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生来为战胜——贾战生攀登医学研究高峰的人生之路(中)

绿拂晓 2024-09-06 01:58:59

军人生来为战胜

——探寻著名内科学肝病诊疗专家贾战生攀登医学研究高峰的人生之路(中)

○徐映珉

历史的脚步总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车轮留下一道清晰而厚重的印痕,岁月的光盘总是将镜头对准人生最辉煌最出彩的时段,定格瞬间光影,刻录时代背景,留下永恒记忆。贾战生就是这样一位在人生长河里留下坚实足印、壮美光影和多彩背景的“白衣天使”。 ——题记

○○潜心探索集大成——一项项医学研究成果和临床治疗技术为部队官兵和万千患者守护健康、带来福音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奋斗的人生最美丽”。40多个春秋,在岁月的长河里,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在人生的历程中,却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时光。

在坎坷崎岖、布满荆棘的医学研究道路上,信念如磐、执着坚定的贾战生,以智慧为舟,以恒心为桨,奋力攀登苦探索,心无旁骛攻难关,用奋斗铸就辉煌,用拼搏成就梦想,用勤奋书写传奇。

众所周知,导致人体肝脏疾病的因素很多。在我国,病毒性肝炎是导致晚期肝病和肝癌的主要病因,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肝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因此家庭内传播和母婴传播及家族聚集性十分明显。尽管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已成为阻防肝炎传染的首道屏障和一大国策,乙肝的发病率逐渐减少,但仍有近十分之一的人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因其病毒潜伏期较长、传染渠道较广、治愈过程缓慢,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带来严重影响和威害,肝病治疗仍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而乙肝病毒相关的肝癌已成为我国第二位癌症“杀手”。

自从与传染病诊疗打上交道,贾战生就把病毒性肝炎及慢性肝病的防治研究、感染病危重症的救治、细胞治疗的基础与临床应用探索,作为主攻领域和重点课题。

“对于医生来说,病房就是战场,岗位就是战位;病床是实践积累、历练医术的最好课堂,病人是增长见识、获取真知的最近亲人。”这是贾战生从医的深切感悟,也是他对肩上如山责任的生动诠释。几十年来,他十分珍惜全军医院传染病诊疗中心这一机遇和平台,把全部精力和心血用在带领医研团队和课题小组孜孜以求地耕耘在传染病和肝病诊疗的研究探索田园里。

2016年11月,75岁的屈奶奶因发热、乏力、腹胀、下肢水肿等症状,入住唐都医院传染病科。贾战生经过认真检查确诊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腹膜炎、胸椎结核伴椎旁脓肿和重度营养不良症。

他结合以往治疗类似病症的经验,及时给予屈奶奶补充白蛋白、抗病毒、保肝利尿等内科支持综治疗,很快使患者病情好转。但因抗结核治疗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白细胞血小板低的患者,用药非常矛盾,抗结核可能导致肝衰竭,如果不治疗活动性结核可能要命。

已在用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合并结核方面获得重大技术突破和良好临床效果的贾战生,胸有成竹,在得到家属充分理解的情况下,大胆地给予屈奶奶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支持保驾,并联合抗结核药和抗乙肝药治疗,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屈奶奶病情很快恢复,肝硬化趋于稳定。

经过贾战生一年多时间精准精心、科学合理地治疗,屈奶奶结核病得到治愈,肝硬化维持稳定状态,抗病毒治疗维持,已健康地生活了8年,依然健在。

艺高心有底,术精方自信。贾战生告诉笔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面对复杂的内科疾病及多种慢性疾病于一身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群,医生用药矛盾,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十分困难,这就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加以综合分析,抓住主要矛盾,针对关键问题,提出优先解决事项,不能墨守陈规,要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喜悦来自长期的实践与积累,成功源于不懈的探索与创新。

贾战生向笔者介绍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人体内外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分化为多种成体成熟细胞。多年来的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能在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肝细胞或非实质肝细胞等的作用下分化为肝样细胞,并参入肝脏疾病中免疫调节、细胞增殖及损伤修复等,且其来源较为丰富、取材方便、易于培养和低免疫源性并不伴伦理争议,在多个治疗中心已广泛应用于肝硬化的治疗。在这个患者的治疗中,早期输注间充质干细胞,有效地化解了失代偿期肝硬化和抗结核治疗之间的矛盾,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支持患者足量足疗程的抗结核,同时维持了肝功能稳定,达到了很好的疗效。”

其实,早在30多年前贾战生就将医学研究的目光聚焦在肝病细胞治疗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上。他最早在国内外提出肝病细胞治疗的理论,并在临床应用付诸实践,20年前撰写汇集一系列有关细胞治疗肝病理论成果与科学方法的专著《肝病细胞治疗基础与临床》,2005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同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一时成为细胞治疗领域学习研究的最新资料和医学院校学科专业的参考资料。

之后,贾战生通过反复实验论证和临床应用,首次提出了慢性持续病毒感染与免疫稳态的理论。该论文被国际权威医学杂志刊登,引起广泛认同。

上世纪九十年代发现丙型肝炎病毒后,由于没有药物治疗和疫苗防控,血液传播危害十分严重。针对这一难题,贾战生选择丙型肝炎研究作为主攻方向。在诺贝尔奖得主查尔斯·莱斯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帮助下,他潜心从事丙型肝炎病毒树突状细胞疫苗的研究,很快获得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支持,研究的“丙型肝炎慢性化机制及治疗新策略”课题成果于2016年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他提出的危重型出血热救治应尽早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早期应用连续血液净化去除炎症介质的理念与方法,快捷、方便、管用,有效减少了血管损害,提高了救治水平,推动了国家肾综合征出血热专家共识的发表出版。

如何把学到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研究转化成为部队战斗力和患者服务的成果,是贾战生一直萦绕于胸的一个愿望。

“保健康就是保战斗力,防感染就是保生命,保生命就是保胜利。作为一名军医,贴近战场、靠近病床,为官兵和患者诊疾治病是我的天职和责任。”部队作战、野外训练、参加抢险救灾和执行重大军事行动时,大都环境恶劣、生存条件较差,官兵易发生意外创伤,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出现感染,给训练、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长期以来,处理创伤的传统方法和用药大都采取酒精或碘伏消毒,气味浓、难挥发且易刺激创伤面,给官兵带来不适感。

针对这一特点和现象,早在20年前,贾战生就依据多年的临床医学积累,很快研究开发出一种创伤抗感染外用药“创口净”。该药以其无色无味无刺激、使用方便、深度清创效果好和皮层消毒快捷彻底倍受官兵青睐,被部队上级评为服务官兵创新发明成果奖并荣获国家专利,获得军特药准字号新药。自1994年问世至今,该药一直是部队野战条件下官兵清创防感染的首选药和千家万户必备的清创防感染常用品。

谈及这一治疗战伤、沿用至今、经久不衰的医研成果,贾战生按捺不住喜悦、感奋的心情:“研发的产品能长期为部队官兵服务,为战斗力提供保障支撑,是一名军医最荣耀的事,也是最有意义的人生价值。”

作为一名医生,最为自豪的莫过于精心为患者医疾治病除却痛苦换来健康和欢乐,最感欣慰的莫过于得到患者的认可、尊敬和感激。贾战生就是一位数十年如一日满腔热情地为患者消除病痛带来福音并被患者一直铭记于心、感恩不尽的好医生。

这是一次倾注着大山里人真诚朴素情感而又不同寻常的感恩答谢之旅——

今年端午节前夕,家住秦岭深处的60岁农妇任春婵,顶着炎炎夏日,提着两大盒亲手用槲叶和橡子核粉做的凉粉,从老家商洛大山里几经辗转,找到位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的陕西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治疗专业委员会的贾战生主任,感谢他为长期患有慢性肝炎病的儿子给予的精心医治和科学指导。

原来,生活在秦岭腹地深山里的任女士的儿子李阳,出生不久就感染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0多年来一直采取中西医结合和皮下埋线等方法治疗,累计花去几十万元医疗费,病症未得到明显好转,给本就贫穷的家庭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去年8月,因过度劳累,34岁的李阳肝病突然加重躺倒无法生活,先后在县市医院检查和住院治疗一个多月,花费3万多元。

3个月后,任女士从一位朋友那里得知贾战生主任是闻名军内外的肝病诊疗专家,便带着儿子慕名而来。

贾战生对李阳进行了一番全面检查,确诊他为慢加急性肝衰竭和肝囊肿并伴有脾增大症,但无明显合发病和不良病变,便针对其病史和病症特点及家庭生活条件等实际,给他开了“恩替卡韦胶囊”等几种价值不超过10元的普通常用药,嘱他长期服用,并提出了以滋肝养肝护肝保肝为主的治疗理念和“坚持长期用药,防止过度劳累,丰富饮食营养,保持良好情绪,避免盲目治疗,定期检查复诊”的指导意见。

在贾战生半年多的精心指导和跟踪问效下,李阳的病情有了很大改观,很快恢复了正常生产生活。一家人对贾主任给予的精细诊疗和热情指导,心里充满着无尽的感激之情。

望着眼前这位老实憨厚、汗流满面的农妇,闻着那散发着芳草清香、代表“汉字故里”地理标志的纯天然无污染特产,满含仁爱之心的贾战生禁不住两眼潮湿,一股暖流涌动:这是他从医生涯中遇到的患者最别样、最纯洁的报答之礼,也是医治过的众多患者对他医术医德的最好褒奖。

“医者仁心,止于至善,施以良方,赐以大爱。”这是贾战生医德人品的生动体现,也是他热情为患者服务的赤诚情怀。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只做对的诊疗,不做贵的选择”,是贾战生始终恪守的医治准则。

在40多年的行医生涯里,心田厚植善念和良知的贾战生,对待病人和患者的一贯主张是:多做“减法”,少做“加法”——尽可能让病人和患者少花冤枉钱、少跑冤枉路、少受冤枉罪、少吃冤枉苦。

接受过贾战生诊疗的患者无不发自内心地称赞他是:真情为病人服务,真诚为病人诊疗,真心为病人着想。84岁的肝病患者屈奶奶嘱人写下这样一副对联,表达她对贾主任的感激和敬佩之情:“医者仁心真诚服务献真情,医术超众妙手回春除病魔。”

“坚守病房,他是一位尽职尽责、满腔热情为部队官兵和患者服务的生命健康守护神;抗击疫情,他是一名披坚执锐、冲锋在前置艰难困苦和危险而不顾的逆行者。”这是贾战生留给大家的最深印象,也是他几十年来人生的真实写照和敬业精神的集中体现。

自从走上医院传染病科岗位后,哪里有传染病疫情哪里就有他繁忙的身影,哪里发生疫情哪里就是他战斗的阵地。

“军人就是一颗上了膛的子弹,随时准备击发。”几十年来,贾战生始终保持着一名军医应有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

疫情就是命令,抗疫就是打仗。2014年9月27日,唐都医院传染病科接到上级任务,负责西非中国公民埃博拉出血热确诊病例的前接后送和救治任务。

多次负责应对和处置突发性重大传染病疫情的贾战生,带领团队,闻令而动,立即组织人员完善细化应对措施,很快制定出《确诊病例的前接后送和收治方案》,并依据流程认真推演、培训人员,及时对病房进行改造,以严格标准隔离消毒,确保医务人员不受感染。

担任陕西省应对传染病疫情处置临床救治组组长的贾战生,一边负责处置疫情,一边亲自参与并组织相关人员,仅用两周时间就完成了《埃博拉出血热防治培训手册》《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手册》和长达50多万字的专著《埃博拉出血热》。该书及资料一时成为国内外防治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样本和必读物。

与此同时,他报请上级派出副主任连教授等4人赴利比里亚,执行中国第二批援利医疗队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任务。医疗队员在利工作两个月,圆满完成任务,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医院和3人分别荣获全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

之后,贾战生又多次担任陕西省应对传染病疫情救治临床组组长,及时科学处置腺病毒感染疫情、甲流疫情等重大事件,并领导成立了陕西省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担任首任会长,领导并推动陕西传染病疫情防控,培养了一大批防治传染病人才。

2020年2月,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情况危急。有着处置和防治突发性传染病疫情丰富经验的贾战生,没有坐闲视之、置身于外。他当即找到医院领导请求参战:“我是一名老兵,又是一位传染病专家和医生,疫情降临自然首当其冲、站在前沿。现在正是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时候,就让我参加医疗救援队到疫情一线战斗吧!”医院领导以贾战生年龄超限和刚接到他的退休命令谢绝了他的请求。

随后,他得知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抗疫救援队传染病骨干力量薄弱,便及时联系,终以一名“编外老兵”的身份加入了抗疫救援队。

在与武汉市第八医院医护人员共同抗疫的50多天里,担任感染病专家的贾战生,充分发挥一名军队医务工作者科学严谨、精细认真的作风和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意志,一起与专家组研判疫情,修改防控措施,制定救治方案,改造医院通道,并把研究探索的细胞治疗成果和方法用于临床抗疫,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显著效果。

在他的科学指导和积极协助下,救援队和收治的病人实现“无感染、无死亡、无事故”。出色完成抗疫救援任务的贾战生,受到地方有关部门表彰。大家纷纷称赞他:部队的军医就是不一样,军人本色不变,老兵作风依旧。有贾主任在,我们心里有底、从容踏实、有条不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滴汗水一片绿茵。打开贾战生的人生履历表,可以看到这样清晰的记载——

从医40多年来,他诊断医治的病毒性乙型肝炎病患者治愈率达到90%以上,肝病肿瘤中晚期患者治疗后生命延长5至8年以上甚至更长。

他和他负责带领的医研团队及课题组成员,先后申报立项并完成了“丙型肝炎病毒优势表位筛选分析技术平台及中和抗保护效应评估”“用人移植核胚胎干细胞建立个体化细胞的研究”等6项国家自然科学课题研究、2项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研究、2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和1项军队医药卫生基金课题研究;“烧伤创面的处理与修复”等6项医学研究成果,分别荣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

他指导和培养的30多名硕士生、10多名博士生和两名博士后,成为医疗战线上的领军人物和专家、教授。

他先后撰写和参与发表了300多篇医学研究学术文章,50多篇论文在国际核心专业期刊上刊发。

几十年来,他因工作成绩突出、医学研究成果丰厚多次被上级表彰为“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和“全军优秀研究生导师”、“三秦人才奖”等。

数字是单调、枯燥、冰冷的,但数字背后的感人故事却是鲜活、生动和有温度的。这一个个细节、一幕幕情景蕴含着一个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与职业精神,透视着一位“白衣天使”服务官兵和广大患者的赤诚情怀和无私奉献,见证着一个医务工作者勇攀医学高峰的奋斗拼搏与人生追求,记录着一位科研工作者毕生的心血智慧与创新足迹,书写着一名专家学者半世的辉煌荣光与医学传奇。

面对这一项项医学成果和一串串荣誉光环,贾战生欣慰之中透着不满不安,自豪之余更觉肩上责任:“成果和荣誉不是我引以为傲的资本和用来炫耀的标签,而是驱动我不断攀登医学研究高峰的精神力量。我是一名老兵、一名战士,永远保持冲锋的姿势和奋斗的状态。”

(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

【人物小传】贾战生,男,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出生于陕西省周至县,1978年9月考入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1986年11月入党。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感染肝病科细胞治疗中心主任、陕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陕西省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陕西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常委、西北大学医学院内科学教授和传染病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医学感染与免疫、内科学传染病学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40余年,曾任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科全军医院感染病诊疗中心主任、陕西省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首任会长,获“全军优秀研究生导师”、陕西“三秦人才”和“西安人才”奖。

他长期从事病毒性肝炎和慢性肝病的防治、细胞治疗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先后主持和负责国家“863”计划课题研究、“十一五”和“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研究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0项研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0余篇,曾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及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多项,主编和副主编专著6部。2019年11月退休,专业技术4级,文职2级。

0 阅读:0

绿拂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