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月20日晚,德国马格德堡市发生一起圣诞市场遭袭击事件,目前已造成至少5人死亡、200多人受伤。
临近圣诞节,这场突发的袭击事件让德国总理朔尔茨焦头烂额,而他的麻烦不止于此......
12月16日,朔尔茨政府未能通过联邦议院的信任投票,德国将于明年2月提前举行大选。
而隔壁的法国总统马克龙最近日子也不好过。
12月4日,马克龙刚刚任命三个月的总理巴尼耶,因试图强行通过明年的社保预算法案,惨遭弹劾下台。(另见本号文章《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最短命政府》)
在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地缘冲突延宕升级的背景下,法德作为欧盟的实际领导者,一向以政策稳定著称,同时出现政局动荡究竟为哪般?党派矛盾尖锐,权斗恶化升级。当前,法德两国均出现了严重的社会撕裂、党派对立问题,政党间的内斗倾轧直接导致了政治分裂、政局动荡不安的局面。失败的“红绿灯”组合。德国原“红绿灯”执政联盟中,三党在财政政策、能源转型、社会福利等关键议题上分歧严重,导致权斗激化。自民党与社民党、绿党在“债务刹车机制”上有根本分歧;社民党又与绿党、自民党在外交尤其是对华、对乌政策上观点不一;而绿党,则因为过于激进的“绿色经济”主张而被其他各党一致嫌弃。
今年11月,朔尔茨将财政部长克里斯蒂安·林德纳解职,林德纳随即率自民党退出联合政府,“交通灯”执政联盟正式崩裂。
朔尔茨的执政联盟也因自民党的退出而转为少数派政府。
12月16日,朔尔茨因没有获得半数以上国会议员支持,输掉了其本人提出的信任投票。德国新一届大选将从2025年9月提前至2月23日举行。
有分析称,德国政界以及朔尔茨本人对本次不能通过信任投票早有预料,朔尔茨的政治考量在于通过主动触发提前大选以寻求连任,实际上是以退为进。
但朔尔茨通过大选连任的前景却不容乐观。目前,基民盟民调支持率优势显著,主席默茨拿下总理宝座的呼声愈发高涨,德国政局恐将面临重大变革。
朔尔茨。
“赛跑式”辞职的法国总理。
在2024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政治舞台上,总理之位竟成了“烫手山芋”。
从法国第二位女总理博尔内、最年轻的总理阿塔尔,到1958年以来“最短命”总理巴尼耶,再到73岁高龄的贝鲁,马克龙第二个任期内,已经任命了四位总理。
巴尼耶(左)和贝鲁(右)。自马克龙2017年入主爱丽舍宫以来,已经产生了六名政府首脑,这在第五共和国历史上前所未有。执政以来,马克龙一直希望挑选出能够处理“左中右”复杂矛盾的总理,推动议会运作。但现实却很残酷,法国政治的极度撕裂导致总理频繁更换,马克龙四处掣肘。经济疲软乏力,揭开深层伤疤。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两国乱局均源自同一导火索——财政预算。
一国财政预算关乎该国不同领域、不同阶层团体和个人的利益分配,也是最容易暴露一个国家内部争端的窗口。
结构性经济困境难以摆脱。
在数字化时代的全球化浪潮中,欧盟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中美,传统领域优势不再,新生动能有限。
作为老牌制造业强国,德国工业转型成本极高,经济增长缺乏新动能,国际竞争力明显下降,部分领域甚至出现了衰退的迹象。
法国因为人口老龄化严重,内生性需求增长乏力,工业外移严重,财政赤字几乎超过欧盟标准一倍,债务压力持续加大。
朔尔茨执意削减赤字,但却无力解决能源依赖和产业链断裂的核心问题,导致自民党“甩锅”退出。
马克龙希望增加财政预算,则是为了实现退休延迟政策,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问题。
外部冲击加剧困境。
从国际金融看,四年来美联储不断加息,使得法德乃至整个欧洲的金融市场面临巨大的资本外流压力,企业融资成本上升,贸易逆差与经济困境加重。
从产业发展看,俄乌危机和中东乱局抬升了欧洲在能源等大宗商品上的成本,给欧洲本就脆弱的供应链造成了严重冲击,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
从政府开支看,多轮次的对乌援助使得法德原本就不宽裕的财政预算愈加捉襟见肘,也不断撕裂着在援乌政策上本就分裂的民意。
透过表象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欧盟内外交织的经济困境,才是导致政局动荡的的根本原因。
2025年,欧洲走向何方?
2025年1月,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美欧跨大西洋关系将再次面临考验。特朗普以贸易失衡为由挥舞关税大棒,以退出北约为要挟施压欧洲增加国防开支,以及俄乌冲突走势对欧洲的连锁影响,都将使欧盟面临重大战略抉择。令人头疼的外患未解,自家后院又处处起火,“双引擎”接连“熄火”的欧洲承受着极大的内外压力。从法国看,马克龙在截止到2027年的剩余任期里,将面临极度艰难的政治环境,在“左右为难”的局面下,守住基本盘不出现重大意外、确保平稳完成权力交接,恐怕是最佳选择。从德国看,朔尔茨连任几率较小,如果默茨上台,其“亲美”的政治倾向势必导致德国向美靠拢,届时特朗普对欧洲的掌控能力将大幅增强。时代洪流滚滚向前,在百年变局大势走向愈加清晰的今天,欧洲的前景却前所未有的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