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肖晓琳:退休5个月,在美国儿子家死去,临终26字遗言太深刻

慢纪硬核说 2025-02-13 11:10:48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编辑 |念初

被称为“铁面美人”的肖晓琳,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央视。

她不仅创办了《今日说法》,还赏识并一手提携了撒贝宁。

然而,退休后本该安享晚年的时候,她却突然客死异乡。

临终前,她在美国儿子的家中留下了一段26字遗言。

这句话不单单是她对家人的嘱托,也是对所有世人的警醒。

那么,肖晓琳到底为何而亡?又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发人深省的话呢?

01肖晓琳:《今日说法》的缔造者

90年代初,34岁的肖晓琳在央视台里的安排下出国深造。

整整两年的时间,她都在美国犹他州州立大学新闻系学习进修。

与家人分离两地,肖晓琳并不犹豫,她的丈夫也十分支持。

因为他了解肖晓琳勤奋上进的个性,深知她的努力终会有所回报。

因此,他不希望家庭成为肖晓琳的累赘,而是全力做她坚实的后盾。

美国生活对肖晓琳的影响深远,这里的法制教育让她深感中国民众急需普法。

1997年回国后,肖晓琳带着一肚子的学习成果重回央视。

她当时首先向领导提出的建议,就是要开办一档普法栏目。

她认为通过电视这一强大的传播载体,可以让广大群众增加法律知识。

明白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权,这对国民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

台里对她的建议反响热烈,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创举。

经过反复研究论证,肖晓琳决定打造一档贴近民众生活的普法节目。

她着手为这档节目制定详尽规划,包括定位、理念、节目形式、选题角度等各个方面。

她希望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述,将法律知识融入发人深省的故事中。

从而让观众在听故事时,无形之间就被科普了法律。

就这样,肖晓琳心血结晶的《今日说法》于1999年在央视正式开播。

第一集的海报就吸引了无数目光,人们纷纷猜测这将是一档怎样的节目。

播出后,《今日说法》立即得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收视率直线上升,盖过所有同时段节目,成为收视冠军。

节目中的案例故事新鲜有趣,法律解析通俗易懂,获得了各界一致好评。

肖晓琳对这个节目的成功早有预料,也为之付出巨大心血。

而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她和撒贝宁的故事了。

02成为撒贝宁的“恩师”

当初创办《今日说法》时,肖晓琳迫切需要一个对法律知识了如指掌的主持人。

于是,她在好友的介绍下前往北大法律系招人,并注意到了当时还是一个学生的撒贝宁。

没错!如今撒贝宁虽然是知名的央视主持人。

但却鲜有人知,他是北大法律系的高材生,并不是播音主持专业科班出身。

撒贝宁不是专业出身,也没有系统学习过主持,起初其他人都不看好他。

但是肖晓琳在面试过程中发现,撒贝宁镜头感很强。

不仅一点也不怯场,还十分幽默风趣,对法律知识也很熟悉。

这些特点都十分符合肖晓琳希望这个法制节目更接地气的初衷。

所以最终她以一己之力力排众议,决定留下撒贝宁。

在撒贝宁初次主持时,肖晓琳一直在后台注视,随时提点错误,鼓励进步。

经过长时间的培养,撒贝宁逐渐成长,终于可以独当一面了。

凭借生动幽默的主持风格,撒贝宁渐渐受到观众喜爱,节目收视率也屡创新高。

许多观众反映节目变得更有趣了,法律知识也更容易理解。

肖晓琳看到撒贝宁独立主持的成果,欣慰不已。

待撒贝宁完全独立之后,肖晓琳就淡出了舞台,专心支撑节目的幕后工作。

除了培养撒贝宁,肖晓琳后来还主持过许多其他法制节目。

她根据自己的经验创新节目形式,增加互动环节,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法律,深受观众欢迎。

2017年,肖晓琳在退休演说中回顾了自己的主持生涯,撒贝宁等同行送上祝福。

可以说,肖晓琳不仅对撒贝宁的主持生涯有重要影响,也以自己的努力丰富了主持艺术。

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父母从小对她的教育。

03一路走来的经历

肖晓琳生于1961年,诞生在一个堪称书香之家的高知家庭。

父亲肖某是湖南大学中文系的教授,母亲也在同一所大学从事教学工作。

肖晓琳幼年时光在湖南大学的校园里悠然度过。

她经常跟着父母上课旁听,也会在各个教室里找个位置乖乖坐好,听大学生们的课。

小肖晓琳沉浸在学术氛围中的童年使她养成了勤奋好学的品格。

再加上父母对她的悉心教导,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除了课业优异外,肖晓琳还经常参加课外活动,是个开朗活泼的好学生。

但是,肖晓琳也遇到过不称职的老师,让她对教育产生了思考。

她就读小学时,有一位男教师经常批评活泼的学生,认为他们没有出息,还带有严重的性别歧视思想,经常在课堂上说教女生没有必要受太多教育。

肖晓琳感到非常气愤,她意识到教育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启发他们的潜能。

这成为她日后立志当一名好老师的动力之一。

可在肖晓琳初中阶段,校园广播站又为她打开了另一扇窗。

老师发现肖晓琳在播音方面极具天赋,于是鼓励她参加广播站的活动。

那时课业压力重大,肖晓琳三年里几乎没参加任何娱乐活动。

唯有课间的校园广播能让她放松心情。

每次广播时间,她都全神贯注地倾听,并开始模仿广播员的语调和语法。

平日里肖晓琳也会在家中开启收音机练习。

她能听出广播中的每个细微差错,然后反复练习改正。

渐渐地,肖晓琳对播音产生了浓厚兴趣和热情。

1977年,肖晓琳高中毕业,正值历史性的高考恢复之年。

她本想顺从父母的心愿,填报师范学院,实现儿时的老师梦。

但是播音员梦想已经在她心中扎下根,她下定决心报考北京广播学院。

父母起初坚决反对,但看到女儿的决心后,开明的二老只好同意她的想法。

就这样,肖晓琳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成为北京广播学院的一员。

大学期间,她勤奋学习,播音技能突飞猛进。

尤其是在课程设置新颖的实习环节,她能在校内小型播音室积累丰富经验。

4年飞逝而过,肖晓琳大学毕业回到家乡湖南省。

那个时候,全国各地方台都刚刚起步,长沙也不例外。

台里十分缺乏这方面的人才,肖晓琳就成了淌水过河的第一批人。

刚开始,电视台各项工作都在摸索建设中,肖晓琳和同事一块儿辛勤工作,将电视台逐步打造成型。

两年时间,长沙台进入正轨,肖晓琳决定离开故乡再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毕业后,肖晓琳顺利分配到中央电视台,成为中央台的主持人兼制片人。

她主持的第一档节目是时评类论坛节目《观察与思考》。

这个节目针砭时弊,内容严肃,要求主持人处理严谨。

肖晓琳不负众望,她在节目中端坐讲台,一脸严肃讲解时事,给人以威严不苟言笑的印象,因此有了“铁面美女”的称号。

但私底下,肖晓琳其实是一个温文尔雅、平易近人的女性。

她最大的优点是工作努力,不计较个人得失,只为把事情做好。

再加上她为人随和,乐于助人,和同事相处融洽。

这也奠定了她在央视稳步晋升的基础。

然而,就在她功成身退后5个月,一个天大的噩耗却意外降临。

04病魔夺走生命却给人留下慰藉

在一个平常的下午,肖晓琳突然晕倒在家中。

丈夫赶紧将她带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令所有人震惊——肖晓琳患上了晚期直肠癌。

知道这个消息,肖晓琳和丈夫都很痛心。

丈夫本想暂时隐瞒她,但两人感情深厚,肖晓琳很快就察觉到事情不简单,再三追问下才知道真相。

她当时的心情无比复杂,既害怕癌症,又惋惜来之不易的退休生活,还内疚多年来忙碌工作,未能陪伴家人。

医生建议保守治疗,但能不能治愈还很难说。

肖晓琳起初不想接受治疗,想直接去美国见儿子最后一面。

她觉得自己从事播音多年圆满了事业梦想,儿子也已成家。

现在唯一遗憾就是这辈子没能陪伴家人。

但在丈夫的劝说下,肖晓琳还是决定先飞往美国,见过儿子和他的家人后,再考虑后续的治疗问题。

抵达美国后,肖晓琳看到儿子一家,弥补了一段天伦之乐。

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她重新燃起了生存意志,决定在美国全力治疗。

可惜癌症发展太快,经过5个月的治疗,她的身体每况愈下,最终还是没能挽回生命。=

临终前,肖晓琳对家人说了悔恨的话,为没能陪伴他们道歉:

“要宣传,不要像我一样忽视健康,你们健康、长寿,我就在,感谢你们。”

简简单单26字,道出了她的牵挂和不舍,成为她留给家人的慰藉。

肖晓琳一生热爱工作,却也因此疏于家庭。

临终才明白健康和家人的可贵,这成为她这个“工作狂人”的教训。

我们都应当及时归家,多关心亲人,要热爱工作,但也要善于平衡生活。

往期精彩

2亿身价吃播网红胖姐,网传脑溢血,留下遗嘱:资产都给现任老公

惨遭许睛抛弃,在葛优家躺了3年沙发,如今他却成“人生赢家”!

世上渣女千千万,最怕杜星霖这一款!张纪中遇到“高端玩家”了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1 阅读:512
慢纪硬核说

慢纪硬核说

欢迎关注!欢迎点赞慢纪硬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