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之师
历史上把宋襄公和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并称为“春秋五霸”。后四位各有丰功伟绩,称为霸主均实至名归。但是宋襄公却是例外。他不仅没有真正的称过霸主,而且还曾经在泓水之战中被楚国杀得大败。而后,在两国真刀真枪的交战时,又迂腐的实施战场上所谓的“仁义”,结果一败涂地。
宋国在春秋时期并不是强国,宋襄公也资质平平。但是宋襄公因为曾经侥幸的为齐孝公复位起过大作用,又异常顺利的帮助超级大国齐国安定了政局。宋襄公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了。他异想天开的想仿效齐桓公会盟诸侯,企图做各国的霸主。
宋襄公派使者去楚国和齐国,想把他会盟诸侯的事先和他们通报一下,以取得楚国和齐国的支持。楚成王看完宋襄公的信后,轻蔑的想笑,他笑世上居然有宋襄公这样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大夫成得臣说,宋襄公有名无实,我们正可以利用这一机会进军中原,争夺盟主之位!楚成王觉得甚是,就将计就计,答应参会。
周襄王13年春天,宋、齐、楚三国国君相聚在齐国的鹿地。宋襄公一开始就以盟主的身份自居,他认为自己是这次会盟的发起者,盟主自然就非他莫属。他事先也没有征得齐国和楚国的同意,就自作主张拟定了一份秋季在宋国会合诸侯,共同辅佐周天子王室的通知。
尽管楚成王和齐孝公对宋襄公的做法很不赞成,但是碍于情面还是在通知上签了字。
然而,到了会盟的日子,楚、陈、蔡、许、曹、郑等六国之君都来了,只有齐孝公和鲁国国君没有到。宋襄公首先发言说:诸侯都来了,我们会和与此,是仿效齐桓公的做法,定立盟约,共同协助王室,停止相互之间的战争,以定天下的太平,各位以为如何?
楚成王直言不讳的问宋襄公,这次的盟主有谁来担任?宋襄公说:谁的功劳大,谁的爵位高就当盟主!还没等宋襄公说完,楚成王就说到,楚国早就称王了,宋国虽说是公爵,但是比王要低一等,所以盟主之位自然就是我楚国的了!说着就大摇大摆的做到了盟主的位子上了。
宋襄公一看自己的如意算盘落空,不禁大怒,指着楚成王的鼻子大骂。楚国的大臣——成得臣脱去了长袍,露出里面穿着的全身铠甲,他手里举着一面小红旗,他一挥动,那些追随楚成王来的打扮成家仆和侍者的人就纷纷脱去外衣,他们都是内穿铠甲,手持短刀的武士。
楚成王将宋襄公拘押起来,然后指挥这五百乘的大军浩浩荡荡杀奔宋国。幸亏宋国早有准备,楚成王灭宋国的企图没有得逞。但是楚成王没有马上将宋襄公释放,而是带回了楚国。几个月后,在齐国和鲁国的合力斡旋下,楚成王才将宋襄公放归宋国。
宋襄公霸主没当成,反而差点丢了性命,十分的懊恼。从那时起就开始憎恨楚国。宋襄公不敢进攻兵强马壮的楚国,但是他听说弱小的郑国当初最支持楚国成为盟主,就决定讨伐弱小的郑国,出出心里的窝囊气。
公元前638年,狂妄自大的宋襄公不顾大臣们的反对,率领大军讨伐郑国。郑文公急忙向楚国求救。楚成王接到书信后,没有直接去救郑国,却统领大军杀奔了宋国,典型的围魏救赵!
宋襄公知道自己的老巢被楚国包围了,顾不上再攻打郑国,急忙率领宋军星夜赶回国内。等宋军再涨水的岸边扎好营盘,楚国的兵马也到了对岸。大臣公孙固对宋襄公说,楚国大军来此只是救郑国,我军已经从郑国撤回来,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我宋国军队比不上强大的楚军,不能硬拼,不如和楚军讲和吧!
宋襄公却说:楚国虽然兵强马壮,但是缺乏仁义。我们虽然是势力单薄,但却是仁义之师。不义之兵怎么能胜过仁义之师呢?宋襄公还命人特意做了一面大旗,上面绣有“仁义”两个大字。他希望用“仁义”来战胜楚国的刀枪剑戟。
第二天天亮时,楚军开始过河。公孙固向宋襄公说:楚军白日过河,等他们过了一半时,我们帅军杀过去,一定能取!但是宋襄公却不以为然的指了指战车上的仁义大旗说:人家连河都还没有渡完就打人家,那算什么仁义之师?
等到楚军全部过了河,在河岸上开始布置战阵时,公孙固又劝说宋襄公说:趁着楚军还乱哄哄的布阵,我们发动冲锋,可以取胜!
宋襄公听后骂道:你怎么净出这些歪主意呢,人家还没有布阵完毕,咱们就去打,那还称得上是仁义之师吗?
宋襄公完全就是一个弱智!后世史学家说春秋无义战,如果宋襄公早点懂得这个残酷的事实,就不会被楚军杀得一败涂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