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三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上巳节(又称“重三”“修禊节”),自古有踏青、祓禊(驱邪祈福)、宴饮等习俗。
上巳最早出现于汉初文献,《周礼》郑玄注解提及三月上巳临水祓除的活动。自魏晋以后,传统上巳节逐渐固定为三月初三,后世沿袭形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跟上巳节有关的古诗词,邀君共赏!此时春风正好,春花正开。在这个象征,浪漫风雅的日子里,品读诗词,踏青赏风景,愿你不负良辰美景,与美好相逢,与幸福相伴。好事成双,事事如意。

1
上巳感怀
宋·仇远
一春无况嬾游山,风景依然三月三。
十里杨花深似雪,马蹄无路入江南。
整个春天我都懒得去游山玩水,虽然时值三月初三上巳佳节,风景依旧美丽如初。
那十里长的杨花如同身后的白雪一般铺满了道路,让我的马蹄都无法找到进入江南的路。
诗中通过对比春日美景与诗人的慵懒状态,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2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清明节与上巳节的时候,西湖风光正好。满眼都是一片繁华景象。拥挤的湖边吵吵嚷嚷,那是谁家在争道?一辆有着红色轮子和金丝花纹的车子,在翠绿的垂柳下穿行而过。
日暮时分友人才相随离去,醒的醒,醉的醉,相互招呼,喧哗不已。游人连成一串,渐行渐远,道路弯转,湖堤也歪斜变化。从西湖弯斜的堤岸一直到城头,沿途都是开放的鲜花。
这首词是写清明和上巳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

3
上巳燕至
明·汤显祖
一回憔悴望江南,不记兰亭三月三。
花自无言春自老,却教归燕与呢喃。
诗人一回想起自己憔悴的模样,就不由自主地望向江南,可是呢,他居然忘记了兰亭集会的那个三月三。
花儿默默地开放,春天悄悄的老去,而这时归来的燕子却在呢喃细语。
诗人通过描绘江南的景色和个人情感,展现了春天的消逝和时光的流转。

4
梦江南·九曲池头三月三
宋·贺铸
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毵。
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
苦笋鲥鱼乡味美,梦江南。
阊门烟水晚风恬。落归帆。
三月三的九曲池畔,细嫩的柳条随风飘扬。前来游春的士人很多,车马如云,踏起的尘土直扑鼻子,弄脏了游人美丽的春衫。
这使我常常梦见故乡江南,那里的苦笋、鲥鱼味道很鲜美。苏州城笼罩在烟水茫茫之中,晚风轻轻吹来,使人感到很惬意。河汊中的归舟慢慢落下风帆。
这首词通过对汴京春景的描写,将深挚的乡思渗透其中,抒写了词人的性情,初读之,只见其繁盛而浑不觉有其它用意。

5
三月三日
唐 · 白居易
暮春风景初三日,流世光阴半百年。
欲作闲游无好伴,半江惆怅却回船。
三月三日,已经是暮春时节了,自己不知不觉已经年过半百了。
想要出门去赏春,却没有合适的同行人,只能在惆怅中回到船中。

6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宋·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漫漫长夜让人提不起一点精神,心情也郁郁不欢,只能在梦里梦见京城,还能认出那些熟悉的京都街道。为了报答眼下的好春色,花儿与月影也是相互相映照。
简便的宴席,虽然菜很一般,酒却是美酒,味道也很合口,一切都让人称心如意。喝醉了将花插在头上,花儿不要笑我,可怜春天也像人的衰老一样快要过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