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鸡娃”家长“断供”后怎么样了?

广而告之公益 2024-10-18 17:19:23

最近,鸡娃圈出现了一个新词——“烂尾娃”。

来源:图怪兽

很多人都在吐槽自家娃“烂尾”了,更有甚者直言比烂尾楼更可怕的是“烂尾娃”。

实际上,“烂尾娃”只是不少家长无奈的调侃。

特别是中产家庭,更是被封为烂尾娃的重灾区,都在说“中产家庭遍地烂尾娃”,不少家长开始纷纷给娃“断供”。

一、给娃投资的家长开始“断供”

当下,家庭教育投资成了很多家长的第一位投资,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占比例相当高,即便放眼全球能与之匹敌的都不多。

据《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显示,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53.8万元,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约68万元。

来源:国家统计局&育娲人口‍

而另一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孩子课外辅导、兴趣班、设备购置等教育方面的花费高达家庭总收入的 30% - 50% 左右,一些中产家庭甚至可能超过 60%。

相比之下,国际上很多发达国家家庭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通常在 10% - 30% 之间,像美国平均约为 20% 左右,德国约为 15% 左右。

2023年,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仍然只相当于韩国的1/6,但中国父母对于子女教育的支出已经和发达国家处于同一个水平。

来源:普益基金×普益标准《2022-2023中国家庭资产配置白皮书》

长期以来,很多家长秉持着“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原则,在孩子的教育投入上简直“壕无人性”,国际学校也为了中产家庭的教育标配。

2024年以来,中产家庭的钱包越来越缩水,消费降级已成普遍选择,教育投入自然也得跟着有所取舍。

北上广国际学校的学费每年动辄二三十万起步,再加上各种游学、夏令营等“隐形教育成本”,不少家长直呼吃不消,只能无奈“断供”。

二、投资投出来生病的“烂尾娃”

我们极具功利心的教育到底是在帮助孩子成长,还是在“毁掉”一代孩子?

追求高分、名校为目标,忽视孩子的兴趣、特长和个性发展,导致整个家庭都像上满的发条,家庭关系紧张不说,孩子心理问题也愈发严重。

一位医生博主说,1997年他刚做精神科医生时,可谓门可罗雀;但从2000年开始,每到寒暑假,大量网络成瘾、焦虑、强迫,和父母关系出现了严重破裂等问题的学生会来住精神病院。

甚至一些家长寄希望于家庭以外的特训学校,改掉孩子身上的“坏毛病”,回到正常的生活。

把他们送到特训学校不仅无法转嫁责任,还容易加重问题,这些年在特训学校受到侵犯,甚至被逼到跳楼的孩子还少吗?

来源:新京报

却不曾想过,父母病了,孩子吃药,父母和教育才是问题的根源。

但在孩子们看来,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没有被家长真正聆听、认同。因为没有成为父母理想中顺从、懂事的孩子,他们被“抛弃”在特训学校里。

三、养育孩子不是在搞投资

如果把教育投入当做一种投资,那就必须考虑投资回报率,在无法控制的时候只能及时止损。

但为人父母的你是否认真地扪心自问,为什么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

TA是你们爱情的结晶?是传宗接代的工具?

还是你们养老的兜底?或者是你那弥补自己缺失童年的附属品?

事实上,养育孩子是见识一个生命从无到有的过程,也感受与另外一个生命羁绊,从而获得滋养,是一场不计较回报的获得更高维度的情感体验。

一些家长却没想明白,在这场养育孩子的体验中,你无法计较利益回报。如果非得计较,那只有一点就是,你对他付出什么,他还给你什么。

来源:360图片

谁越有爱的能力,谁越可能获得爱。倘若没有或者匮乏爱的人,也要严防死守边界,孩子是孩子,你是你。

你能做的是用爱浇灌孩子,身体健康、独立人格、三观正常、养成良好的习惯等,成长为一个心智成熟的人,让孩子有底气面对未来。

各种兴趣班,动不动卖房,掏空钱包送孩子润出去,真的是爱吗?

无非就是焦虑的家长站在当下自己的困局,跟风做出的困兽之斗。

仔细想想这些“投资”有哪些是跟风的,有哪些是焦虑的,有哪些是孩子真正喜欢的,有哪些是你觉得他应该需要的?

如果你想清楚之后,你就会发现孩子要的真不多,是你给的太多。

一些家长在“鸡娃”的浪潮中,逐渐明白鸡娃还不如鸡自己。

你觉得身体很重要,那就引导孩子跟你一起强身健体,好的身体是一切的根基。

来源:图怪兽

你觉得独立人格很重要,那就自己先独立强大起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你觉得成事的人该怎么样,你就用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影响孩子。

孩子会不会成为这样的人不重要,但孩子会往一个起码正确的方向行走,学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深切地感受到爱与被爱,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这才是重要的。

父母只能影响孩子的开端,无法决定孩子的终局。而一直变好的你,孩子没有理由看不见,他会有样学样,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四、放弃鸡娃教育,享受幸福人生

经济学家德普克和齐利博蒂的著作《爱、金钱和孩子》一书中指出:

经济不平等、教育回报高的国家,父母可能会更专断、更“鸡血”,更喜欢向孩子灌输出人头地的理念。

来源:图怪兽

但事实上,如果父母的背景、资源、认知有限,再怎么费尽时间、金钱、心力“鸡娃”,结果可能都是一场徒劳。

与其让自己成为焦虑的家长,用功利的教育裹挟孩子的童年,最后收获一个“空心”的孩子,不如对“鸡娃”祛魅,给娃“断供”——

将重心转移至那片更为广袤、深远的精神田野,悉心耕耘和滋养孩子的心灵土壤,放手让花成花,让树成树,哪怕孩子未来不能成为人中龙凤,照样也能快乐美满地安然一生。

公益中国,从我心做起。

公益中国网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大公益范畴各类公益事件,欢迎提供新闻线索。

文章转载自公益中国网:http://www.pubchn.com/special/show.php?itemid=401

0 阅读:0

广而告之公益

简介:公益中国网:公益中国,从我心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