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 年,云南老山战火纷飞。继 14 军 40 师收复老山、662.6 高地、那拉诸阵地后,41 师 122 团于 5 月 15 日成功攻占八里河东山 7 个高地,将整个八里河东山地区纳入掌控。这一系列胜利,使得越南清水地区门户大开,河江西北广大地区直接暴露在我军的瞰制之下。此后,敌人小规模的反扑和双方在战场前沿的侦察作战不断,局势愈发紧张。
据可靠情报,5 月 25 日,越军总参谋长黎仲逊、副总参谋长黎玉贤、2 军区司令武立等高级将领在北光召开秘密会议,通过了由苏联军事顾问远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克利失达上将参与策划的 “MB - 84 北方战役计划”,即 “北光行动”。越军精心策划,伺机反扑,企图收复失地。自6月上旬起,越军不断对我实施渗透侦察,频繁向河江地区调动兵力。我军前沿部队严阵以待,加紧修筑防御工事、补充弹药,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为尽快查明那拉当面敌情,根据上级命令,师副参谋长陈金贵、侦察科长吴德清带领师侦察连,于 6 月 11 日前出至那拉地区捕俘。侦察连于 6 月 9 日受领任务后,针对敌人活动规律展开了深入分析。少量敌人常于黄昏前在 227 高地东侧原越军 108 公安屯活动,还在夜间构筑工事,6 月 6 日凌晨 4 时许,敌特工分队趁夜暗进至我 227 高地前沿 60 米处抵近侦察时,3 人触雷死亡。基于这些情况,侦察连认真研究、制定了捕俘方案:决定于 6 月 11 日拂晓前,在 227 高地和 146 号高地现地明确任务,黄昏后进入 227 高地附近地区,占领有利地形在 227 高地东侧或 251 高地东北侧山梁实施阵前捕俘;若不成功,则前出至清水吊桥附近伺机捕俘 。
经过层层筛选,43 人组成了捕俘分队,编为捕俘、火力、救护、指挥 4 个组。并计划 6 月 11 日凌晨前出至预定捕俘点,14 日前将敌俘获撤回。同时,侦察部门与炮兵、前沿分队共同研究、制定协同计划,对开进路线、捕俘点附近地形进行了仔细踏勘,确定了目标及编号。
6 月 11 日凌晨,捕俘分队从天保农场场部所在地出发,6 时到达 262 高地步兵第 119 团 1 营指挥所。与步兵指挥员再次协同后,便向预定目标运动。然而,6 时 25 分,当他们进至 145 号高地东北侧时,突然遭 141 号高地方向敌火力封锁,前进受阻。指挥组迅速令查明情况,指挥捕俘组沿 145 号高地东南侧谷地迂回至 147 号高地西南突出部,侦察参谋杜边生带领 5 人沿 145 号高地东北侧进至 146 号高地西北侧。此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我方无线电联络中断。
而此时,越军在炮火掩护下分兵三路,气势汹汹地向我反扑。左路由 146 号高地东南侧向 146 号高地攻击;中路经 141 号高地,已进至 145 号高地南侧鞍部;右路由 241 高地西侧向 354 高地迂回,情况万分紧急。杜边生参谋与随同干部当机立断,选择有利地形,坚决阻击敌人。
6 时 42 分,与指挥组恢复联络后,侦察连立即呼唤炮火对敌实施拦阻射击,三路之敌被我炮火暂时压制。6 时 50 分,捕俘组长王富友带领 8 人向 146 号高地方向运动,却遭 146 号高地西侧敌火力封锁。为保障捕俘组人员翼侧安全,副指导员周晓红带领 2 人插至捕俘组右翼。激烈的战斗中,周晓红不幸中弹牺牲,但他的英勇行为为捕俘组争取了宝贵的时间。面对敌人梯队次的交替掩护冲击,侦察连再次呼唤炮火对 141 号高地附近敌人进行压制。
8 时 41 分,第三次呼唤炮火,对 354 高地东南之敌行压制射击,并及时修正弹着点偏差。8 时 48 分,王富友带捕俘组向 146 号高地西侧之敌发起冲击,毙敌 2 名后与张贵荣小组交替掩护,沿壕攻击。9 时 10 分,两个小组成功攻占 146 号高地西侧突出部,毙敌 8 名,俘敌 1 名,后续小组和增援的 119 团 1 连 1 班也相继赶到。除少数人员就地清剿外,其余迅速机动至 146 号、141 号高地增强防御。捕俘分队与增援分队就地转入防御,于 12 日顺利撤至 151 号高地。
在这次战斗中,我侦察分队面对意外情况,沉着应战,在 119 团 1 连 1 班的增援配合下,毙敌 5 名俘敌 1 名,缴获冲锋枪 2 支,而我方仅伤亡各 1 人,胜利完成了捕俘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