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特开心》:看到快乐背后的生活,寻找生活里的快乐

镜象娱乐 2022-01-10 13:41:29

“刚打开《麻花特开心》时,感觉像看《夏洛特烦恼》一样好玩好笑,但看到一半发现事情并不简单:当你以为这节目就是在逗你笑,它开始探讨社会议题,当你以为它要说教时,它又举重若轻,为你打开了自我感悟的大门。”

9日,沉浸式角色体验真人秀《麻花特开心》于优酷播出,不少观众首次在银幕与剧场外看到开心麻花成员合体,很是惊喜。老喜剧人沈腾带队,马丽、艾伦、常远等麻花成员担任常驻MC,“笑果”自然不在话下。

没人怀疑开心麻花的喜剧天赋,看完《麻花特开心》之后更是如此。不过,首期节目播出后,观众也发现这档节目的确不是单纯为“制造快乐”而生,它有着更宏大的野心:即在沉浸式体验真人秀这一模式下,去解构现实中的社会议题,去诠释笑对人生的生活态度。

只是,从形式上而言,《麻花特开心》不是“直给式”的综艺,它更像一个盲盒:开心麻花的艺人们如何推动故事发展,他们会在节目中展现出哪些与舞台上截然不同的状态,在节目开始时都是未知的,观众看到最后,才能一窥全貌。

打开这个关于故事与人的盲盒后,那些隐藏在其中的现实思考与生活态度,也将一一浮出水面,带给不同观众不同的领悟与疗愈。

盲盒里的故事与人

2021年10月,《麻花特开心》亮相优酷2022年综艺片单时,外界便知晓这档节目的内容将与观众熟悉的银幕故事结合起来,这是近年来不少综艺的常规玩法,但《麻花特开心》播出后,我们发现它的玩法其实并不常规。

与众多综艺“复刻”以往的故事不同,《麻花特开心》是在这些故事的基础上,结合时下热门的社会议题,来打造新的沉浸式生活场景与故事场景。

比如首期节目便是《夏洛特烦恼》的“续集”:故事发生在夏洛梦醒后的第十年,三年二班的同学们都已各自成家,生儿育女。随着时间推移,为家庭奔波忙碌的他们,与家人间的隔阂越来越多,互相的不理解,逐渐成了生活的主旋律,忽然有一日,他们集体被送到了一所名为“不理解培训中心”的学校。

在新故事的场景中,观众可以看到诸多《夏洛特烦恼》中的经典元素:马冬梅与夏洛的结婚照、袁华的专属BGM、夏洛的梦境演唱会等等,但“故事主线”的走向,观众是陌生的,也无法预测,比如夏洛、马冬梅等为何被送到这所学校?他们能否揭开谜题?不仅观众无法预知,无剧本设定下,身在场景中的嘉宾们同样如此。

于是,《麻花特开心》成为了一个盲盒故事。从宿舍到课堂,再到艺术楼、档案室,嘉宾们奔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寻找着隐藏的线索,在他们以团队作战方式推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意外、反转、惊喜时刻都在发生。

在关于“网络流行词”的随堂小考中,嘉宾中年龄较小的李海银和高海宝成绩排在末尾,令人意外,面对“HSBD(胡说八道)”这一缩写网络语,李海银自信抢答,结果给出了“husband”这一令全场爆笑的答案;沈腾与马丽这对老搭档,在多轮解谜中配合默契,因此拿到了全场最多的线索数,当他们以为自己稳操胜券时,最后一轮猝不及防被艾伦与常远反超,错失第一名。

藏在盲盒里的不止是新故事,还有开心麻花的艺人们,在《麻花特开心》中,观众看到的他们,与电影、剧场中的角色形象完全不同。

在银幕上,马丽大多数时候都是“女汉子”式的喜剧人物,在《麻花特开心》中,马丽依然爽朗大气,但也展现出了更多面的性格,比如像小女生一般,看到密码第一时间猜测是自己的生日;比如执着认真,在搭档沈腾“摸鱼”时,仍兢兢业业寻找线索;比如热衷挑战,达成“瞪眼挑战”时限要求后仍继续坚持,只为突破自我。

正如马丽所说,在这档节目里,观众可以看到开心麻花的演员们生活中最真实的状态。不止是马丽,所有开心麻花的演员们,都犹如万花筒一般,有着自己的更多面。

在诸多电影、小品中都以“傻大个”形象登场的艾伦,在《麻花特开心》中偶尔也因反射弧长跟不上节奏,但他对待问题极为认真,当知晓“U1S1”意为“有一说一”时,艾伦一直在思考年轻人的语态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开心麻花,大多数人都不陌生,但以往观众了解的,似乎更多是银幕和剧场中的他们,在《麻花特开心》的新场景里,他们带来了新的故事,也展露出了新的一面,新,便能带来惊喜。

社会议题的“中性解构”

集结开心麻花的主力,《麻花特开心》的“笑果”自然不用担心,嘉宾身上的喜剧因子与彼此间的化学反应,就能让节目的喜剧氛围浑然天成。比如,沈腾和马丽奇妙的默契、艾伦和常远的“职业互吹”,拍卖环节全员集体“卖队友”,都让观众忍俊不禁。

但看完首期节目后,大多数观众都发现,传递快乐只是《麻花特开心》的第一层表达,它更深层的核心表达,其实是在社会洞察之上,解构人们熟悉的社会议题,给与观众现实关怀。

首期节目的前半程,核心议题始终犹抱琵琶半遮面,当嘉宾们在一轮又一轮的解谜、任务考核中掌握更多线索后,他们和观众才逐渐窥探到了首期节目主题的庐山真面目:代际沟通障碍。

因为隔阂与不理解的存在,家人们将他们送到这所“不理解培训中心”,希望他们能重新找回理解的能力。嘉宾们在档案室找到的家人信件里,处处诉说着家庭中存在的“不理解”:

父辈有着他们的不理解:“我是个特别节俭的人,我喜欢晚上和老闺蜜们一起组团网购,可是孟特(常远)老说我爱占便宜。”“广场是一个热闹的地方,有人和我说话,有人和我跳舞,可以暂时让我忘记孤独,可夏洛(沈腾)总说,我跳广场舞很浮夸,不让我去。”

孩子们也有自己的不理解:“我喜欢盲盒,可他们只会说就是一堆破玩具;我喜欢说唱,可他们只会说我无病呻吟。”“我更想要的是和他们聊天,可他们说我说的话他们根本听不懂”。

两代人之间的不理解,每分每秒都在现实生活中上演着:物质充裕、伴随着互联网与潮流文化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难以理解老一辈的节俭、与新事物的脱节;而老一辈们,也难以走进年轻人的世界。隔阂与矛盾就此产生,“为什么我的父母/子女不能多理解我一点”成为了一个世纪难题。

融入对社会议题的思考,同样是如今综艺的常规玩法,但度在何处,却很难掌握,节目气质多严肃一分便成说教,多嬉笑一分便成噱头,如何让观众接受节目中的思考与价值输出,也成为一个难题。

如今,《麻花特开心》给出了一个解题方案,即在沉浸式真人秀模式下,以嘉宾们的切身体验,去呈现每一代人“不被理解之处”的合理性。首期节目中,每一项解谜、每一次任务考核,几乎都在呈现两代人不同的喜好、文化、生活方式,以及它们的合理性。

随堂小考中,马丽、艾伦、常远等,对“U1S1”、“CU”、“YJJC”、“BDJW”这些网络缩写词都很是陌生,但猜测词意的过程中,他们也渐渐对年轻人这套语言体系产生了兴趣,说唱和广场舞,依然是不少嘉宾们陌生的领域,但当他们在说唱押韵Battle中激情PK时、跟随老年人的步伐悠哉起舞时,似乎也逐渐感受到了这些娱乐形式的魅力与价值。

仅是“说说而已”,很难化不理解为理解,只有亲身体验,或许才能消除隔阂。随堂小考中,沈腾有感而发:“小孩都有自己的语言,我们也应该进到他们的世界,去学学他们的沟通技巧。”

嘉宾们在沉浸式体验,屏幕前的观众同样如此。弹幕中,观众有感而发:“我和夏洛一样,很难理解我妈对广场舞的极度热衷,如今才想到,或许她只是孤独。”

可以说,《麻花特开心》是“中性”的,它没有偏向天平的任何一端,而是站在一个理性、客观的立场去呈现两代人各自的“不理解”与难处,无需说教、无需煽情,观众自然而然会产生思考与反思,去正视生活中的“微小疮口”,这或许才是综艺解构社会议题的正确打开方式。

万千普通人的生活态度

《麻花特开心》给出的思考,关乎人们高频探讨的社会议题,也关乎人们的生活态度。

首期节目中,沈腾频频“摸鱼”,又是拼命偷吃橘子,又是在任务半途中玩起陀螺,不少观众打趣沈腾“全程被马丽带飞”,也有人表示欣赏沈腾的性格,即在高压环境中,依然能找到快乐源泉,这何尝不是一种生活态度?《麻花特开心》中,嘉宾们或多或少都展露出了自己的生活态度,比如在各项任务中接连碰壁的李海银与高海宝,虽然屡战屡败,但仍屡败屡战。

嘉宾们在传递自己的生活态度,每个参与到《麻花特开心》中来的普通人也是如此。首期节目中,大多数素人都不是NPC,他们有自己的立场、态度,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天爸。

和嘉宾们畅聊育儿经时,天爸谈到了自己的心得:他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的一直是压力教育,有了女儿天天后,便在努力改变老一辈的教育模式,希望给天天更多的选择。畅聊的过程中,嘉宾们与天爸皆席地而坐,就如亲朋好友闲谈时一般各抒己见,吴昱翰与天爸的观点颇为类似,在他看来,孩子的兴趣确实需要培养,但同时也要给他们选择的自由。

在这样一个自然融洽的对话环境里,和素人们敞开心扉交流的明星,亦是普通人。无论素人还是明星,他们都在展现自己的生活观点与生活态度,不为说服,只为在交流中寻找到更健康的生活态度。

《麻花特开心》出发的初衷之一,无疑是将快乐带给观众。笑料带来的快乐或许能让人们暂时忘记生活的烦忧,但终究是一时之快乐,如果能在不同生活态度的呈现中,寻找到面对困境或琐事的解题答案,寻找到笑对人生的能量,那观众们或许能得到更长久的快乐。

从《麻花特开心》此前的宣传片来看,它记录的还有更多平凡又真诚的普通人的故事,如传承传统文化的汉服姑娘、保护水质的社工、勇敢回乡创业的奶茶店女孩等等。后续,观众或许也能在这些人身上,看到更多不同的生活态度,找到更多笑对人生的力量。

0 阅读:31
镜象娱乐

镜象娱乐

洞见文娱产业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