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拦截!美国突然宣布“超级芯片技术”,外媒:中国又被自己人卡住了脖子

李宗修说 2024-11-30 10:49:40

两年前,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一出台,就像在半导体圈扔了一颗“核弹”。

53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3950亿美元的投资吸引,115,000个新增岗位——这组数据一看,资本和科技圈都炸开了锅。

这次,美国的目标很明确:重新坐稳全球芯片制造的“头把交椅”。

过去那些年,芯片制造业逐渐移向亚洲,美国虽然保持着设计上的优势,但制造却被台积电、三星远远甩在后面。

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不仅意味着技术主导权,更关乎经济和国家安全。

所以,美国这次“不差钱”,不仅给自家企业砸钱,还吸引了台积电、三星这些国际巨头在美国建厂。

美国的算盘:卡住中国的脖子

事情到这还没完,美国这次可不只是单纯搞发展。

眼下的半导体大战,说白了就是美中科技竞争的核心战场。

美国商务部早早宣布,明年1月还将启动一次大规模调查,彻查本国的半导体供应链和国防工业基础。

目的很明确,既要保障自家供应链不出问题,也要让中国的芯片产业“难上加难”。

更狠的来了——10月底,美国财政部直接发布了针对中国芯片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新投资禁令。

简单来说,这就是不让美国的钱和技术流向中国,防止中国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

这禁令涵盖面广,从芯片到量子信息再到人工智能全都囊括其中,生效时间定在2025年1月2日。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芯片产业的每一步,都得在更大的压力下前行。

中国芯片:突破封锁之路为何这么难?

面对美国的围堵,中国芯片产业确实遇到了不少麻烦。

外媒甚至直言:中国的光刻机技术可能被逼退回90nm工艺。

虽然听起来有点夸张,但这背后有个绕不开的问题——对外技术依赖。

举个例子,日本最近对23种半导体设备实施出口限制,虽然嘴上说不是针对中国,但谁都能看懂其中的“潜台词”。

光刻设备、刻蚀设备、薄膜沉积设备……这些东西可都是制造芯片的“命门”。

而且日本限制的范围已经涵盖了45nm工艺设备,这等于直接给中国的芯片制造技术“上了锁”。

更尴尬的是,中国芯片制造设备对日本的依赖程度太高了。

根据联合国贸易中心的数据,2021年中国从日本进口了120亿美元的芯片设备,占了全球交易额的40%。

而这些设备,正是国内芯片厂商急需的东西。

有人说,这种局面像极了一场“卡脖子”大战。

美国主导,日本跟随,中国芯片产业不得不在重重封锁中寻找突破口。

反制与突围:中国芯片的绝地反击

但话说回来,中国芯片产业也没打算坐以待毙。

这几年,从国家政策到企业行动,从科研投入到市场推广,国产芯片正在一点点撕开封锁的口子。

比如说,国产芯片厂商开始在一些细分领域发力。

5G芯片、人工智能芯片这些方向,国内已经取得了不少突破;光刻机领域,虽然短时间内无法追上ASML,但也有一批企业在快速崛起。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光刻技术的进步。

虽然短时间内赶不上EUV光刻机,但国内企业已经把DUV光刻技术做到了极致。

这是一场硬仗,但中国芯片产业的韧性正在显现。

不仅如此,中国还对美光等企业实施了反制措施,同时限制了稀土等关键资源的出口。

这些资源可是全球高科技产业的“血液”,限制出口的动作让外界看到了中国的底牌。

未来芯片战局:谁能笑到最后?

从科技产业的视角看,芯片大战更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美国有技术优势,但也面临制造成本高、供应链复杂等问题;中国有巨大的市场和人才优势,但技术封锁和设备短缺却是绕不过去的坎。

谁能笑到最后?这很难说。

但可以肯定的是,芯片竞争已经超越了技术本身,成为了全球科技格局博弈的核心。

或许,这场“卡脖子”大战的胜负关键,并不在于谁能第一时间实现技术突破,而在于谁能在重压之下坚持更久。

正如一句话所说:扛得住,才有未来!

0 阅读:3

李宗修说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