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台海风声鹤唳,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安分的躁动。俄乌冲突的阴影久久挥之不去,台湾岛内,一种莫名的焦虑在蔓延。赖清德高调宣称台湾是“棋手”而非“棋子”,这豪言壮语背后,到底藏着几分底气,几分虚张声势?
坦白说,我听多了政客的空话,但这回,我却真有点好奇,究竟是什么让赖清德如此自信满满?要知道,这可不是在玩象棋,输了可以再来一局,这可是关乎台湾命运的大棋局啊!
邱毅先生的一番话,让我猛然清醒。他直言不讳地指出,赖清德的自信,不过是自我膨胀的幻觉,其所谓的“底牌”,不过是一些虚张声势的把戏。
首先,赖清德的第一个“底牌”是“不沉的航空母舰”论。这话听着霸气,但细细琢磨,却漏洞百出。台湾的战略地位确实重要,但这重要性,建立在美国的庇护之上。试问,如果美国哪天改变主意,不再“保驾护航”,台湾这艘“航空母舰”,还能稳如泰山吗?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想想美国在阿富汗的撤军,就明白这其中的风险有多大。 那曾经被视为中东战略支点的国家,一夜之间土崩瓦解,焉知台湾不会重蹈覆辙?
其次,赖清德的第二个“底牌”是台湾的经济实力。不可否认,台湾经济确实发达,但经济实力能转化为政治影响力吗?在国际政治这个复杂的棋盘上,经济实力只是筹码之一,绝非决定性因素。 看看那些经济强国,在国际事务中,也不见得个个都能左右逢源,呼风唤雨。 经济实力是基础,但远非全部。 何况,台湾经济的支柱产业过于单一,容易受到外部冲击,这风险,谁又能轻描淡写地说没?
最后,赖清德的第三个“底牌”是台积电。台积电的确是全球芯片产业的巨头,其战略地位举足轻重。但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单一产业上,是不是风险太大了一点?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道理,赖清德先生难道不明白吗? 而且,台积电的成功,也离不开大陆市场的支持和全球化的供应链。 如今,全球化遭遇挑战,“去中国化”的声音此起彼伏,台积电能否继续在风口浪尖上屹立不倒,这又是另一个未知数。
总而言之,赖清德所谓的“三大底牌”,在我看来,都经不起推敲。他的自信,与其说是基于理性分析,不如说是基于一种盲目的乐观主义。他似乎对国际形势和两岸关系缺乏深入的理解,对潜在的风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盲目的自信,很可能会导致台湾铤而走险,将台湾推向危险的边缘。
我们需要冷静地看待美国的态度。特朗普和拜登的对台政策,虽然表面上都支持台湾,但实际上却大相径庭。特朗普更倾向于利益交换,甚至可能通过某种交易减少对台海问题的介入,甚至撤军。这可不是我危言耸听,想想他任内曾删除“不支持‘台独’”的官方表述,却同时强调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这其中的玄机,细思极恐。
我们不妨回想一下蔡英文时期与特朗普政府的关系。起初,双方关系看似蜜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关系逐渐淡化,甚至出现微妙的变化。特朗普政府成员达伦·贝蒂的言论,更是暗示了美国可能默许大陆接管台湾,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这说明,美国的“支持”并非铁板一块,随时可能发生变化。
如果美国减少甚至撤销对台支持,“台独”势力将面临灭顶之灾,而和平统一的机会,则会随之增大。 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军事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需要我们运用智慧和策略,去化解风险,争取和平统一。 削弱美国在台海的影响力,是实现最终目标的关键。
所以,赖清德先生所谓的“棋手”,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不自量力的“赌徒”。这盘棋局,关系到台湾人民的福祉,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容不得半点儿轻率和冒险。希望台湾当局能够认清形势,悬崖勒马。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 台湾的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 请在评论区留下你们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