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级邮票,俗称盒子票,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藏品认证模式,早期常见于钱币和球星卡,由于国内集邮者数量的众多,这种方式也逐渐延伸到集邮领域。
盒子票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通过统一的评级标准,对藏品进行打分,分数越高,藏品的品相越好,价格也就越贵。
这种盒子票不需要买卖双方拥有丰富的收藏知识,仅凭分数就能知道里面藏品的好坏,这种创意不光降低了参与者的入门难度,也让买家有了一定的心理保障。
不过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人钻空子,2024年2月某宇的一场拍卖会后,有买家反映自己拍到的ASG85分评级邮票与ASG官网公布的存档照片不同,疑似盒子内的藏品被替换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拍卖公司得到消息后紧急对所有ASG评级邮票进行下架,并发现上拍的不少ASG邮票都存在这种情况。甚至在过去几年的记录中,也发现了相同的手法。
制假者首先掌握了无损开启ASG评级盒的技术,然后将高分邮票取出,再放入品相差的相同邮票,取出的高分票再去评级,以此循环来牟取暴利。
某宇拍卖会上,一枚ASG95分“文”票拍出了2万多元,实际里面的邮票是制假者800元收的,类似这样的换芯评级票,目前能够查到最早的封装是2021年。
此次事件对于评级和邮票来说,都是一场致命的打击。盒子票向来以身份清晰著称,过度的信任让购买者失去了认真鉴别的主动性,甚至连专业的拍卖公司也没有验证票和盒是否一一对应,已经持续了3年多的交易,不知有多少人中招,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替换者固然可恶,但此次事件中ASG和拍卖公司也有推卸不掉的责任,盒子工艺是否过关、为什么有人可以无损开启都需要ASG公司思考。
而作为拍卖公司,没有对自己的拍品进行二次检测也是这件事情发生的关键。
整个事件中,损失最大的还是高价购买盒子票的收藏者,即使将制假者绳之以法,可这么多年的损失又有谁可以弥补。
邮票可以替换,那钱币领域是否也有同样的操作?所以对于收藏来说,还是要掌握过硬的知识,若是将信任寄托于其它人,终究还是不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