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妻牺牲,他埋头苦干成人民功臣登上报纸,7年后“亡妻”找上门

一个用心的史迹 2024-04-06 09:40:45

“我可以抽烟吗?”。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王士光怎么也没想到,时隔7年,自己的“亡妻”王新竟然会突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这让他分不清这是现实还是梦境。

下意识的,他就想抽根烟“压压惊”,掏出烟盒,他想起妻子一向注重仪表,也从不抽烟,便颤声问她能不能吸烟。

“给我来一根吧!”,妻子王新声音颤抖,虽然几个月前,她就得知丈夫活着的消息,可真正见到他,内心依旧是波澜起伏。

他的嘴唇干裂、眼窝深陷,头发乱糟糟,衣服脏兮兮的,她无法想象,这7年他一个人是怎么过来的。

但很快,王新就笑了,因为她想起来了,9年前,自己第一次见他的时候,他就是这副模样,像是……刚从监狱放出来的。

王新,原名王兰芬,辽宁大连人,出身当地显贵家庭,其父是东北王张作霖手下将领,张作霖死后,张学良第一次阅兵,陪阅官就是她的父亲。

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军退回关内,为了让女儿有个稳定学习环境,他把她送到了天津的亲戚家读书。

作为被“赶回来”的一员,王新是深感耻辱,在天津上中学的她,于1932年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一名地下党员,当时的她年仅15岁,跟她单线联系的,是彭真的夫人张洁清。

转眼时间来到1938年,此时抗日战争已经全面爆发,按照计划,王新是要被送到抗日大学一所分校学习的,可等她准备妥当,计划却变了,组织交给了她个新任务,那就是与一名底下党员假扮夫妻,掩护对方做地下工作。

对此,王新当即表示拒绝,她红着脸说,自己连恋爱也没谈过,怎么能和一个陌生男子扮夫妻?

跟他接头的,是时任天津市委书记的姚依林,长期做地下工作的他,一眼就看穿了王新的心思,对王新说:“党员嘛,要服从组织安排,党相信你能很好的完成任务。”。

领导都这样说了,王新只能服从命令,但她还是不放心,提出要见这个“丈夫”一面。

1938年某日,在姚依林的带领下,王新来到了天津“颐和园”旅社,第一次见到了面色苍白,头发蓬乱的王士光。

看到跟这么个人扮夫妻,王新有些失落,一不小心打翻了茶水,而王士光看到她,也是吃惊不已:“这么小?”。

王士光的话,把姚依林吓了一跳,害怕王新反悔,他赶忙岔开话题,要求二人都要好好收拾一下自己。

王士光需要把乱糟糟的头发剪掉,而王新,也不能再像个学生一样,留两个长长的大辫子了,最好是烫个卷发,显得成熟。

这二人拾掇完后,果然好了许多,王士光成了个事业有成的白领,而王新,也有了一些年轻娇太太的模样。

为了让他们更好的潜伏,组织又安排了一位40多岁的烈士遗孀,充当他们的嫂子和弟弟,“一家四口”搬进了英租界一个叫“伊甸园”的小洋楼。

既然是假扮的夫妻,当然不能睡一张床,于是,他们对外声称,王士光患上了肺结核,夫妻只能分床睡。

真正接触王士光,王新才知道,他有多牛。

王士光的家境,并不比王新差,他的父亲王治昌,曾是北洋政府高官,在段祺瑞统治时期,曾一度管理中国经济,母亲董洁如,毕业于北洋女子师范学院,一生追求妇女解放。

这对夫妻思想开明,对于儿女们的革命都很支持,还曾多次冒险营救和掩护地下党员。

王士光是王治昌的第四子,1915年生于北京,做为富家子弟的他,幼时生活的无忧无虑,是在父母兄姐的疼爱中长大。

与别的富家公子不同,王士光不喜欢花天酒地,不喜欢遛鸟斗鸡,唯独对数学和物理很是痴迷。

为了能学到更多更高级的数理知识,他是埋头苦读,终于在1934年考上了北京大学大学物理系。

等进了物理系,他发现,大学所教的物理,并不是自己想学的,于是他又“跳槽”去了清华大学电机系。

这下子,王士光舒服了,电机系教的,全是他想学的,尤其是无线电技术,他的兴趣更加浓厚,在没日没夜的钻研下,还在上学期间,他的水平就达到了相当高度。

在清华大学,王士光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接触到了共产党人,但在1938年5月,他才成功入党。

1938年8月,他被派到天津,组织党的地下电台,脸色苍白,头发蓬乱,那是他长期研究无线电,不见阳光,无暇打理自己的结果,真正的理工男,大部分都是这个样子。

也是在熟悉后,王士光才知道,第一次见他的时候,王新其实是经过精心打扮的。

为了显得成熟一些,她特意换下了白衣蓝裙的学生制服,穿了一件蓝色旗袍,还把两条辫子上的白绸花,给换成了黑丝的,可即便如此,还是未能掩饰自己的学生气……

假扮夫妻后,王士光和王新相处的很和谐,王士光白天出去上班,晚上就用伪装成收音机的电台,不断将各种消息,传递出去。

而王新,几乎时刻守在家里,虽然她的亲戚,就住的离她只有两条街,但任务在身的她,却不敢去串门,她唯一的娱乐,就是在阳台上跳跳绳,这也是表示安全的一种信号。

随着时局越来越严重,王士光和王新,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不仅要时刻留意日本特务、伪政府的警察特务,还要小心国民党的潜伏人员。

一天晚上,王士光和王新发现周围有“情况”,情急之下,他们只能带着电台,躲进了一家旅馆。

这时候,他们考虑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如何保护好电台,按照王士光的意思,如果有人找来,他拖住,让王新带着电台跑,而王新却认为,王士光是电台的负责人,要牺牲也该由自己牺牲。

二人争论不休,但谁也没说服谁,好在一点,这只是虚惊一场,二人谁也不用牺牲。

经历这次共患难,二人之间的感情,悄悄发生变化,然而,理工男王士光却不懂如何表达,还是王新先开的口。

早在假扮夫妻时,王士光就说过,自己是“三无”——没结婚、没对象、没目标。

王新早看出王士光喜欢自己,就以“三无”调侃王士光,见王士光又是脸红,又是吞吞吐吐,她依旧不断追问。

终于,在王新的“逼迫”下,王士光说出了自己的爱意,王新也爽快答应,1938年12月26日,经过组织批准,二人喜结连理。

王士光、王新手里的这个电台,本来只打算运行3个月,但因为王士光、王新的出色表现,运行了一年多的时间。

1939年年底,王士光、王新顺利完成任务,被安排前往平西根据地。

到根据地后,王士光出任晋察热辽军区无线电中队机务主任,而王新则奔走各地,去开展妇女运动。

1940年春,由于战场形势的变化,这对夫妻各自跟着自己的队伍转移,也是这时候,王士光失去了王新的消息,这让他心急如焚。

为了找到妻子,他曾托人去东北局问,结果查出,有5个叫王新的人,又过了没多久,传来消息,说王新牺牲了。

爱妻牺牲,让王士光一下子垮了下来,曾经被王新收拾的光鲜亮丽的他,再次变成了刚从监狱里出来的样子,为缓解心中的痛苦,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到了工作上。

1940年,他利用自己高超的技术,把从敌人那里缴获来的破损装备和通信器材,修理改装成了多种型号电台,为部队通信,做出了极大贡献。

1942年,他负责创办无线电工程高级机务训练班,并亲自授课,为我军培养大量无线电人才。

解放战争打响后,他又在解放区组建了通信材料厂,试制和生产了通信电台和电池,还成功研制出了地雷探测器。

1946年,王士光奉命组建邯郸新华广播电台,在没有任何资料,和零配件奇缺的情况下,他亲自动手,从敌人飞机上缴获的旧通讯设备,经过反复分解、改制、组装,成功建成了极具战略意义的邯郸广播电台。

当国民党在晋东南听到“新华广播”时,惊讶的是合不拢嘴。

因为建设邯郸广播电台有功,晋冀鲁豫军区特意给他颁发“特等功臣”奖旗和“人民功臣”银章,还把他的事迹,刊登在了报纸上,也是因此,身在牡丹江参加革命工作的王新,才在报纸上看到他。

时隔7年,看到丈夫好好的,还成了人民功臣,王新心情有多激动,可想而知。

这7年,虽然丈夫了无音讯,但她始终坚信,他还活在人世间,他们总有相见的一天,她一直没有再婚恋。

而王士光在妻子“牺牲”后,就心灰意冷,全身心扑在人民的解放事业上,有许多人给他介绍对象,他都是一口回绝,甚至有女同志跟他表白,他也是直截了当的说:“不考虑!”。

看到报纸上的消息后,王新便不顾一切,立马往晋冀鲁豫军区赶,终于,在1947年年底,她跟王士光相见了,她的出现,让王士光不敢置信,这才有了文章开头一幕,夫妻二人抽烟的场景。

这次团聚之后,二人没有在分开,相聚没多久,他们的女儿王更出生了,一家3口是其乐融融。

新中国成立后,王士光先后在中央军委电信总局、军委通信兵部电信工业管理局、第二、第一、第三、第四机械工业部工作,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光发热。

可惜,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他们夫妇也没等躲过那场浩劫,1968年8月,王士光被送进了秦城监狱,而王新,也被送去了“五七干校”,这次分别,又是8年,直到云开雾散,他们夫妇才团聚。

因为这段经历,王新患上了老年忧郁症,像个孩子一样,是一步都离不开王士光,甚至发病的时候还乱发脾气。

对此,王士光没有任何恼怒,他总是耐心的陪着妻子,默默包容着她的一切。

2003年,王士光离开人世,享年88岁,他离世后,王新跟着女儿一同生活,不久也离开人世……

0 阅读:2
一个用心的史迹

一个用心的史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