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的“能源命脉”,要牢牢握在中国手里

盘点观察 2025-04-17 17:11:11

据北晚在线消息,“我们目前正积极推进另一个对华出口天然气管道项目,即中俄远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将于2027年1月建成投产。”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董事长祖布科夫介绍,项目全面达产后,俄罗斯每年向中国供应的管道天然气数量将增加100亿立方米,届时总量将达到每年480亿立方米。这无疑将对两国乃至整个地区的生态问题治理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自2024年上半年起,俄罗斯积极推动借道哈萨克斯坦向中国运输天然气的方案。计划构建的新管道,年输气量达450亿立方米,其中350亿立方米输往中国。去年11月,普京访哈时与托卡耶夫探讨此项目;俄副总理诺瓦克也曾表示,已启动该项目的计算和可行性论证工作,哈方因有过境费收入也未反对。

中方拒绝了俄方把天然气管道绕道蒙古的提议(资料图)

然而,张汉晖大使明确指出,该方案不可行。目前经哈萨克斯坦的相关管道已超载,像中国 - 中亚天然气管道的ABC三线,设计年输气量550亿立方米,如今已满负荷运作,且中哈能源合作还在深化,未来若从哈进口天然气,也会在现有管道基础上升级,没给俄方预留空间。此外,西气东输管道也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其承担着中亚国家及国内西部产区天然气东运任务,若接入俄气,需在中国国内新建管道,成本高且耗时久。

据中国驻俄大使所说,中方看出了这条管道可行性不高,并私下向俄方说明了问题,但俄方此前似乎没有听进去。在此情况下,中国驻俄大使此次只能公开阐明,通过哈萨克斯坦运输管道天然气不现实,因为那里只有一条已经超载的天然气管道。要想沿着这条现有路线输送俄罗斯的天然气,中国就得再修一条新的天然气管道。

天然气管道(资料图)

俄罗斯积极推动经哈管道项目,一个重要原因是“西伯利亚力量 - 2号”管道磋商遇阻。此前,中俄计划修建经蒙古国的“西伯利亚力量 - 2号”管道,蒙古也对此期待颇高,因能收取过路费,其总理曾乐观预计2024年底建成。但因天然气定价等问题,双方谈判两年多仍未达成一致。去年9月普京访蒙前夕,蒙古将该项目排除在未来5年经济规划外,即便普京承诺提供折扣天然气,蒙古反应仍平淡。

不过,此次张汉晖大使透露,“西伯利亚力量 - 2号”项目会落地,只是线路有待确定。目前有经蒙古和不经蒙古两条路线可选。不经蒙古的路线,即从俄远东与中国东北新建管道,该方案能利用中俄现有管道,缩短中国境内运输距离,降低资金投入。这一方案的提出,显示出中方在能源合作中对成本、安全等多方面因素的考量,也为中俄能源合作开辟了新方向。

天然气(资料图)

从中国自身能源供应来看,通过“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以及中哈边境其他输气管道,已能获得充足天然气供应。现阶段,中国更倾向于优化整合现有资源,而非贸然启动新的重大项目。同时,中国一直致力于多元化能源进口渠道建设,在巩固与俄罗斯、中亚能源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与中东、非洲等地区的合作关系,降低对单一供应源的依赖,保障能源安全。在此背景下,中俄哈管道建设对中国而言并非紧迫需求。

中国在能源合作中展现出审慎态度,坚决维护自身利益。在全球能源格局复杂多变的当下,牢牢把握能源合作主导权,不仅有助于保障能源安全,还能在国际能源合作中争取更有利地位。未来,随着中俄能源合作进一步深化,双方有望在更多领域达成共识,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全球能源格局朝着更稳定、均衡的方向发展。

0 阅读:2
盘点观察

盘点观察

静观天下事天下情,聊尽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