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赌输”了,郭台铭也没想到,“反转”竟来得如此之快

小提谈科技 2024-12-09 12:49:38

富士康被称为苹果公司的“御用工厂”,代工范围涵盖了苹果全部的五大硬件业务。尤其是iPhone手机,富士康曾经几乎承包了所有的订单,可谓风光无限,其巅峰营收更是达到了华为的两倍左右!

然而,富士康在跻身全球最大电子代工厂的宝座之后,身价暴涨的郭台铭似乎飘了,叫嚣着这些年是他们在给大陆赏饭吃。在中美科技竞争白热化阶段,此番言论无疑是“胳膊肘往外拐”。

不可否认,苹果和富士康的组合为大陆市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需要了解的是,若没有大陆在税收政策、招工以及用地等各方面的大力扶持,富士康将很难拥有稳定且高效的产能,更不用说获得苹果的青睐了。

另外,在中美“芯战”拉开帷幕后,苹果被美高层点名要求把产能转移出大陆市场。对此,富士康非但没有利用自身影响力劝苹果留下,反而身先士卒,大规模投资印度等东南亚市场,不遗余力的为苹果产业链东迁的计划“铺路”。

当然,除了向苹果示好以及巩固自身在“果链”中的地位之外,郭台铭此举也有其他方面的考虑,因为相比如今的大陆制造业,印度等地区有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建厂成本更低。在他看来,富士康投资印度,将会获得更多的利润,未来也将有更好的发展。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富士康似乎“赌输”了。印度市场的水电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当地员工素质也不高,这导致iPhone手机等硬件产品的产能和良率远不及预期,甚至还因“大肠杆菌超标”等问题遭到全球消费者的调侃。

面对这种情况,苹果开始回头,库克在2024年两度访问大陆,并把原本属于富士康的订单分流给了比亚迪、立讯精密等国内代工企业。反观富士康,一直紧跟着苹果脚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到头来却得不偿失。

更让郭台铭猝不及防的是,“反转”竟来得如此之快,富士康投资印度市场才短短数年光景,苹果供应链的格局就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自己头部代工厂商的位置,已然变得岌岌可危。

就在近期,《华尔街日报》披露了一份重要数据,其内容显示,在苹果iPhone16系列手机订单中,立讯精密的份额占比已悄然提升约3成。与此同时,苹果iPad平板电脑产品,比亚迪也拿到了30%的代工份额。而且,比亚迪现阶段约有10万名员工、上万名工程师,专门服务“果链”业务。

比亚迪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厂商,仅仅是在电子产品代工领域做个“副业”,就把富士康给打败了。种种迹象表明,即便富士康再把业务重心放回大陆市场,恐怕也难以回到巅峰了。

最关键的是,富士康已深陷印度市场这个“泥潭”,很难抽身。印度市场的口碑人尽皆知,小米和vivo等国内手机厂商都领教过了,“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

而对于富士康这只“肥羊”,莫迪自然不可能轻易放过,何况印度制造业正处于爬坡的关键阶段。

在今年中旬,印度当地的塔塔集团就开始频频出手,尤其是妄图以“白菜价”收购中企51%的股份,为了迫使中企妥协,用尽了各种手段,就差明抢了。还有三星印度工厂大规模罢工事件,至今仍历历在目,印度工会与工人提出的离谱条件,让人匪夷所思。

另一家代工巨头和硕,其实也遭遇了类似的困境。面对印方提出了各种无理条件,它是宁可主动退出也不愿屈膝妥协。很显然,在生死攸关之时,苹果订单什么的,对和硕而言都已不再那么重要了。

事实证明,中国市场是无可替代的,无论制造业、供应链体系或者政策,都是独一无二的。郭台铭近些年大规模投资印度市场,计划复制富士康当初在大陆的成功,这个想法似乎从一开始就偏离了事实,现在吃到苦头,后悔也晚了。

0 阅读:58
小提谈科技

小提谈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