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亦乔,6万+粉丝的读书博主~
俞敏洪说:“一个人光是勤奋是没有用的,你在低纬度上的勤奋,就像一头牛拉了一辈子的磨一样,其实没有走出去一步。认知水平的提高,才是一切的基础。”
认知决定高度,人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
有人埋头苦干一辈子,到头来处处碰壁,只能解决温饱;有人不疾不徐过一生,却总能抓住机遇,逆天改命。
每个人的命运,都是认知的变现。
像电视剧《天道》里的刘冰,一心想出人头地,却因认知局限,只看到眼前利益,最终丢了性命。
而同样的普通人肖亚文,凭借对人脉和机遇的独特认知,成功实现阶层跃升。
这部剧改编自小说《遥远的救世主》,看似是在讲述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实则从哲学、商业、经济等多个维度,向我们展示了不同认知层次的人,在面对相同境遇时截然不同的选择与结局。
它道尽了人性的弱点与社会规律,揭示了认知差距如何将人困于不同阶层,又如何成为跨越阶层的关键。
《遥远的救世主》被出版社誉为 “可遇不可求的完美佳作”,拍成电视剧《天道》后在豆瓣评分高达 9.3 分。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走进这部神作,看懂书中这3个人的认知层次,也许能少走10年弯路。
1、真正困住一个人的,是认知的局限
刘冰出生在工薪家庭,开过出租,做过服装生意,后来又经营唱片店。
他干什么都不长久,长期靠父母的资助勉强度日。
唱片店快撑不下去的时候,他靠收购丁元英罕见的原装唱片终于发了一笔小财。

丁元英是法国留学硕士,回国后仅用1年时间在股市狂赚2个亿,但因资金被冻结3年,身上的钱又都被兄弟的媳妇借走,无奈之下才卖唱片度日。
刘冰一看那些唱片就知道丁元英不是普通人,后来当他得知是丁元英在运作格律诗音响公司时,迫不及待地入了一点股份。
这本该是他人生转折的好时机,可由于他的认知局限,让这件事的走向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入股后,刘冰每天开着丁元英的高级宝马车,穿着笔挺的西装,到处显摆。
他自封 “刘主任”,逢人就发名片,还肆意报销高额油费、电话费。
同事好心提醒,他却当作耳旁风。
他借着公司的名号,各种炫耀眼前的风光,却不懂得珍惜机会、踏实做事。
这背后,都是他浅薄的认知在作怪。

“格律诗” 被起诉时,刘冰立刻退股,之后又厚着脸皮留在公司打工。
公司胜诉后,市值飙升到 600 多万,他心里极度不平衡,把自己的损失都怪到别人头上。
他的认知局限,让他根本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满心只有嫉妒和怨恨。
丁元英知道刘冰处境尴尬,给了他一份所谓能推翻官司结果的原始材料,希望他能脚踏实地干活。
可刘冰的认知里,只有贪婪和投机。
他拿着材料,急忙找竞争对手,想 “卖” 掉公司;被拒绝后,又威胁公司董事长,索要高额封口费。
这一系列小人行径,都是他低层次认知下扭曲价值观的体现。
他一心想通过歪门邪道走捷径,殊不知捷径才是最危险、最远的路。
被拒绝后,刘冰打开材料,发现竟然是一堆白纸,他绝望至极,跳楼自杀。
猎豹CEO傅盛说的:
“认知的本质就是做决定,人和人一旦产生认知差别,就会做出完全不一样的决定。”
每一次决定,实际上都是认知的体现。
人所经历的一切痛苦,都是因为当下的认知维度太低。
解决的最好方式,是认知升维,否则再好的机会,你也挣不到认知以外的钱。

2、无法突破认知局限的人,无法改变命运
叶晓明是一家音响店的老板,在帮顾客芮小丹配备高级音响时,认识了丁元英。
初见丁元英的天价音响,叶晓明凭借多年在音响领域的钻研,竟悟出其中奥秘,仅花原音响 10% 的成本,就做出一台音质近乎无差的仿品,专业能力可见一斑。
正因如此,王庙村请丁元英扶贫,策划成立 “格律诗” 音响公司时,叶晓明被推举为总经理。
他在音响上的确很有研究,也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人情世故也不在话下。
然而,这份周全背后,藏着他的认知局限。
丁元英对 “格律诗” 不出资,叶晓明便心生怀疑。
他质疑丁元英的资源整合思路,觉得门店不该在繁华地段,不该租仓库;也不认可零售打开国际市场的规划,一心只想低价批发。
他忘了王庙村请丁元英帮忙的初衷,盲目质疑丁元英的每一个决策。
他用自己的经验和狭隘思维,去评判丁元英的布局,根本理解不了更高层次的商业运作。
公司被起诉,叶晓明作为总经理第一时间退股避险。
他只看到眼前危机,看不到官司背后的机遇,更不懂丁元英的布局深意。
退股后,“格律诗” 打赢官司,市值瞬间升值到600多万,他追悔莫及。
他的经历印证了:“非我自悟所得,他人予之亦难守。”

叶晓明虽然有自己的本事,但始终没法突破认知局限,即使丁元英把他推上更高平台,他也没法改变自己命运。
中国首富张一鸣说过:“其实对事情的认知,是最关键的。你对事情的理解,就是你在这件事情上的竞争力。”
认知受限,即便平台再好,也难以腾飞。
只有不断提升认知,打破思维枷锁,才能抓住更多机遇,实现自我价值。

3、你的认知高度,就是你的人生上限
肖亚文出生普通,没有任何背景,完全靠自己打拼谋一口饭吃。
丁元英成立私募基金会时,肖亚文有幸成为了他的助理。
但助理当了不到1年,私募金会就解散了。
肖亚文深知丁元英不是一般人,她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和丁元英阶层不同。
公司解散后,若强行维系联系,只会适得其反。
为了“留一条人脉的线”,她竟不远万里,从国内直飞德国,找到正在休假陪母亲的好友芮小丹,恳请芮小丹帮丁元英找一套出租房,以后有个照应。

芮小丹满心疑惑,这么一桩小事,何必如此大费周章?
在肖亚文的认知里,丁元英是一把钥匙,能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跟着他,能接触到截然不同的思维,获得独一无二的启发,实现自我的思考与觉悟。
这,便是肖亚文高于常人的认知层次,她看到了与丁元英产生交集的潜在价值。
于是,得知丁元英要隐居时,她自费2万,不远万里亲自委托芮小丹帮忙,为未来留一线可能,此为 “惜缘”。
她珍惜曾经共事的缘分,也明白,维系关系需靠合适的契机与方式。
整个过程,她不慌不忙,坦然等待机会降临,这便是 “随缘”。
后来,肖亚文凭借这份对缘分的智慧把握,再次与丁元英搭上线,顺势成为格律诗音响的大股东。
一个人的认知高度,折射着人生的上限。
这份“随缘、惜缘、不攀缘”的姿态,恰恰是因为高认知的结果。
正如泰戈尔所说:“人最难的是自知,知道自己什么能作,什么又不能;谁要是有这样的自知之明,他就绝不会陷入困境。”
这份自知,正是高认知的体现。
当我们不断提升认知,才能让自己向上成长,向下扎根,才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进退有度,将活出想要的人生。

写在最后
认知差距,就像一道无形的沟壑,分隔着人们的命运走向。
肖亚文、叶晓明和刘冰的经历,无一不在证明:认知不仅决定了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更主宰着我们的行为和选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被自身认知所困。
那些看似难以突破的困境,或许并非外界的阻碍,而是我们认知的局限。
但幸运的是,认知是可以被提升的。
只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反思和成长,就能打破思维的枷锁,跨越认知的鸿沟。
雷军说:“任何一点微小的成功,背后都需要认知的改变和认知的突破。”
最后分享一些提升认知的书单:
《认知觉醒》
《少有人走的路》
《金字塔原理》
《思考,快与慢》
《学会提问》
《贫穷的本质》
《穷查理宝典》
《原则》
《掌控习惯》
《财富自由之路》
小星星
[doge][doge][doge]又是人工智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