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丝绸之路的驼铃声洒遍亚欧大陆,开创了古代国际贸易体系,形成了连接亚欧非的经济网络,推动了沿线地区的商业发展和繁荣。
千年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在亚欧大陆崛起,它起自中国,穿过关中平原的千里沃野,越过中亚的广袤草原,飞跃高加索的巍峨山脉,贯穿哈萨克斯坦、里海、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并沿陆路延伸至土耳其,最终经黑海抵达欧洲。
每周都有一列列从西安、成都、重庆等城市出发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沿着跨里海运输走廊,驶向欧洲。比空运费用低廉、比海运耗时短的中欧班列,成为中欧贸易的重要通道。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跨里海中欧(亚)班列同比增长24倍,成为中欧班列新的增长点。
接下来,一起从西安出发,乘坐中欧班列,感受从西安到伊斯坦布尔的魅力,以及跨里海运输走廊的繁荣。
第一站:西安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在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特别是在跨里海运输走廊的布局中,西安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历史底蕴,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战略枢纽。
2006年,位于西安东北方向的新筑火车站拔地而起,之后更名为西安国际港站。
早在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新筑就是关中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和运输要道。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西安国际港站成为了中欧班列(西安)的始发站和回程班列目的地,具有重要的物流枢纽地位。
2013年11月,中欧班列(西安)首发,标志着西安国际港站正式投入运营。接下来的十年间里,中欧班列的开行数量持续增长。
西安
根据《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发展报告》显示,2013-2023年间,西安集结中心班列开行量不断创出新高,货运量持续攀升,回程占比在2016年仅为2%,近三年已经稳定在45%左右,集装箱吞吐量自2018年以来年均增速达到30%,位居全国前列。
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中欧班列(西安)开行4354自然列,增长32.5%,开行量稳居全国第一。运送货物总重489.9万吨,同比增长27.5%。发送箱45.7万标箱,增长28.9%。
可以说,西安作为跨里海运输走廊重要战略枢纽,经历了起步发展、快速发展和引领发展三个阶段。在起步发展阶段,形成了“中亚+中欧”的班列开行格局;在快速发展阶段,成功跻身全国中欧班列开行城市前列;在引领发展阶段,班列开行指标已稳居全国前列。
通过不断深化区域合作、优化物流网络、推动产业链融合,西安正为跨里海运输走廊的繁荣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助力中国与亚欧国家实现共赢发展。
第二站:乌鲁木齐
离开西安向西一路出发,下一站来到了中国的边境省份——新疆。
在传统的认知中,新疆属于中国西部边陲。事实上,随着中国不断强化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新疆,已经成为绕不开的桥头堡。
天山南北好牧场,作为祖国西北角重要门户、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亚欧大陆腹地的枢纽地带,新疆汇聚了全球资源。
其中,战略位置优越的乌鲁木齐更是有着双向通道的作用。
向西,通过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口岸,连接哈萨克斯坦和中亚五国,直通跨里海运输走廊的中段。向东,与中国内地城市连通,为连接西安地区与中亚和欧洲市场提供支持。
乌鲁木齐
当前,乌鲁木齐片区正在建设的交通物流枢纽体系,不仅构建了覆盖更广的物流网络,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运输路径,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货物的流通速度,为货物在亚欧“黄金通道”上快速流通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4年上半年,从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出发的“天山号”多式联运品牌班列已经发运250列,货量约20.8万吨,货值约60.4亿元。
来自全国各地的货物在这里集拼集运,通过“天山号”班列畅行丝路。
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乌鲁木齐必将在国际贸易、区域合作和人文交流中发挥关键作用,助力亚欧大陆互联互通与共同繁荣。
第三站:阿拉木图
驶离乌鲁木齐,列车继续西行。通过霍尔果斯口岸,正式来到了西出海外的第一站:哈萨克斯坦昔日首都阿拉木图——中亚的桥梁,走廊的核心。
阿拉木图是哈萨克斯坦重要的商业中心,坐落在哈萨克斯坦东南部的山区,邻近吉尔吉斯斯坦。因早年盛产苹果,阿拉木图有“苹果城”之称。
阿拉木图有悠久的历史,城市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当时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贸易站点,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与经济的交流。如今,这座内陆城市因跨里海运输走廊再续丝路辉煌。
跨里海国际运输线(TITR)国际协会秘书长,盖达尔·阿卜迪凯里莫夫曾公开表示,发展中间走廊是实现哈萨克斯坦和中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而阿拉木图位于中亚地区的东南部,是哈萨克斯坦与里海沿岸城市的联络枢纽,为来自东亚、中亚经里海至高加索和欧洲的货物提供了重要支持。
阿拉木图
作为枢纽性城市,向东,阿拉木图与中国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合作,共建跨境产业园区,吸引中亚和里海沿岸企业投资,重点发展物流、农业加工和轻工业。向西,阿拉木图与里海港口合作探索能源加工与出口新模式,形成区域内能源与工业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此外,阿拉木图积极参与欧亚经济联盟、上海合作组织和“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区域合作项目,推动跨里海运输走廊沿线国家在物流、贸易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政策协调。
借助这些机制,为跨里海运输走廊制定统一的物流标准和关税政策,降低贸易壁垒,提升运输效率。
阿拉木图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和强大的经济活力,正在成为连接中亚、里海地区和欧洲的重要桥梁。
第四站:巴库
穿过阿拉木图,此时我们的旅程已过半。
从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一路向西,便可到达里海。里海东岸有两个大型港口:阿克套港、库里亚克港。
而在里海的西岸,最大的港口莫过于巴库。巴库,作为阿塞拜疆的首府以及里海西岸的重要港口城市,是跨里海运输走廊的核心枢纽之一。
目前,巴库港口一期吞吐量已达1500万吨,预计二期吞吐量可达2500万吨,以中国至欧洲、中亚至土耳其的集装箱货物运输为主。其中,哈萨克斯坦经阿出口货物的潜力约为400万吨;从中国出口至欧洲的货物将从10万个集装箱逐渐增加至30万个。
凭借其地理位置、物流、能源资源以及区域合作设施的独特优势,巴库在亚欧联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巴库
向东,巴库通过里海直接连接哈萨克斯坦的阿克套港与土库曼斯坦的土库曼巴希港。向西,巴库连接了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和土耳其的卡尔斯,通过巴库-第比利斯-卡尔斯(BTK)铁路,进一步覆盖黑海及欧洲市场。
BTK铁路为中亚货物提供了一条直达土耳其及欧洲市场的高效铁路运输线路,缩短了运输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
在政策方面,阿塞拜疆也是不遗余力加强巴库的枢纽作用。
阿塞拜疆通过巴库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格鲁吉亚和土耳其在物流、关税及基础设施方面加强合作,推动跨里海运输走廊的运行。巴库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和欧亚经济联盟框架下的转运合作机制,通过政策协调、运输便利化和技术标准化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第五站:第比利斯
离开巴库继续前进,便到达了欧亚运输网络的十字路口——第比利斯。
第比利斯位于克拉河河谷中,是一条沿河而建的城市。城市被群山环绕,地势南低北高。作为典型的河谷地貌,第比利斯的铁路和公路沿克拉河分布,形成了纵贯高加索地区的交通动脉。
此外,从整体上来看,第比利斯位于黑海与里海之间,是中亚和高加索地区通向欧洲的必经之路,不仅是跨里海运输走廊的中间节点,更是黑海与里海物流链中的平衡枢纽。
第比利斯通过波季港和巴统港向西连接欧洲市场,同时通过巴库港向东辐射中亚地区,实现东西物流流通。
第比利斯
一般来说,从里海运至第比利斯的货物,通过陆路和铁路前往黑海港口,如波季港和巴统港,再通过海运进入欧洲市场。其中,BTK铁路以第比利斯为中点,将阿塞拜疆巴库港与土耳其卡尔斯连接起来,由此形成欧亚大陆的东西向交通网络,构成了跨里海运输走廊的骨干铁路运输线路。
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格鲁吉亚政府在第比利斯及周边地区建立了多个自由贸易区,为国际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和关税减免,吸引外资进入跨里海运输走廊的贸易网络。
此外,第比利斯通过举办国际文化节和经济论坛,如丝绸之路国际论坛,促进沿线国家在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格鲁吉亚政府以第比利斯为平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及欧洲东部伙伴关系,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
欧亚大陆交汇点:伊斯坦布尔
经过12000多公里的跋涉,列车终于到达亚洲通往欧洲的门户——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位于土耳其西北部,跨越博斯普鲁斯海峡,分为欧洲部分东色雷斯地区和亚洲部分小亚细亚半岛,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横跨两大洲的城市。
作为土耳其的经济中心和文化名城,伊斯坦布尔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地处亚欧大陆,扼守黑海和地中海的要道,在跨里海运输走廊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枢纽作用。
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伊斯坦布尔掌控了黑海和地中海之间唯一的海上通道,是全球能源与货物流通的重要关口之一。此外,伊斯坦布尔连接了亚洲和欧洲,是“一带一路”倡议和跨里海运输走廊中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可以说,伊斯坦布尔是“一带一路”倡议中“中亚—高加索—欧洲”陆路经济带和“中亚—里海—地中海”海上经济带的交汇点,其战略意义不可替代。
伊斯坦布尔
在海运方面,伊斯坦布尔依托其发达的海运网络,连接了里海沿岸的贸易路线与地中海快速市场,为跨里海运输走廊的物资提供了海陆联运服务。在陆运方面,伊斯坦布尔是BTK铁路的西端连接点,该铁路将里海周边国家和中亚的货物快速运送至欧洲市场。
通过发达的海运和铁路网络,伊斯坦布尔与欧洲内部主要经济中心实现了无缝对接。
伊斯坦布尔地貌复杂多样,既有山丘起伏,又拥抱海峡与湾区,这些地理特征不仅塑造了其作为区域枢纽的天然优势,也为其在跨里海运输走廊中的重要地位提供了坚实基础。
得益于贸易桥梁的机遇,伊斯坦布尔从一个区域性城市转身成为与全球合作贸易的重要推动者,不断加强土耳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跨里海国际运输路线国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