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感动中国”成了笑话!有人居然因“拍戏从不用替身”入选

消费自有家电迷 2024-10-29 02:23:56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慕辰

编辑|奕然自娱

前言

随着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揭晓后,遭到很多人的不满。

观众纷纷表示,这里面没有一个让我感动的!

张雨霏的体育成就虽然辉煌。

但作为运动员夺牌,她被质疑不足以成为感动中国人物。

张雨霏在东京奥运会和杭州亚运会上的出色表现确实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然而在一些网友看来,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是本职工作。

虽然她克服了先天性脊柱侧弯的困难,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毅力。

但这是否能真正触动大众内心深处的感动,确实存在争议。

毕竟,感动中国以往更多聚焦于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舍己为人的普通人。

他们的故事没有耀眼的光环,却更能引发人们的共鸣。

而老戏骨牛犇的敬业精神获得称赞。

但演员演好戏被认为是本职工作,入选感动中国较牵强。

牛犇老师从业七十多年,塑造了200多个经典银幕形象。

对演艺事业的执着令人钦佩。

然而,从介绍中可以看出,“不用替身”这一选项赫然在列。

难道“不用替身”也成为了入选标准之一?

为此不少网友纷纷表示难以感动,还有人调侃“不用替身天天上班”是不是也可以入选。

作为外籍学者,穆言灵的入选让网友质疑感动中国舞台是否应属于中国人。

对其贡献感动大众存疑。

穆言灵作为美国人,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

为鼓岭古厝的保护修复和文化挖掘做出了杰出贡献。

但她的入选引发了网友对感动中国奖项本质的质疑。

一部分人认为该奖项应聚焦于中国人的贡献和成就。

而她的出现可能削弱奖项的本土性和民族性。

然而,也有人持开放包容的态度。

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评选不应受国界和种族限制。

只要对我国社会有积极影响,都应有机会获得荣誉。

回顾感动中国创办以来,评选标准似乎逐渐注重人物成就和影响力。

公众人物增多,引发对精神品质和社会价值的思考。

从最初强调人物的精神品质和社会价值。

到如今越来越多的体制内人员、明星、运动员等公众人物出现在名单中。

评选标准的变化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在过去,那些坚守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勇救落水儿童的普通路人等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才是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感动”。

而现在,评选标准是否更加注重成就和影响力,而忽略了精神品质和社会价值呢?

当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公众人物就不能成为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

但他们的入选应该更加谨慎,需要有更加充分的理由和依据。

在往届的感动中国中,那些平凡人的故事如同一束束温暖的光,照亮了人们的心灵。

白方礼老人,从1987年开始,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

他住陋室,一日三餐都是馒头就着白开水,却用切身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

蹬三轮近20年,35万善款,圆了三百多个贫困孩子的上学梦。

他的总里程可以绕地球18圈。

歌手丛飞,进行了长达 11 年的慈善资助,公益演出 300 多场。

义务服务时间累计3600小时,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 300 多万元。

他们没有耀眼的成就和光环。

却用最朴实的行动弘扬着人性的光辉,激励着人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然而,如今的感动中国舞台似乎被“成功人士”占据。

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体育明星、演艺人士等公众人物的入选。

这种情况让大众感觉与心中真正的感动渐行渐远。

比如张雨霏,她在体育赛场上的辉煌成就固然值得称赞。

但这与大众所理解的感动中国所强调的无私奉献、默默付出似乎有所偏离。

牛犇作为老戏骨,他的敬业精神令人敬佩。

但将其纳入感动中国人物,也让一些人质疑评选标准是否过于注重演艺成就。

这些人物的入选引发了人们对评选标准偏离初心的担忧。

曾经,感动中国是挖掘平凡中伟大的平台。

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力量。

而现在,随着越来越多公众人物的出现,人们不禁怀疑。

感动中国是否在追求成就和影响力的道路上逐渐失去了对真正感动的坚守。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观日益多元化,对于感动的理解也各不相同。

一些人认为感动是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坚守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感动可以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不断追求卓越的态度。

这场关于“感动中国”的争议,反映出人们对感动内涵和价值的重新审视。

感动是一种主观的情感体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包括人情、人性、性别、年龄、经历、生活环境和教育背景等。

例如,从人情和人性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想和观点。

对于一件事而言,不同的人也持有不同的看法。

男人和女人对感动的理解也有很大的不同,男人感动于宏观,女人感动于具体。

此外,经历和生活环境也会塑造人们的情感认知。

对于那些经历过苦难或困境的人来说,一些平凡的事情可能会带来巨大的感动。

在这场争议中,我们不能忘记那些真正的平凡英雄。

他们或许没有登上“感动中国”的舞台,但他们的故事同样值得我们铭记和传颂。

比如小区保安老张,70 岁的他在火灾面前毫不退缩,第一个冲入火场展开救援。

他不顾自身安危,顶着烈火和浓烟,打开灭火器朝着火源展开灭火。

在单靠灭火器已无法控制火势的情况下,他在浓烟中摸索寻找消防栓。

老张的勇敢和担当,展现了平凡人在关键时刻的伟大。

还有乡村教师,他们坚守在大山深处,几十年如一日地为孩子们传授知识。

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照亮了孩子们的未来。

他们的无私奉献和默默付出,是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感动”。

普通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默默帮助他人、传递爱心。

他们的善举虽然微不足道,但却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温暖着我们的社会。

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这些平凡英雄。

让他们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激励更多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感动中国作为一档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节目,承载着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的重要使命。

在当今社会,人们渴望看到那些真正能够触动心灵、激发善良的人物和故事。

评选感动中国人物,应更加注重人物的故事性和感染力。

一个好的故事,能够让人们产生共鸣,引发深刻的思考。

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他们的经历往往充满了曲折和挑战。

他们的坚持和付出更能打动人心。

比如,一位普通的环卫工人,每天起早贪黑。

不仅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还经常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过马路。

他的故事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又比如,一位乡村医生,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偏远的山区。

为村民们看病治病,无论风雨无阻。

他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让人敬佩不已。

让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人物成为榜样,是感动中国的价值所在。

这些榜样不仅能够激励人们积极向上,还能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他们的故事可以让人们看到人性的美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在未来的评选中,应该更加注重挖掘那些默默无闻、却一直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普通人。

他们可能没有显赫的地位和财富。

但他们的善良、勇敢和坚持,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宝贵的财富。

同时,感动中国也应该不断创新评选方式和传播渠道。

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评选中来,让更多的感动故事被发现和传播。

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广泛征集感动人物的故事。

让公众有更多的发言权和参与权。

还可以通过举办线下活动、制作纪录片等方式,深入挖掘人物的故事。

增强节目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结语

如今的感动中国评选应该回归初心。

以弘扬社会正气、传播正能量为己任,注重人物故事性和感染力,。

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人物成为榜样。

只有这样,才能让感动中国这档节目继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力量。

0 阅读:12
消费自有家电迷

消费自有家电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