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率领汉军先锋部队被匈奴40万骑兵重重包围在白登山,依靠陈平提供的谋略,刘邦才勉强逃走。
之后,刘邦听从娄敬的建议,以公主向匈奴和亲,并且每年赠送给匈奴一定的财物。
公元前192年,匈奴冒顿单于写信侮辱汉朝太后吕雉,吕后认为自己受到奇耻大辱,准备发兵攻打匈奴,因季布的劝谏而作罢,只得忍受这份屈辱,继续和亲。
公元前178年,匈奴右贤王进入河南地侵扰掠夺在汉朝边塞小城的蛮夷,屠杀抢掠人民。汉文帝派丞相灌婴率领85000战车和骑兵,前往攻打右贤王,右贤王逃到塞外。
公元前176年,匈奴冒顿单于给汉文帝写信,内容是炫耀匈奴灭亡月氏,平定西域楼兰、乌孙、呼揭及二十六国,皆臣服于匈奴,并再次要求与汉朝和亲,汉文帝同意了。
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率领14万骑兵入关,杀死了北地都尉孙卬,劫掠很多百姓和牲畜,烧毁了汉朝皇帝的离宫-回中宫,匈奴侦察骑兵抵达雍地的甘泉宫,一度逼近都城长安。
匈奴冒顿单于汉文帝命令中尉周舍、郎中令张武率领千辆兵车,10万骑兵,以防守长安,另派五将军率领大量的兵车和骑兵攻打匈奴,这次汉匈对峙持续一个多月,匈奴才离开。
《史记 匈奴列传》:匈奴日已骄,岁入边,杀略人民畜产甚多,云中、辽东最甚,至代郡万馀人。
匈奴一天比一天骄傲,每年都闯入边境内,杀害和掠夺许多百姓和牲畜,云中郡和辽东郡受害最严重,连同代郡共有万余人被杀掠。
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进攻上郡、云中郡,派出三万骑兵,杀死许多汉人,抢掠大量财物而离去。
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之乱爆发,汉景帝派周亚夫率军迎战,匈奴趁机联合赵国,入侵汉朝边塞,因吴楚七国被平定而退兵。
汉武帝继位后,向匈奴申明和亲的规定,宽厚地对待匈权,互通关市,赠送大量财物。
你居然问汉武帝为什么那么执着打匈奴?
匈奴一边跟汉朝和亲,一边经常率军袭扰边境,抢掠人口、财物、牲畜,甚至一度逼近长安,连汉朝都城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安全,你居然问汉武帝为什么那么执着攻打匈奴?
匈奴连年烧杀抢掠恐怕是个皇帝都忍受不了匈奴的这种强盗行为吧。
综合来说,匈奴对汉朝有三大危害:
1、收留汉朝叛将。
刘邦时期,只要起兵反汉的诸侯,都要暗中联络匈奴共击汉朝,一旦失败,最后又会投靠匈奴。
比如韩王信,卢绾等诸侯都是这样。
包括后来汉武帝时期与匈奴作战时逃到匈奴的将领,比如李绪、李广利、李陵等人。
匈奴一直收留汉朝将领,随时会支持反叛汉朝的人,这对汉朝来说是一个严重威胁。
2、袭扰汉朝边境,抢掠百姓、财物。
3、对汉朝都城构成一定威胁。
第二点和第三点,上面已经讲过了,不再重复。
汉朝从刘邦开始,就想跟匈奴作战,但苦于实力不足,另外有更重要的事没做,一直没有开战。
刘邦时期,需要优先平定异姓王的反叛,稳定内部,才能保证政权的稳定,至于匈奴,只能先和亲,留给后代解决。
汉文帝时期,匈奴都打到长安附近了吕后时期,樊哙就想率领10万军队攻打匈奴,但被季布阻止了,季布认为刘邦都不能打过匈奴,现在我们无法对抗匈奴,吕后就不敢提攻打匈奴了,哪怕被侮辱也忍了。
汉文帝时期,匈奴袭扰越来越严重了,都烧毁了汉朝皇帝的离宫,一度逼近了都城,汉文帝一生唯谨慎,从未主动挑战,只是被动应付,有人叫他削藩,汉文帝都不想搞。
汉景帝时期,需要优先解决诸侯王和吴楚七国之乱的问题,接着进行削藩,没时间对付匈奴。
汉武帝时期,再不对付匈奴,就说不过去了,从刘邦时代到汉武帝初期,已经休养生息六七十年了,差不多有三代人出生了,钱粮充足,人口大量增加,汉武帝要是再不打,匈奴都要骑到汉朝脖子上了,这能忍受吗?
况且当时的汉武帝相当年轻,马邑之谋时,汉武帝只有24岁,年轻气盛,窦太后又去世了,再也没人管着他了,汉武实才能开始对匈奴用兵。
汉武帝对匈奴用兵的第一个原因是:消灭匈奴,解除汉朝的边患。
在此之前,尽管匈奴一度被中原政权打败过,比如李牧击败匈奴以及秦始皇派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击匈奴,但匈奴从未被消灭过。
匈奴与汉朝是完全不同的政权,匈奴人是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城池,与汉朝作战时,都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逃。
汉武帝消灭匈奴的战略是:深入大漠南北,以骑兵对骑兵,以匈奴所长对付匈奴。
卫青、霍去病深入大漠,主动攻打匈奴在汉武帝之前,中原政权还没有用过这种打法来对付匈奴,这种方式成本非常高昂,尤其是战马,相当于现在的装甲部队,出动一次10万人级别的骑兵大会战,至少需要20万以上的马匹。
这是国力之战,为了彻底消灭匈奴,汉武帝把汉朝的家底全部拿出来了,为了一次性解决匈奴问题,如果不能彻底消灭匈奴,匈奴还会卷土重来,烦不胜烦。
从战略上讲,汉武帝虽然没能达成战略目标,但同样重创了匈奴,打得匈奴漠南漠北无王庭,数十年不敢侵犯汉朝,到汉宣帝时期,匈奴基本上不能大规模与汉朝对抗了。
汉朝彻底击败匈奴,汉武帝是首功。
汉武帝对匈奴用兵的第二个原因是:开疆拓土。
当汉武帝对匈奴用兵节节胜利之时,汉朝早就解除了边境的边患,漠南漠北无王庭,这让汉武帝产生了新的想法,就是开疆拓土。
看汉武帝对匈奴用兵的顺利就能明白,首先汉朝发动的是河南之战,清除黄河以南的匈奴势力,接着汉朝发动了河西之战,清除了河西走廊的匈奴势力。
接下来就是漠南之战,开始清除漠南(黄河以北,阴山以南)的匈奴势力,最后发动的是漠北之战,清除的是大漠以北(阴山以北)的匈奴势力,这是中原政权从未到达过的地方。
打败匈奴之后,让汉武帝信心大增,毕竟在此之前,还没有中原政权深入草原打仗,更没有到达如此远的地方,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功绩是前无古人的。
打败匈奴之后,才让汉武帝开始考虑开疆拓土的问题,汉武帝一鼓作气,灭亡南越国,拿下朝鲜半岛,设置汉四郡,打通西南,甚至还派李广东利远征大宛,汉朝势力第一次到达西域,这对汉朝具备重大意义。
西汉与匈奴的战争汉朝将疆域扩展到西域,是前无古人的功绩,秦朝时期,最西边的疆域是陇西郡,汉武帝晚期,最西边的疆域是玉门关,今甘肃敦煌。
直到今天,西域能够留在中国版图上,汉武帝是首功。
汉武帝对匈奴用兵的第三个原因是:开通商路。
最初,汉武帝为了攻打匈奴,派张骞出使月氏,以便联合攻击匈奴,张骞历经千辛万苦找到月氏,但对方已经不愿意再与匈奴交战,后张骞回到汉朝,历时13年。
张骞虽然没有成功完成任务,但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是与汉朝与西域各国通商,二是西域各国向汉朝臣服。
随着汉匈战争的不断深化,匈奴与汉朝开始争夺西域,自汉武帝开始,在西域设置使者和校尉来保护西域。
《后汉书 列传 西域传》: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路。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
汉朝在肥沃的原野上设立屯田,在冲要的道路上分布驿站。为传送命令骑马飞奔的驿使,一年四季连续不断;来做生意贩运东西的胡人和客商,每天都有人叩关。
这种中西通商与通使的繁荣景象是从汉朝开始的,这也是汉朝第一次走向世界,也是我们被称为汉族、汉人的原因。
张骞通西域张骞从汉朝到西域走过的路,被后人称为丝绸之路,虽然在此之前,华夏的丝绸也有通过这条路走向西方,但规模和品种要少得多,自从张骞开西域,汉朝败匈奴之后,东方与西方的各种联系才多起来。
对汉武帝来说,开通丝绸之路不仅仅是通商,更希望西域各国的臣服。
《后汉书 列传 西域传》:西域风土之载,前古未闻也。汉世张骞怀致远之略,班超奋封侯之志,终能立功西遐,羁服外域。自兵威之所肃服,财赂之所怀诱,莫不献方奇,纳爱质,露顶肘行,东向而朝天子。故设戊己之官,分任其事;建都护之帅,总领其权。
有关西域风俗人情和地理环境的记载,前古没听说过。汉代张骞身怀招致远方国家归顺的谋略,班超奋发封侯的志向,而最终能够在遥远的西域建立功业,控制了境外地区,使其臣服。
凡是被武力肃然臣服、财货所安抚引诱的国家,无不献来当地珍奇物品,送纳爱子作人质,摘下冠帽,用肘前行,面朝束站立朝拜天子。
所以朝廷设置戊己官员,分别负责西域事务,委派都护这样的一方主帅,总揽西域最高职权。先归顺的就被赏给金银财宝和印绶,后臣服的就系绳于颈而向朝廷请罪。
汉朝自认为大国,希望西域小国臣服,这是一种大国心态,只有征服匈奴,才能让西域及更多的国家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