炒青或窑制工艺加工,茶香纯正,滋味浓厚。20世纪七八十年代,闻喜吉家峪村几乎家家制茶,产品远销新疆、西藏等地。
文化寓意作为“宰相故里茶”,连翘茶不仅是养生佳品,更被赋予“健康长寿”的寓意,成为礼赠亲友的首选,承载着闻喜人崇文尚礼的传统。
产业与文化融合的现代价值
产业与文化融合的现代价值
闻喜县通过“一馍一饼一茶”构建了以传统技艺为核心的特色产业链:
煮饼依托老字号品牌实现规模化生产,线上线下同步热销;
花馍借助非遗保护与文旅推广,成为民俗体验与艺术收藏的热点;
连翘茶结合健康消费趋势,以历史特产多元化茶产品,拓宽市场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