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骗走430万,AI搞的骗局,怎么就瞄准了“老板们”?

前瞻新视角 2023-11-04 15:55:39

人工智能(AI),似乎离我们还很远,远到大多数人还没有弄明白它是个什么东西。但,它又离我们很近,几乎每隔几天就要出来搞个事情。

最近一段时间,与AI相关的骗局,开始频繁被爆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今年4月,福建福州市某科技公司老板郭先生,突然接到朋友的微信视频电话,称自己需要430万用作公司外地投标的周转,借用郭先生对公账户走个账。仅仅10分钟,郭先生就陆续向对方转账430万,事后才发现,所谓的朋友,是不法分子用AI技术融合了真人面孔和声音,制造出的合成图像。

这样的定制诈骗案例,今年以来已经发生了很多起:

5月,安徽一位创业者,被“好友”的9秒AI定制微信视频,骗走了245万;

7月,内蒙古一老板,被好久没联系“同学”通过QQ,以招投标的借口,骗走了40万;

……

与传统电话诈骗相比,AI诈骗的手段更多,因为绝大多数人都相信自己亲眼看到的“朋友”,经常让人毫不设防,反而更容易让不法分子得手。

而那些“朋友”又是怎么来的呢?

从技术上来说,不难,只是简单的“AI换脸”;真正难的是,相关数据的收集过程。

不法分子会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收集目标人群的个人信息,朋友圈、通讯录、工作数据、人际关系、生活习惯、资产状况,进而锁定目标实施诈骗。

而不法分子的主要数据来源之一,就是手机。很多人毫不在意的手机信息泄露,不仅可能会让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而且还有可能让亲友被骗的概率大大上升。

随着手机深入到大众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它形成依赖,手机也顺理成章地掌握了我们更多的个人信息和数据,一旦泄露,很容易产生难以想象的后果。尤其是那些拥有更多资产、管理更多资产的商务大佬,也更容易吸引不法分子的“重点关注”。

除了上文提到的因关键信息泄露,遭遇“定制诈骗”的老板们,今年年初,上海某知名投资机构董事长也因个人信息泄露,遭遇了针对性诈骗,造成直接损失一千多万。

而对商务人士来说,还有有比经济损失更严重的——

涉及到公司机密的信息和数据一旦泄露,就可能会导致公司的战略布局受挫、竞标失败、核心客户流失等,进而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产生的损失将难以估量。

正因如此,商务大佬往往比普通人更注意信息安全,Facebook的创始人兼CEO马克·扎克伯格就被扒出,用胶带粘住了MacBook的摄像头和麦克风的摄像头;一些大企业高层开重要会议时,都会要求参会人员的手机开启飞行模式和关机。而万科创始人王石、网易创始人丁磊等商务大佬,则选择了一款当下商用手机里安全级别最高的——OPPO Find N3折叠屏。

大佬的眼光还是在线的,在这款Find N3上,确实有着完全能满足商务人群安全需求的功能。

它搭载了行业最高认证级别的“国密二级安全芯片”,安全方案也通过了CC EAL5+级安全认证,可为机密文件、个人生物信息、设备状态与端云传输提供全天候的安全保护。

借助安全芯片,Find N3针对储备到手机终端的信息和数据,提供了私密保险箱的功能。

可以将重要文件放进该保险箱中进行加密保存,不仅进入私密保险箱后手机无法截屏,而且,任何第三方APP都无法调取该保险箱中的内容,可以避免内容的泄漏。哪怕手机丢失,也完全不用担心资料的泄露,Find N3还可以远程锁定手机,并且支持一键抹除手机信息,杜绝信息的泄露。

手机只是一个终端,信息和数据泄露风险,还可能发生在传输过程中。

Find N3通过终端、云端、传输通道的三重加密,能保证多设备之间数据分享时的安全性,即便所在的网络被窃听,不法分子也无法解读传输的机密数据。

除了信息和数据方面的安全防护,Find N3还为用户提供了很多贴心的小功能。比如,它的听筒采用的是双振膜发声单元,可以有效减少听筒声音泄露和外溢,保证通话私密性;在用Find N3截图时,它还能智能识别手机截图中的身份证、手机号、机票、银行卡号、头像、昵称等关键隐私信息,并进行模糊处理。

此外,OPPO还为需要高私性的商务人群专门打造了一款Find N3典藏版,内置了VIP模式,通过机身侧面的三段式按键,可一键关闭定位、相机、麦克风等敏感权限,营造一个如“孤岛”一般的独立安全用机环境。

作为手机的首批用户,万科创始人王石和网易创始人丁磊都给了这款手机很高的评价,王石还亲口认证:“它的VIP模式相当于给隐私又加了一层硬件密码锁,堪称安全级别天花板,自己团队开会都养成习惯了,开会之前先要开VIP模式。”

作为一款高端商务旗舰,Find N3处理在安全防护方面有着惊艳的表现,而在对折叠屏手机大屏交互的理解、折叠影像、屏幕素质、折叠设计等方面,也是引领性行业的存在。正因如此,它不单获得了商务大佬的认可,还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上市至今,已经成为天猫折叠屏手机热销榜和抖音折叠屏销量&销售额冠军。

相对于其他产品性能而言,安全,是一条更不能忽视的生命线。

虽然主流手机厂商们,一直在努力为我们提供更好的防护,但随着AI参与诈骗,不法分子的骗术其实也在与时俱进,他们会根据手机泄露的信息,通过深度换脸、语音克隆,打造一个“亲戚”,一个“朋友”,更甚至是你的“领导”,让人降低心理防线,进而上当受骗。

针对这种情况,只有从源头上进行预防——保护好个人信息。

对索取人脸信息的第三方机构和人员,需要谨慎对待;

不要随意接听陌生人的电话,可能对面人员正在借推销之名,采集你的声音信息;

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可能链接中的木马程序,会窃取你手机中的信息,监听你的言行;

在第三方APP上,面对索取位置信息、相册权限、麦克风权限时,在录入人脸识别信息、指纹识别信息等个人生物信息时,更需小心小心再小心。

毕竟,我们将要面对的AI,是一个陌生,但又十分强大东西,保护好个人信息,才是不被它伤害的关键。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