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应该是我大概四十岁的时候,我曾经在论坛上说过:我有“两不碰”,一个是胆机,一个是黑胶。然后这两个东西我五十岁后都开始“大碰特碰”了。蛮讽刺的事情。说明什么呢?无非是说明人的想法是会随着年龄和经历改变的。所以任何时候说话都不必绝对化。
这里先不谈黑胶,只说说胆机,为什么我又碰了呢?
其实,我发烧生涯最早认真玩的还就是一套胆机。那是中山的声雅音响在90年代初出的一套前后级放大器AB32(下图)。后级用的是四根EL34,推挽输出32瓦。我拿它推英国ProAc的小喇叭。

声雅AB32前后级胆机
这套胆机其实声音是还可以的,但它身上也明显地体现出了胆机的优点和缺点。缺点就是透明度一般,和晶体管机比声音有点发蒙。所以我后来就转投英国功放了——乐感音色同样很好而比胆机轻便和通透。
是的,胆机的“笨重”一直是我不喜欢的地方。即便是现在,我手头有四台胆机经常在换用,我还是不喜欢胆机的“重”。在声音OK的前提下我还是更喜欢尽量轻便一些的机器。
当然我以前也玩过一些小巧类型的胆机,比如科宝著名的迷你1998胆机(下图),我用过不短的一段时间,和晶体管机换着用,不亦乐乎。不过那个机器虽然颜值很不错,但声音还是局限明显,限于体积关系,推力也不大,所以我后来也放弃了。

科宝Mini1998小胆机
其实我间或接触和把玩过的胆机还是不少的,包括KT88和6550的,EL34和EL84的,300B的,845的,等等,我当年之所以说出不碰胆机,恐怕主要原因还是两点:第一是胆机大多笨重,这点我到今天仍不喜欢,只是因为声音的缘故能“接受”而已。第二是胆机的声音不容易做得如同好的晶体管机那么透明。当然,声音透明而好听的胆机绝对是有的,但都会比较贵。平价的胆机,音色能做得透明和细腻的,还真就极难。
如果说低端的晶体管机声音很容易薄、干、尖刺、无乐感,那么低端的胆机,声音就很容易蒙、糊、粗、染色重。反正低端的机器都会有明显的问题和局限,晶体管机和胆机是不同的差法就是了。
我为什么又逐渐开始碰胆机了呢?因为好的胆机虽然价格不菲,但其优点也是难以取代的,其价值是明摆着的。包括胆机的唱放、耳放、胆输出的解码器,凡是用到电子管的HiFi制品,做得好的话,都有其价值和难以取代的地方。

日本AIRTIGHT的ATM-300胆机
下面只说做得好的胆机,不说差的了。它的价值点,我认为第一是声音厚润。应该承认,现在是流媒体数播时代和D类放大器、开关电源盛行的时代,而流媒体、数播、D类、开关电源,这几样东西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声音不厚!当然这是看口味的,有些人可能就很适应它们那种清晰干净但薄薄的声音。不过假如是老派传统的口味,就像我这样,喜欢更厚重一些的听感和“传统”的声音,就会嫌数播、D类、开关电源机器这些东西的基本音色都偏薄了。
怎么办呢?就需要靠胆机来“加厚”(当然也可靠线材调整)。所以我们会看到、体验到,很多数播,后面加胆解码、胆机功放,会更容易出正常的厚度。或者,假如你系统里在用D类放大器,那么或许用一台胆解码,就会使得整体的声音更健康,更有健康的厚度感。
假如你全部用新派的东西——数播,加开关电源的解码,加D类放大器,那么就很容易整套系统搞得清晰但偏薄。从我的角度这样是很难好听的。
当然假如音源是黑胶,或者传统的CD机,那就可以不必系统里有一个电子管环节,因为黑胶和传统CD机从源头出来就是具有健康厚度的信号了。
数播和黑胶,这俩完全不同的Source,在声音厚度上面的差别,可以是“天壤之别”的。我曾经在一套数播和一套黑胶上面对比同一个录音,一个播高码率音轨,一个播模拟黑胶唱片,结果出来的效果,好坏高下不论——这个有主观审美判断因素——但音色的厚薄真是一耳朵的巨大差别。黑胶的音色就是厚得多。数播出来的声音,从黑胶切换到数播,顿感“其薄如纸”。
所以现在胆解码也一直是存在的,是有顽强生命力的。甚至有专门做胆解码的厂家,比如波兰著名的Lampizator“兰波”(下图),全系列都是胆解码。它搭配数播出来的效果就是“稳”。我还听过意大利Viva和Aqua的胆解码。

波兰LAMPIZATOR胆解码
所以综合以上,胆机在现阶段的第一首要价值,就是它天生的厚声性格,能弥补主流的数播、D类、开关电源那些干净但容易偏薄的器材。整套系统如果全部是“干净偏薄”的器材组成,是很难好听的,特别是按传统的音响审美观来看。而如果系统里有一个环节有电子管,声音就更容易取得健康的厚度。
扯开说一句,厚声类型的线材一直在HiFi市场有需求,也是这个道理——比如PAD、Cardas、AS、David Laboga等,都是著名的厚声型线材。
其次,第二点,也是我比较个人化的感受,就是好的胆机确实还是音色很好听的,充满乐趣的。随着年龄上去,我音响观方面的一个改变点是:对所谓“硬素质”越来越看淡,而对声音的趣味性和欣赏性越来越看重。不好听、没乐趣的“硬素质”我越来越觉得没意思,而优质胆机的Fun则是我一直持续觉得有意思的。我每天都花很多时间听音乐,但其中很少有“爆棚”、展现硬素质的乐段,绝大多数时间在听Enjoyable的音乐。听音乐是让人享受的,而非寻求刺激。

意大利Viva的胆机耳放
所以,无论是胆机的耳放、唱放、胆输出的解码,还是胆机功放,我都愿意去尝试和“品尝”。确实,胆机的THD(谐波失真)会比晶体管机高一个数量级,但它充满偶次谐波失真的润泽音色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而且经验告诉我,并不是所有的胆机音色都带有明显的“音染感”。有些胆机音染感不强,只是润泽,同时也可以做得很通透。比如300B胆机,我听过日本的、美国的、波兰的、国产的,就很喜欢它的音色和通透感。从音色上讲,300B胆机的修饰感并不突出,音色也不容易“腻”。除了功率不大之外,毛病难找。

国产Original的300B胆机

美国ModWright的300B胆机

波兰FEZZ的300B胆机
写到这里,打住,其实我并不是在一味“推崇”胆机。作为发烧友,胆机和晶体管机,甚至D类,都是可以玩的,不必厚此薄彼,我只是想说,没必要把胆机看成“落后”、应该淘汰的东西。优秀的胆机还是很有玩头的,而且是系统缺少厚度、乐感和耐听性的时候一个有用的调剂品。
(完)
ZJX
请问,推金属盆的喇叭,胆机好?石机好?还是数字功放好?
欢乐到家
对我来说真的毫无价值[无奈吐舌][无奈吐舌]
边缘
电子管功放机本身就是固定位置使用的,重点有什么影响呢?又不是天天抱着个电子管功放到处跑,而且电子管功放的声音本来就有一定的泛音,更加接近自然界的声音,这就是它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