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力打造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科闻社 2023-07-12 14:56:47

近日,出席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在致辞中透露: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智能芯片、开发框架、通用大模型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超算、智算、云算协同发力,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已建成25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有力推动了实体经济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这其中,作为全国首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上海在核心技术、场景运用、生态建设、人力资源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打造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在产业载体方面,浦东张江、徐汇西岸、临港新片区、闵行马桥等四大产业格局基本成型。上海经信委发布的《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上海人工智能规上产业规模年均增长12%以上,达到4000亿元。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传出的信息显示:当前,上海人工智能形成了从核心芯片、算法平台、智能终端产品到行业应用的全产业链格局。

智能芯片

围绕智能芯片,对标国际巨头,上海集聚了全国最多的智能芯片创新企业,初步形成了智能芯片产业集群。近年来,已有30多块AI训练芯片、推理芯片、车载芯片点亮,为通用大模型的发展打下了算力基础。

此次大会上,沐曦、燧原科技、瀚博半导体、天数智芯等上海人工智能算力芯片公司集体亮相展会,带来了它们各自的强劲产品:“曦思N100人工智能推理GPU”、“瀚博第二代全功能GPU芯片”;“人工智能云端训练芯片邃思®2.0”与“人工智能云端推理芯片邃思® 2.5”、数智芯的“智铠100”等,充分展示了上海在算力底座建设上的实力。

算法技术

当前,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已基本形成全栈技术产业链,正在从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决策智能跃迁。以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也正在快速发展。上海已集聚了十多个基础大模型和一批行业大模型,同时在科学智能、数字孪生大脑等前沿领域加快探索。

据了解,上海目前已拥有复旦大学MOSS大模型、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书生·天际LandMark”大模型、商汤科技的“日日新SenseNova”等大模型。

复旦大学的MOSS大模型,是国内首个发布的类ChatGPT模型。发布五个月来, MOSS系统日夜成长,不断迭代优化。作为开源大模型,MOSS在开源社区里的下载量排名靠前。

为推动上海“本土大模型”的落地,7月8日,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闭幕式上,《上海市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公布,并发布了“模”都倡议,成立上海人工智能开源生态产业集群,打造AI“模都”。

智能终端

在智能终端上,上海也是积极发力,已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细分领域加快形成产业集群。

其中,智能网联汽车已累计开放926条、1800公里测试道路,位居全国前列。今年6月,发布了全国首批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

此外,上海的智能服务机器人,也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上海智能服务机器人销售10万台,营收46亿元。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7.6万台,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随着技术的深化,自去年以来,上海还加快探索索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筹建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

在此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会上,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最新研发的一款通用人形机器人GR-1。据了解,这是国内首先实现自研可商业化落地的通用人形机器人产品。达闼则展示了集成RobotGPT的具身智能机器人。

创新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并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最终都要走向应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在医疗、金融、制造等方面取得深度应用,全面赋能社会经济生活的各领域。近年来,中国各地也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工信部于今年发布了《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智赋百景》100个典型应用场,上海共有18个应用场景入选,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0 阅读:21
科闻社

科闻社

专注硬科技产业与金融领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