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蔚来的,会是比亚迪吗?

安若尘说汽车 2025-03-21 16:14:11

比亚迪放出个兆瓦闪充的大招,说是充电5分钟就能跑800里,听着好像挺厉害的,反正大家都在传,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实现,但是确实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

比亚迪这个兆瓦闪充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说是充电5分钟就能跑800里,这个数据确实挺吓人的,不过仔细想想,这玩意儿真的能实现吗,毕竟现在很多电动车充电都还挺慢的,有时候还得排队等好久,特别是节假日的时候更是要等上好几个小时,所以这个兆瓦闪充到底是不是真的能做到,还真不好说,可能还是得看看实际情况才知道

说到这个兆瓦闪充,其实它的原理也不是特别复杂,就是通过1000V的电压和1000A的电流来实现1MW的最大功率,听起来好像挺简单的,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可能就没那么容易了,因为这么高的电压和电流,对整个充电系统的要求都很高,不光是车子本身,连充电桩和电网都得跟上才行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高功率的充电技术确实是很多电动车主都盼望已久的东西了,毕竟现在很多人开电动车出远门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充电的问题,生怕半路上没电了找不到充电桩,或者找到了充电桩还得等好久,所以如果真的能实现5分钟充电800里的续航,那确实是能解决很多人的后顾之忧

但是呢,这个技术想要真正普及起来,还是有不少困难的,首先就是电网的问题,因为这么高的电压和电流,对电网的冲击是很大的,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区域的供电稳定,特别是一些对电力要求比较高的地方,比如医院啊,或者一些精密仪器的工厂啊,都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这个问题还是得好好考虑一下

说到充电桩的功率,这也是个不小的问题,现在市面上大多数的充电桩,功率都不是特别高,最大也就240kWh左右,跟比亚迪说的1000kWh比起来,差距还是挺大的,所以如果要实现这种超高功率的充电,可能还得重新建设一批新的充电桩才行

不过建设新的充电桩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首先就是成本问题,一个高功率的充电站,光是储能系统就得好几百万,这么高的投入,肯定不是一般的商业机构能承受得起的,所以可能还得靠主机厂自己来建,但是主机厂建充电桩的积极性又不是特别高,毕竟这个投入回报比不是很理想

而且就算是主机厂愿意投资建设这种高功率的充电桩,短时间内也很难普及到每个地方,可能就是在一些大城市里建几个示范站,让人体验一下,但是真正能够广泛使用,可能还得等上好几年,甚至十年八年的都有可能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政策对第三方充电场站的单桩最大电流是有限制的,不能超过280安,这就意味着第三方机构根本就没法建设这种超高功率的充电桩,只能靠主机厂自己来搞,但是主机厂又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建充电站,所以这,还是有不少障碍的

说到车子能不能承受这么大的充电功率,这个问题还真不好说,因为现在市面上的电动车,大多数都是用的400V或者800V的电压平台,比亚迪这个1000V的超高压,确实是有点超前了,不知道现有的电池系统能不能承受得住这么高的电压和电流

而且就算是车子本身能够承受这么大的功率,但是电池的寿命会不会受到影响,这也是个问题,毕竟电池是电动车最核心的部件,如果为了快速充电而牺牲了电池的寿命,那可能得不偿失,所以这个技术还是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优化

不过话说回来,比亚迪既然敢放出这么大的口号,应该也是有一定的技术储备的,可能在新的车型上已经做了一些改进,能够支持这种超高功率的充电,但是具体效果如何,还是得等到实车测试的时候才能知道

另外,就算是车子能够支持这么高的充电功率,但是实际使用中能不能真的达到5分钟充电800里的效果,这也是个问题,因为充电速度不只是取决于最大功率,还跟电池的状态、环境温度等因素有关,所以实际效果可能会有所差异

说到换电站会不会被淘汰,这个问题还真不好说,因为换电和快充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补能方式,各有各的优势,不能说哪个一定会取代另一个,更可能的是两种方式会长期并存,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换电站的优势在于补能速度快,基本上3分钟就能完成,而且对用户来说操作也很简单,不用自己插拔充电枪,只需要把车开进去就行了,特别是对一些高端用户来说,这种体验确实是很好的,而且换电还能解决一些充电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电池的维护和升级

但是换电站也有它的缺点,就是建设成本高,需要储备大量的电池,而且不同品牌的车型可能用的电池不一样,就需要准备不同型号的电池,这就增加了运营的难度和成本,所以目前来看,换电站的普及程度还是比较有限的

相比之下,快充虽然速度可能没有换电那么快,但是建设和运营成本相对较低,而且适用性更广,不管是什么品牌的车都能用,所以从长远来看,快充可能会更容易普及

不过话说回来,未来的补能方式可能会更加多元化,除了充电和换电,可能还会出现一些新的技术,比如无线充电啊,或者是一些更先进的电池技术,所以现在还不好说哪种方式一定会成为主流

说到固态电池,这确实是个很有潜力的技术,如果真的能够大规模应用的话,可能会给整个电动车行业带来一次革命性的变化,因为固态电池相比现在的液态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充电速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

比如说,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可能会比现在的锂电池高出好几倍,这意味着同样大小的电池,续航里程可能会大幅提升,或者说同样的续航里程,电池的体积和重量可以大幅减小,这对电动车的设计和性能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而且固态电池的充电速度也可能会比现在的锂电池快很多,可能真的能实现5分钟充电80%甚至更多的电量,这样的话,电动车的补能速度就真的可以跟加油差不多了,这对于解决电动车的里程焦虑问题,肯定是有很大帮助的

不过呢,固态电池现在还是有不少技术难题没有解决,比如说大规模生产的问题,成本控制的问题,以及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问题等等,所以短期内可能还是难以大规模应用,但是从长远来看,固态电池确实有可能成为改变游戏规则的关键技术

如果固态电池真的能够成功商业化,那么现在的一些补能方式,比如说换电站,可能就真的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因为如果充电速度足够快,续航里程足够长,那换电的优势就不太明显了,但是这个过程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

说到电网改造的问题,这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因为要支持这种超高功率的充电,现有的电网可能就不太够用了,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升级改造,这里面涉及的成本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首先,要支持1MW的充电功率,可能需要对变电站、输电线路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这些工程都是很花钱的,而且还可能涉及到土地征用、施工扰民等一系列问题,所以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而且,即使电网改造完成了,但是如果使用率不高的话,那这个投资就很难收回成本,所以电网公司可能也不太愿意主动去做这个事情,毕竟他们也是要考虑经济效益的

那么这个成本该由谁来承担呢?这可能需要政府、电网公司、汽车厂商、充电运营商等多方面共同协商,可能会采取一些补贴政策或者是分摊成本的方式来解决,但是具体怎么操作,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和规划

不过话说回来,电网的升级改造其实不只是为了支持电动车充电,随着新能源发电比例的提高,智能电网的建设也是大势所趋,所以从长远来看,这笔投资可能还是值得的,只是短期内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对于充电桩术的出现,可能会带来一些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首先,如果这种超高功率的充电真的能够普及,那么充电桩的使用效率可能会大幅提高,因为每辆车充电的时间变短了,同一个充电桩每天能服务的车辆数量就会增加,这对运营商来说是个好事

但是另一方面,要升级到这种超高功率的充电桩,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还面临着技术不确定性的风险,如果投资了但是市场反响不好,那损失可就大了,所以很多运营商可能会采取观望的态度,不会贸然行动

而且,现在的充电桩运营商大多数都是靠充电费用来盈利的,如果充电时间大幅缩短,那么每次充电的收入可能会减少,这就需要运营商重新考虑自己的商业模式,可能要开发一些增值服务来增加收入

另外,对于一些中小型的充电桩运营商来说,如果跟不上这种技术的发展,可能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因为用户可能会更倾向于使用那些充电速度更快的充电桩,这就可能导致行业的整合,一些大型运营商可能会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超高功率的充电技术短期内可能还难以大规模普及,所以充电桩运营商也不用太过担心,可以先观察市场的变化,然后再制定相应的策略

说到未来的充电站,可能会跟现在的加油站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充电速度肯定会比现在快很多,可能真的能实现几分钟就充满电的效果,这样一来,充电站的布局和设计就需要重新考虑了,因为不需要像现在这样让车子停很久

而且,未来的充电站可能会更加智能化,比如说可以通过app预约充电,到了充电站就能直接对接上最合适的充电桩,不用自己找位置,也不用排队等待,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充电的效率

另外,未来的充电站可能会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比如说可以在充电的时候顺便做个简单的车辆检测,或者是提供一些休息、娱乐的设施,让用户在等待的时候能有更好的体验,这样充电站就不只是单纯的充电场所,而是一个综合服务的平台

还有一种可能性是,未来的充电站可能会跟其他设施结合起来,比如说商场、餐厅、电影院等等,这样用户就可以在购物、吃饭或者看电影的时候顺便给车子充电,这种模式可能会更加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

不过话说回来,未来的充电方式可能会更加多元化,除了集中式的充电站,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分散式充电点,比如说路边的充电桩、地下车库的充电设施等等,让用户在任何地方都能方便地给车子充电

总的来说,未来的充电站可能会更加智能、高效、多功能,但具体会是什么样子,还需要看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可能会有一些我们现在还想象不到的创新出现

0 阅读:5
安若尘说汽车

安若尘说汽车

安若尘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