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位于鼓楼北100米处,要通观钟楼,你应该站在鼓楼上北望钟楼,那年我来的时候,一群白鸽围着钟楼盘旋,往下俯冲时,拉着鸽哨,响彻帝京的上空,这是最有感觉的一组北京老城景色。
钟楼正南为一座与围墙相连的三联大门。
中门内为清乾隆十二年(1745年)重建钟楼碑一通,螭首方座,碑首题额《御制重建钟楼碑记》,碑阳为经筵讲官户部尚书梁诗正奉敕敬书碑文,碑阴为民国十四年(1925年)十月京兆尹薛笃弼书的《京兆通俗教育馆记》碑文。
钟楼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楼通高47.9米,重檐歇山顶,无梁式砖石建筑。屋顶为黑琉璃瓦绿剪边,楼身四立面相同,当心开一拱券门,左右对 称开券窗。是老北京中轴线的北端点。原址为元大都大天寿万宁寺之中心阁。占地6000平方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建。和鼓楼一起为96年的四批国保。今年7月27日,随北京中轴线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登楼和鼓楼一张门票30元。在楼东北角开门,要一气登七十五级石阶才能上去。
钟楼内正中位置安架一八角形木框架,其上悬钟。钟铸于明永乐十八年,钟通高7.02米,最大直径3.40米,重约63吨,为我国最重的古铜钟。不得不感叹于当年的铸造技术,而且它当年是怎样放上来的,不好想象。
要说北京有三口大铜钟,80-90年代大家都说大钟寺的永乐大钟是中国第一大钟,那个钟重46吨。到2000年跨世纪的时候,在玉渊潭南门那修了世纪坛,旁边比着永乐大钟搞一个重50吨的铜钟,想着是创一个中国之最吧,后来才知道这里的才是中国第一大钟。整个一个乌龙。
由北向南看。
钟体全部由响铜铸成,当年每晚定更即起更(19时—21时)至亮更即五更(晨3时—5时),每更次皆撞钟108声。撞击时声音纯厚绵长“都城内外,十有余里莫不耸听"。可是要在冬天这四无遮拦的楼上,北风一刮,应该够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