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博士生,特别是名校的博士生,扎堆应聘中小学教师渐成新的「潮流」。
北、上、广、深、杭等富庶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校,俨然已经成了吸纳大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大户。
2021年深圳中学入职老师清一色名校博士生
这已经成了不是新闻的新闻,老百姓都看淡了见怪不怪。最多给一句话“这是人家的选择,有啥好说的”。
而很多教育专家学者也对此不以为意,认为这是正常的社会现象,劝慰老百姓不要过于担心,认为对基础教育有好处情,可以充实基层一线教师队伍力量,大幅度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博士硕士扎堆应聘中小学教师,果真像专家学者说得那么充满了正能量吗?
非也!笔者个人对这种所谓的「新时尚」是忧心仲仲!!
博士是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无论放在哪个国家和地区,都是高级人才了。在我看来,博士生挤破头当中小学教师,至少存在四大弊端。
国家媒体也高度关注这一现象
弊端一:加快了学历贬值的步伐,造成人才资源的新浪费如果是好材料,请把它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仅仅充当门面排场。据我所知,一些地方的中小学名校,喜欢这些作为一大亮点对外包装宣传,从而进一步抬高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提升竞争的壁垒。
弊端二:人为造成了教育领域的「大内卷」我们摸摸良心说,中小学真的需要博士硕士尤其是名校的博士来执教吗?真的未必需要!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内卷」。
人才的内卷,除了资源浪费外,更严重的是对现有教师队伍的降维打击,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荣誉感、使命感,使他们感到迷茫、困惑和纠结。
另外,我国还有数量不少的师范院校,是专门培养教师的地方。这些院校的学生没有百万也有数十万之多,他们更应该出现在中小学的教室里。如今,他们的出路因为名校生的挤压而变得逼仄,对师范院校正常的招生、教学和就业市场也是一种潜在影响!
弊端三:冲击和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且效果未必佳我们必须承认,教育是一门严谨科学的活动,而且还是比较特殊的科学活动。
教育活动有着自己的特色和客观规律要求,并不是拥有了高学历就能当好一名称职合格的老师,也不是说学历低就吃不了教师这碗饭。教师跟医生、律师、会计师一样,需要进行专门的学习、培训,并在实际工作中打磨。
这些名校的博士生们,其实并不是为培养教师而准备的。他们当一名普通中小学的老师,可能在学术的专业领域无可挑剔,但是能否当好一名老师,还需要在实际中观望,打上一个问号。
老师除了书要读得好、读得精外,还需要掌握善于表达、善于沟通、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本领,同时还能够体察入微,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干预引导……
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超级科学家爱因斯坦牛吧,
他就干不好老师这个工作,因为他脾气比较急躁,喜欢天马行空不受约束;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厉害吧,他也做不了老师,因为他的沟通表达能力稍弱,他更喜欢独立思考自己钻研。
弊端四:高学历人才扎堆当老师,是打放弃艰苦奋斗的「小算盘」,这些高学历人才应聘的学校,都是在经济发达、城市繁华、配套齐全的核心大都市内,最关键的是待遇福利优渥,工资一上来就是25万/年起步,妥妥的人生赢家,多少人辛辛苦苦奋斗10年也未必能达成。
博士生毕业后,面临的烦恼真不少:
(1)如果选择做科研,既辛苦又少金,还未必有成果,评一个副高职称可能需要五六年;
(2)如果到大学当老师,全球通行的「非升即走」惯例也是一个麻烦,不稳定。
而到中小学当一名普通的教师,相比较而言,是性价比非常高,根本没有以上说的困扰,很轻松很安逸。所以说博士生降维屈尊竞争中小学教师并不准确,而是他们精打细算瞅准机会做出的选择。他们自己的小算盘打得响亮无比。
最最糟糕的影响,就是他们选择安逸,其实是在给更多的青年才俊做了一个并不好的示范:主动放弃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安于现状、坐享其成,抄近路,走人生捷径,期望通过少奋斗或不奋斗,就可以轻松实现人生目标和价值。
这样的人生,会不会少了些许厚重的成色?会不会过于索然寡味?
当然,笔者并无指责他们的意思,他们或有自己的考量。毕竟,现在节奏太快、竞争太激烈,人生要精彩出色很不容易。
但是,我还是由衷的希望,三十岁之前,还是要尽量去拼一拼,更好地实现个体价值;而不是按部就班规划养老的路……
就业困难
请问一个理科或文科博士毕业生到何处就业?!科学院所高校门槛高需求有限,不去中小学难道在家待业?现在博士多了根本不是稀罕物了!
说明学历贬值了!
我相信博士不是白读的!说什么奋斗精神减弱,那不过是是自以为是而已!他们甘心“堕落”,正是有自知之明的聪明的表现!为什么!因为,他们应该是“三无”寒士,他们一无可拼的爹,二无经济基础,三无贵人加持,你教他们拿什么去奋斗!
对年轻人好一些吧,都多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