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者》中,最纯真稚嫩的童声,读出最令人绝望的春天

卿清点墨诗意燃 2024-04-13 10:17:04

近来大热的谍战剧《追风者》已接近尾声,看的人热血澎湃。难以想象,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底层的老百姓的生活有多绝望。

当时国民政府的腐朽无能和妥协,让老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剧中,有一位天真无邪的小姑娘,用最稚嫩单纯的童声,背着杜甫的《望春》,太能代表当时人们的心情了,即使是在春天,也觉得悲凉绝望。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57年,距今已经一千二百多年。当时,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国都长安城早已沦陷。

乱军中,杜甫冒着战火投奔朝廷,想为国效力,却在途中不幸被叛军抓获,押解到长安。

第二年三月,本应是春光明媚、鲜花盛开的繁华盛都长安,却因遭遇战乱,城内一片野草凄凄,处处是战乱留下的碎砖乱瓦、断壁残桓,处处是困苦绝望,流离失所的百姓,杜甫心中悲苦,便写下了这篇千古名作。

前两句与我们想象中的春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鲜花盛开本该喜悦无限,然而战火纷飞中,一朵花也看的让人想流泪,空中盘旋的鸟,声声哀鸣,带着离愁别绪。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战争带给人们的苦难。在战火中,人们渴望收到家人的消息,家书成为了无价之宝。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他为国家的命运而忧虑,为民众的困苦而痛心。小小的簪子,负担不了越来越稀少的白发,更载不动国仇家恨!

若是盛唐时期,春天本应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清新,本应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热闹,本应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骄傲!

战争给国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国家的强盛多么重要!

《春望》虽然写出了对国家的失望,对春天的绝望,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对生活的希望。

没有一个凛冬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如今我们的国家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但我辈仍需努力。

五千年岁月长河,已是过往。如今的春天,960万平方公里,皆是希望!

(图源于网络)

0 阅读:0

卿清点墨诗意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