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20亿,《孤注一掷》让“提前点映”的隐性规则,现出原形

置身事内 2023-08-15 17:50:00

电影《孤注一掷》上映8天后,票房已经突破20亿,成为这个暑期档的票房“神话”。

在《孤注一掷》的冲击下,黄渤、王一博主演的《热烈》票房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如今上映了19天,票房只有8亿出头,预期票房也下降很多。

吴京和杰森·斯坦森合作的《巨齿鲨2》,上映12天票房也只有6.7亿,远不及预期。

在这种背景下,《孤注一掷》为何能在这么短时间取得如此高的票房,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

新颖的“反诈”题材是一方面,王传君的演技和张艺兴的流量也吸引了一部分观众贡献票房,但更主要的因素是——提前点映。

不得不说,《孤注一掷》的提前点映,确实有些特殊。

比如点映时的条件非常宽松,影院排片量还一度赶上正式上映的排片量。

《孤注一掷》短时间内突破10亿票房大关,其中5亿是点映票房贡献的,说得不好听点,这哪里是点映,分明是提档啊。

这相当于一场赛跑比赛,当别的运动员还在等裁判口令时,你已经先偷偷跑出去了一样。

所以《孤注一掷》的电影策略,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甚至可以说,《孤注一掷》的高票房,让“提前点映”的隐性规则,现出了原形。

不少网友认为,《孤注一掷》的“偷跑”行为,破坏了正常的电影市场环境,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方法,从其他电影的“碗里”夺食,显得很不地道。

也有网友表示,点映就能拿到高票房,说明影片本身质量过硬,无可厚非。不能因为有的影片不如《孤注一掷》好看就闹脾气。

有意思的是,这个暑期档重新定义“提前点映”概念的,不是《孤注一掷》,而是王宝强的《八角笼中》。

王宝强当时面对的环境很艰难——前有《消失的她》堵截,后有《扫毒3》围追。

在这种形势下,《八角笼中》在端午节时开启了提前十天的点映,并且不限院线规格,不限点映时段,打破了“点映”的传统定义,最终在点映阶段就取得了4.2亿的票房成绩。

为什么王宝强搞大规模“提前点映”时,批评的声音很少,而到了张艺兴主演的《孤注一掷》时,会出现这么激烈的争论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孤注一掷》抢了《热烈》的票房,而《热烈》的主演之一,是顶流王一博。

“饭圈”那一套控评拉踩的玩法,如今网友都很熟悉了,看到自己的“哥哥”被其他人的“哥哥”压过一头,自然会出来声援偶像,掀起一场网络对线,试图用“魔法”打败“魔法”。

说白了,《孤注一掷》的“提前点映”,不但动了其他片方的蛋糕,还触碰到了饭圈那帮人脆弱的神经,属于“搂草打兔子”了。

说回“提前点映”这件事本身。

事实上,内娱玩“点映”的高手是导演宁浩,而宁浩正是《孤注一掷》的制片人。

内娱第一个搞“点映”的导演是张艺谋。

早在2002年《英雄》上映时,张艺谋就学习好莱坞的做法,在非常小的规模下开启了提前观影的模式,但那时候张艺谋的目的并不是提高票房,而是为了拿到奥斯卡评选的入场券。

宁浩就不同了,他才是内娱把“点映”搞成提高票房收入手段的始作俑者。

2014年时,《心花路放》开启了为期一天的提前点映,排片占比高,尽管限定了点映时段,但还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因为电影质量本身过硬,提前释放口碑之后,配合电影宣发产生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让《心花路放》的票房斩获了近12亿的票房。

2018年的《我不是药神》,宁浩作为制片人,再次使用“点映”手段,通过三轮的提前点映将口碑逐渐扩大,然后形成合力,拿到31亿的票房。

当时《我不是药神》的电影规模虽然大,但排片占比正常,且控制了时段,只在14点到17点能点映,还算讲点“武德”。

不讲“武德”的,正是真诚的王宝强。

他导演的《八角笼中》首次打破了“点映规则”,开创了“提档式点映”,不但规模大排片高,还不限时段,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这种压力下,宁浩能不急吗?

这种利益中,又有谁不眼红的?

所以《孤注一掷》也搞这种“大规模点映”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这么做,也确实会对其他影片显得不公平。

王一博主演的《热烈》在老老实实地遵守“点映规矩”,动画电影《长安三万 里》只点映了一天,乌尔善的《封神第一部》点映还放在了IMAX厅,这些“老实人”被《孤注一掷》偷袭后,难免心生怨恨,也会有网友想为他们打抱不平。

只不过《长安三万 里》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封神第一部》主要靠“路演”宣传,“倒霉蛋”只有王一博的《热烈》。

这种情况下,王一博粉丝们的愤怒情绪,也就能理解了。

“大规模点映”之所以引起争议,是因为破坏了原本的规则,打破了脆弱的平衡。

本来各方之间达成默契,商量好排片时间,尽可能不卷不耗,做到不互相硬刚,面子和利益双收。

结果来了个不讲武德的选手搞“偷袭”,打着“点映”的名号搞“提档”,还用点映的票房成绩当成宣发噱头,又不在电影评分网站上开分,不但省了控评宣传的费用,还让很多喜欢跟风的观众自愿掏钱贡献票房,其他片方能不生气吗?

说到底,“大规模点映”更像是一锤子买卖,有点投机取巧的味道。

不过想玩这一套还是有门槛的,起码影片的质量确实说得过去,营销也要跟得上节奏。

像《八角笼中》和《孤注一掷》,都是宣发搞得好,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口碑爆了之后,才开启不讲武德的“大规模点映”,短时间将流量转化成票房,取得了成功。

但这种“大规模点映”的玩法,如果市场没有作出应对,将很快变为一种常态。

届时每部影片都这样搞,点映不但失去了原本的宣发功能,还将成为片方的一种负担,在一片混乱中钩心斗角,就很难评了。

值得一提的是,与《孤注一掷》这种“偷跑”选手不同,《封神第一部》选择了另一种宣发手段——路演,而且是长时间的路演。

从上映到如今,导演乌尔善坚持带着主创人员各大城市跑,堪称“马拉松式路演”,没想到这种“长跑”模式,也带来了不错的口碑,改变了很多观众对《封神》的看法。

《封神第一部》的票房呈现出低开高走的趋势,随着票房突破20亿,又很自信地延长了上映档期,也算是找到了另一条电影宣发之路。

“偷跑”和“长跑”,在这个暑期档“各显神通”,网友们,你更看好谁呢?

——END——

0 阅读:22
置身事内

置身事内

娱乐圈的事,略知一二